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学者对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对首届科技人类学研讨会进行综述.科学技术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对实验室的研究开始,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讨论的问题也在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科技应用研究的必要性、研究领域及科技应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的论述.认为,科技应用研究应主要包括两大领域,社区发展及地方性知识体系.另外,科技人类学在本土化的同时,应汲取人类学先进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如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及工具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从少数民族科技史到科技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中 ,不少人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属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因此将少数民族科技史发展到科技人类学 ,将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终得出对少数民族科技文明的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科技应用研究的必要性、研究领域及科技应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的论述,认为,科技应用研究应主要包括两大领域,社区发展及地方性知识体系.另外,科技人类学在本土化的同时,应汲取人类学先进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如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及工具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有着长久而又复杂的历史,这似乎是为人类学后来的种种理论分野以至于学派分化种下了“祸根”。对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研究,向来是人类学理论基础研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而对于有关文化概念的讨论和辩论及其与人类学各理论分野的关系的研究,也应该是人类学思考和“再思考”、“重新把握”和“反思”的起点。本文从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历史回顾出发,试图说明文化概念的发展对于人类学理论发展乃至于学术流派分野的重大影响,进而探讨在新时期条件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研究对于中国人类学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学学科范围内,技术始终被看作文化的核心,衡量文化进化或变迁的尺度.但人类学对技术的理解,除了技能或工具之外,还包括资源、生态、人口等物质因素和仪式、知识等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合力,导致了文化进化过程中的差异性,使文化呈现出多姿的色彩.从而启示人们一在现代技术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整个技术系统,以求得技术进步的最大正效应和最佳效果,体现出科技人类学以人为本的学科原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 ,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 ,搜集丰富的个案 ,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 ,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 ,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 ,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 ,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 ,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 ,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 ,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 ,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       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取得独立的国家日益增多,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西方人类学失去了过去的研究园地,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境地。面对此一困境,西方人类学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复杂社会和应用研究上,理论和方法也随之更新和丰富,使人类学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中国人类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尽管与战后西方人类学所面临的困境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西方人类学走出困境的对策对于中国人类学是有启示意义的。因为实际上两者都是要实现由传统人类学向现代人类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就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重点的关注、事项研究和一般文化研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说明研究要聚焦于科学技术又不拘泥于纯粹的科学技术,无论是机构研究还是事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都有再聚集的过程。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人和人群,一般说来是和研究对象直接关联的工作班子,但是也会涉及其他,不同的人群和工作班子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在传统科学技术文化事项的研究中世家研究有重要价值,事项研究要能够和一般文化研究相联系,在其中象征和符号的解释特剐有价值,但不是唯一的解释柜架。最后说明人类学方法对于从事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意义,强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接近中国人民和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教育人类学有不同的流派。以美、英为代表的“文化一教育人类学”强调经验研究,注重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撰写。在我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作为其学科母体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研究的民族教育学不同,教育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注重田野工作等传统人类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要关心人类的未来——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对台湾人类学的影响一是使人类学进入了对汉人社会的研究 ,二是在人类学的研究中带进了社会科学的立场。面对 2 1世纪 ,人类学要关心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作为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的语言、作为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的语言、作为历史记忆的语言、作为话语权力的语言。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是围绕形式、内容与意义来进行的;要掌握语言人类学的本质,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讨论的脉络;语言人类学把语言作为社会实践来研究,具有独特、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人类学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现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对政治人类学进行学科界定,并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两个层面说明中国需要开展政治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传入我国则是本世纪的事。对于这门年轻学科在中国由最初传入到九十年代这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想必人们还相当缺乏了解。本文便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对八十多年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进行了简明而具体的总结,以期引起更多的人们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兴趣,为尽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应该属于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新学派 ,基本属于文化学范畴 ;而人类学领域内的文学人类学 ,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人类学目前存在更多的是问题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不够”。首先 ,人类学界对文学人类学的关注不够 ;其自然结果就是投入不够 (指投入的研究时间和精              力 ) ;其三是理论建构不够 ,本土的和西方理论介绍均着力不够。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尚未完善,本次研修班的各位学者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基点,论述了历史人类学在其研究领域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表明历史人类学对学术研究具有贡献和存在意义,并探讨了历史人类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国内外关于藏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综述。认为藏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人类学拓展了藏学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理论与方法。提出构建“藏学人类学”、提倡田野调查法、人类学要承担起避免文化冲突的重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教育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29~3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与会代表就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的本体论与学科史、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学术前沿、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次会议是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建立了教育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而且促进了教育学与人类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受时空、民族因素制约的具体。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的被阐释受到文化语境的限制,人类学的发展和人类学研究都存在语境问题。本文试用从文化语境的诠释、人类学新的研究走向、主体民族的研究等方面检讨人类学在中国的提倡和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自身的研究,探讨了遗传学在人类学的应用及前景问题,如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分子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等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