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通过在不同栽荷和摩擦状态下试验,考察了盐浴软氮化后50#钢试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盐浴软氮化处理可在试件表面形成氮化层,氮化层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系数在0.333左右。当载荷为720N时,干摩擦状态下摩擦面的摩擦系数持续增加,但增量减少。此外,表面氮化层也提高了试件在干摩擦、栽荷小于等于396N条件下的抗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2.
笔者研究了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工艺及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软氮化时间可缩短30%; 稀土催渗后,渗层硬度梯度趋向平缓.稀土催渗浮的球铁曲轴使用寿命提高10%.  相似文献   

3.
对3Cr_2W_8V钢压铸模进行氧氮化处理,采用氨气加氧气的气体软氮化工艺;用光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氧氮化层的金相组织和氧氮浓度分布进行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相分析,最后还测定了氧氮化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GDL-1钢经渗碳后的液体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工艺,分析氮化时间、氮化温度及CNO-浓度对GDL-1钢复合渗层的渗层硬度、渗层深度和白亮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硬度主要由盐浴CNO-浓度控制,并随CNO-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盐浴CNO-浓度为18%左右时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渗层深度随氮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560℃、处理时间超过2.5h之后,增加的趋势变缓;当温度超过560℃后,渗层白亮层增厚明显。试验得到最佳软氮化工艺参数:CNO-浓度18%,(560±10)℃×2.5 h.  相似文献   

5.
55CrSiA钢丝制气阀弹簧低温液体软氮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 5 5CrSiA油淬火并回火钢丝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等内容 ,讨论并确定了能于 4 5 0± 10℃下进行软氮化的盐浴。随后 ,先用4 .2mm钢丝进行软氮化的工艺试验和分析 ,以定出用该规格的线材制造的气阀弹簧的软氮化工艺。然后 ,用以对此规格的钢丝制造的气阀弹簧进行了低温液体软氮化处理。对处理出的弹簧经强压、静压和疲劳试验表明 ,低温液体软氮化处理使气阀弹簧的抗弹性松驰及工作可靠性均得到了提高。最后 ,对渗层的强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对弹簧材料和弹簧表面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球铁曲轴经气体软氮化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高硬度的软氮化层,提高了耐磨性;同时表面渗层体积胀大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且高度瀰散分布在次层(扩散层)中的微细氮化物和原固溶于铁素体中,而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沿某些晶面析出的超显微氮化物,阻碍了位错的移动,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曲轴的疲劳强度。目前,我国295型柴油机曲轴经气体软氮化处理后,断轴率已由1.5%下降到0.05%,一次大修期达到了五千小时,提前达到了一机部机械工业基础件攻关一九八○年的指标,并已用井式炉投入批量生产,取代了现行的轴颈  相似文献   

7.
W6Mo5Cr4V2高速钢软氮化渗层脆性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和分析M2高速钢在软氮化处理后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中合金氮碳化合物以山脉状沿晶界析出分布是高速钢氮化产生脆性的重要原因,分析了该脉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和脆化机理.通过适当改变软氮化工艺参数,控制其合金氮碳化物在渗层中呈弥散颗粒状分布,可大幅改善高速钢的氮化脆性,使渗层在渗层深度、显微硬度、渗层组织形态等方面均达到工艺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显微硬度分布梯度,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离子软氮化是在Fe-C-N三元系共析温度附近进行的碳氮共渗过程,能获得较高C-N浓度的化合物层,大幅度提高钢铁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及抗咬合能力,而且处理时间短,变形小,适用钢种范围广。但硬度较低,硬化层深度较浅,对重负荷零件不适宜。为了充分发挥离子软氮化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我们结合“桥式吊车减速器齿轮表面强化”的研究,将软氮化后的钢件进行再加热淬火,使化合物层及扩散层奥氏体化,急速冷却,生成高氮—碳浓度的微细马氏体,再经冷处理消除残余奥氏体,使强化效果大幅度提高,有效硬化层深度(H_v500为止)可达0.5~1.0mm,与只软氮化相比,弯曲疲劳强度再盐炉淬火后可增加30%,再高频淬火后增加52%,抗拉强度再盐炉淬火增加12%,再高频淬火增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火球铁表面滚压、软氮化后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试验研究及电镜断口分析得出:表面软氮化、表面滚压均能有效地提高球铁的疲劳强度;滚压强化既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萌生,又能大幅度地降低裂纹扩展速率;由于滚压强化层较深,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分布层也深,故对原始态具有短裂纹的试样,滚压效果也很显著;滚压强化后其名义门坎值有大幅度提高,达▽K_(th名义)=66公斤/毫米~(3/2);软氮化及滚压强化后断口源区和早期扩展的特点为细质点、亚结构和不连续的分割条纹,使疲劳裂纹萌生抗力提高,裂纹扩展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经过600℃×6小时软氮化的20钢及35钢试样再进行650°—900℃不同温度加热急冷处理,然后分别对各试样进行金相、电子金相等物理检验和各种力学性能试验。其结果表明,经过软氮化后的钢件再在650℃加热30分钟时,铁的氮化物(ε·Υ′)开始分解,在750℃加热15分钟氮化物分解完毕,同时N原子向深层扩散,淬火后可获得一定厚度C—N马氏体层,进而提高了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检验发现再加热时ε相先在其和α及Υ相相界面上分解,然后在ε相相同界面分解,析出的氮原子向深层扩散。试验确定了软氮化后再加热时渗层组织变化和温度及加热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盐浴软氮化对42CrMo钢的摩擦性能的影响.对42CrMo进行盐浴软氮化处理,处理过的试件和未处理试件分别在不同的载荷和润滑情况下进行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盐浴软氮化处理过的试件比未处理过试件的抗胶合能力至少提高了500 N.盐浴软氮化工艺能够有效地改善机车用大齿轮使用中胶合破坏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表面预处理工艺。经表面预处理后的21-4N奥氏体耐热钢能在NH_3+CO_2的气氛中进行软氮化。氮化层均匀。硬度高。对这种表面预处理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的表面预处理剂,经这种预处理剂处理后的1Cr18Ni9Ti不锈钢能在NH_3+CO_2的气氛中进行软氮化,氮化层均匀,显微硬度值可达Hv1418。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70℃×5h软氮化后的40Gr钢试样再进行650~850℃不同温度加热急冷处理,然后分别对各试样进行金相、电子金相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软氮化后的中炭铬钢在650℃加热30分钟铁的氮化物开始分解,在750℃加热15分钟时氮化物层基本分解完毕。ε相先在和α(或γ)相相界面上分解,然后在ε相的相界面分解,析出的氮原子向深层扩散,这些和低炭钢的试验结果相同,钢含碳量的提高和少量的铬含碳量对ε相的分解过程影响不大。 由于钢加热时表面层ε相的分解和氮原子向深层扩散,中炭钢软氮化再加热淬火后可获得含氮的针状隐晶马氏体组织。本文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的软氮化复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在离子氮化炉阴极上挂海绵钛的方法研究了钛对离子氮化层时影响。结果表明:钛能提高氮化层硬度、增加氮化层深度,并对氮化层的相组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钢材经软氮化以后获得坚硬耐磨的表层,同时在耐腐蚀条件下提高其疲劳极限,从而增加某些钢材的使用寿命.本文从物理化学理论出发,分析了过去许多软氮化工艺的热力学因素,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拟定了软氮化工艺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3Cr_(2w8v)钢经气体软氮化再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的组织和性能。试验表明复合热处理的试样截面硬度较高,硬度梯度平缓,与正常淬火、软氮化及中频淬火相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软氮化后中频淬火是提高3Cr_(w8v)钢抗回火稳定性和耐磨性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加工过程、曲轴材料、设备、电压与时间、炉罐氮化情况对R-175曲轴软氮化的质量影响较大。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曲轴软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离子探针、X射线衍射谱、显微分析等手段,对40Cr钢在不同氮化氛下离子氮化后氮化层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气加钛气氛下进行离子氮化,有利于γ′相的形成,氮化层硬度高,氮化层深,这是氮化气氛中活性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离子探针、X射线衍射谱、显微分析等手段,对40Ct钢在不同氮化氛下离子氮化后氮化层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气加钛气氛下进行离子氮化.有利于γ’相的形成,氮化层硬度高,氮化层深,这是氮化气氛中活性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