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一种新型合金工具钢的渗氮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过软氮化,渗层硬度梯度平缓,表面硬度达HV1100-1300,心部硬度为HV800-900.渗层显微组织是以γ′相为主的扩散层,与传统的高速钢比较,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渗速较快,渗层脉状氮化物级别低,脆性小,耐磨性更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机理的角度讨论了三种氮化层的组织、成分与性能的关系。通过金相组织、显微硬度、x光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磨损实验,说明氧氮化耐磨性最好,渗层最深且耐蚀性也最好;离子氮化韧性最好;三种氮化均无脆性相Fe_2N出现。试验结果说明与渗层深度、表面疏松状况及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Q235钢快速碳氮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碳氮共渗剂存在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气体碳氮共渗技术对Q235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在850℃时不同的保温时间实现快速碳氮共渗处理的可行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实验机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渗层厚度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长,显微组织越来越致密;渗层厚度增加,850℃下保温7 h时渗层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400μm,显微组织也最致密。碳氮共渗层的相组成主要由碳化物(Fe3C)、氮化物(Fe3N)组成。渗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保温7 h时HV0.2最大达到7.97 GPa,是Q235钢的7.5倍。该工艺下渗层的耐磨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兴华 《科技资讯》2010,(24):82-83
本文通过改变渗硼温度及渗剂中稀土的含量,试验研究W18Cr4V钢固体渗硼的可行性,测定W18Cr4V钢在不同的渗硼工艺下渗硼层的深度、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脆性。研究了稀土在渗硼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W18Cr4V钢中合金元素对渗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工艺及渗层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对球铁曲轴软氮化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软氮化时间可缩短30%; 稀土催渗后,渗层硬度梯度趋向平缓.稀土催渗浮的球铁曲轴使用寿命提高10%.  相似文献   

6.
45#钢凸轮轴激光表面合金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报道了在45#钢凸轮轴表面用铁基粉进行激光表面合金化试验的结果。该实验是用横流电激励CO2激光器进行的。对于合金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结构,包括显微硬度的测试分析表明凸轮轴的性能已大大提高。提供了一种可以取代碳氮共渗和高频淬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X光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和声发射等手段对38CrMoAlA,35CrMo,40Cr钢经纯氨离子氮化,纯氨加钛离子氮化以及气体氨化后的渗层组织,硬度及干式滚动磨损性能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加钛离子氮化可以显著提高工件渗层的硬度;但由于脆性增加而不利于干式滚动磨损;离子氮化处理后抗干式滚动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将纯稀土金属块镧、铈、钕分别放入离子氮化炉中作为溅射源,对氮化钢En40B钢进行离子氮化,发现纯稀土元素影响了炉内的辉光放电特性。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对氮化表层的化学元素分布,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纯稀土元素直接影响氮的扩散,导致各元素沿氮化导分布、氮化层组织结构和硬度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氮化效果,不同稀土元素影响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碳氮共渗是提高GCr15钢制喷油嘴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寻求较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介绍了几种共渗工艺试验,并分析了渗层组织、表面硬度及渗层硬度分布,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变化及冷处理对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业纯钛TA2的激光气体氮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5 kW的CO2快速横流激光器对工业纯钛进行了激光气体氮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计对氮化试样进行了微观组织、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的分析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TA2经激光气体氮化后在其表面得到了厚度为100μm、宏观质量良好的氮化层,氮化层与基体之间完全冶金结合.试样表层结构由氮化层、热影响区和基体三部分组成,氮化层是富钛结构,由TiN枝晶和α-′Ti构成,热影响区组织以针状马氏体为主.显微硬度最高可达HV 500,而基体仅为HV 210.  相似文献   

11.
渗硼层激光改性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激光处理对20crNiM0钢渗硼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激光加热的特点对渗硼层激光改性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渗硼层激光改性处理,由于改变了渗层的组织结构,增加了渗层厚度,从而在保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降低了渗层脆性。  相似文献   

12.
45钢渗硼层的激光熔凝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互余问题,然后用分段光滑同伦间接地解决了约束优化问题和互余问题,并给出了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气相沉积法(CVD和PVD)获得的TiC/TiN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x射线相结构分析,以及硬度、结合力、开裂情况的测定与分析,弄清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提出了涂层的形成机制。测定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在高速钢基体上由PVD法沉积的TiN涂层约为7.09kgf/mm~2,在T10钢基体上由CVD法沉积的TiC涂层约为93.82kgf/mm~2。还探讨了涂层的断裂机制,讨论了涂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上述研究,为稳定、高效制备优质TiC/TiN涂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锌合金压铸时射嘴身的早期失效问题,通过组织分析发现,射嘴身材料中存在着的大量夹杂物和网状碳化物的缺陷以及M300钢本身的高温回火脆性,是射嘴身失效的主要原因.压铸时高速高压的锌合金熔体会与M300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Zn相的腐蚀产物,在射嘴身内腔腐蚀出沟槽,而高速锌合金熔体的冲击应力又进一步诱发沟槽内裂纹的扩展,从而促使了早期失效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M2高速钢激光表面处理多层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淬火态作为原始组织对W6Mo5Cr4V2(M2)高速钢激光处理时所得到的硬化带及热影响区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得到6层不同的组织,由表面开始依次命名为表面灰层、第一亮环、第一灰环、第二亮环、第二灰环及黑环。对这6层组织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测量了各层显微硬度,并对组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模拟试验研究湍流抑制器对中间包钢液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变化时单层湍流抑制器对钢液流动影响程度较小,双层湍流抑制器能延长包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液位变化时双层湍流抑制器对钢液流动影响程度较小,相同液位下双层湍流抑制器使钢液在中间包内平均停留时间较之于单层湍抑器相应值至少增加20s;3种湍流抑制器对中间包流场的改善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双层湍流抑制器,八角形湍流抑制器,单层湍流抑制器。  相似文献   

17.
一种耐海水腐蚀型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的海洋工程用钢,考察了含磷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磷的质量分数提高至0.09%时能够产生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而对室温至-40℃范围内的低温冲击韧性影响不大,这归因于钢中C,B原子在原始奥氏体晶界通过竞争机制抑制了P的偏聚,减弱了P产生的冷脆性...  相似文献   

18.
19.
用扫描电镜仔细观察分析了19种热处理状态的W6Mo5Gr4V2高速钢冲击试样断口,发现常规处理及DGG处理均为准解理,显示最大的脆性特征;低温淬火及回火处理脆性材料多为准解理与韧窝的混合型断口,显示了脆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延性特征。影响其断口形貌特征的主要工艺因素是奥氏体化温度,相应的组织因素则是基体的性质与状态。  相似文献   

20.
Co对易磨削(1%V)的超硬型W-Wo和Mo系高速钢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随Co含量的提高,二次硬度上升,3%-5%Co还可提高钢的强韧性,8%Co则有明显的脆化作用。新的低Co超硬高速钢Co3N在硬度、红硬性、强度、韧性和可磨削性诸方面皆达到M42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