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7月11—15日,国际术语网(TermNet)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了2016年国际术语学夏季培训。全国科技名词委张继英、张凌、杜振雷赴奥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分为5个板块:"理解术语管理""术语管理技能、工具和技术""业务流程的术语策略""术语工作的标准和法律问题""术语应用场景和总结",具体课程有:"工作中如何进行术语管理""术语管理分类方法与建模原理""术语工具——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6—10日,由国际术语网(Termnet)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联合主办的“2009年国际术语夏季培训班”在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举行。这是国际术语网为推进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而举办的一项重大学术活动。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机构和组织的60余位术语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培训。作为“中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编辑赵伟、张晖参加了此次培训。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术语管理与术语规范使用培训班拟于2021年7月中下旬在哈尔滨市举行。一、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拟邀请国内外知名术语学家做主旨发言。诚挚邀请国内外术语学及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拨冗赴会。  相似文献   

4.
7月16-20日,由国际术语网络(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国际术语工作培训”在科隆应用科学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际术语网络为推进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所进行的一项重大学术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派人员参加了本届培训。为本届培训进行讲座的教授和讲师均为在术语学领域成就卓著的知名专家和长期从事术语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包括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杰哈德·布丁(Gerhard Budin)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业学院的赫瑞伯特·皮切特(Heribert Picht)教授、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的克劳斯—迪尔克·斯克米茨(Klaus-Dirk Schmitz)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国术语学研究组织和管理机构的5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本届培训的课程除了往届开设过的《术语学理论导言:模型、对象、概念、术语》《术语工作介绍》《翻译工作者和术语工作者的项目管理》和《数据模型:模型原则》以外,还增加了《术语工作应用理论》《有关术语的在线检索和确认》《术语管理的数据分类》《概念的关联和本质》,以及《术语管理中的著作权发布》等,并进行了多种领域术语的案例分析。本届培训活动不仅使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了解了术语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而且对改进术语管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互相学习、交流搭建了又一个新的桥梁。(余前帆)  相似文献   

5.
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的术语规划包括术语培训和会议、术语荣誉、术语合作、术语政策或策略、术语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术语资源的无障碍获取、术语标准化、术语管理、术语出版等。国际术语网(TermNet)的术语规划主要包括组织规划,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培训、合作开展术语资格认证等活动规划。中国的术语规划可考虑:加强国内术语规划与合作力度,构建面向全球的术语合作体系,加快培育满足新形势需求的术语学理论与应用人才队伍,搭建大型术语工作平台等。  相似文献   

6.
科技名词的规范化现在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出版界和辞书学界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业已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术语培训班,收获很大。由于笔者从事的工作与术语规范密切相关,因而产生了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7月11—15日,"2011年国际术语暑期学校"在德国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举行。这次培训由国际术语网(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是国际术语网为促进术语学理论研究、术语学学术交流和术语推广应用而提供的国际性术语交流平台。接受培训的术语工作者总计78人,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构或组织。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7月11—15日,"2011年国际术语暑期学校"在德国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举行。这次培训由国际术语网(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是国际术语网为促进术语学理论研究、术语学学术交流和术语推广应用而提供的国际性术语交流平台。接受培训的术语工作者总计78人,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构或组织。  相似文献   

9.
开展术语学的教学与培训,需要深入认识术语的属性特征并且发掘术语属性与其教育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人们对术语的寓教寓学属性还缺乏研究与认识。文章认为,是术语的寓教寓学属性决定了术语学教育的意义。在术语学教学中,应该注重需求分析,即分析教学与培训的差异、分析学习者的不同类型和教学的适用性问题,并且把提高人们的术语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开展术语学的教学与培训,需要深入认识术语的属性特征并且发掘术语属性与其教育之间的关系, 然而,目前人们对术语的寓教寓学属性还缺乏研究与认识。文章认为,是术语的寓教寓学属性决定了术语 学教育的意义。在术语学教学中,应该注重需求分析,即分析教学与培训的差异、分析学习者的不同类型 和教学的适用性问题,并且把提高人们的术语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宏观层面论述了在中国大学开展术语学教育与培训时要考虑的一些影响因素,例如,术语教学与培训的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技术层面、职业与专业发展层面、国家宏观的术语政策、教学的规划设计及各个层次的宣传推动等,为将来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对其中涉及的术语学教育与术语学培训的概念做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禽流感"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同时衍生出了"人类禽流感""人间禽流感"等表示"人类感染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之义的异名同实术语。文章从术语学、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术语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语料考察了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指出了这些术语取舍存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一、引言术语学培训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大学中,无论是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在职的专业翻译人员,都早已是翻译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外一些大学对翻译者开设术语学培训课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参加过术语学系统训练的译员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笔者认为有必要尽早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术语学的培训内容。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译员培训的教学计划体系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术语学科“堂堂正正”地被纳入到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供术语学教学遵循的教学大纲,还缺少合适的术语学通用教学材料或者专用的教科书,懂得术语科学及其课程教学方法的合格教师还很缺乏。术语学课程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还没有正式被权威的教育管理部门列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就翻译教学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与专业翻译人员的术语学教学体系。因此,研究在我国翻译教学中如何构建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例如术语学大纲的设计、术语学教师的要求、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Sager对欧洲翻译者培训机构的术语学培训进行了总结。[2]Picht描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术语学培训发展至1991年的现状。[3]Picht和Partal又专门撰文讨论了术语学培训方方面面的情况。我国学者郑述谱提出应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观点。[4]郑述谱又介绍了俄国的术语教育情况,其中谈到了术语学的教学内容等。[5]2004年12月24~25日,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中,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出应在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一般来讲,教师比较容易了解到欧洲和加拿大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术语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有不少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把术语学列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术语学教学中的一些要素问题,例如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如何来教,谁提供培训,如何为受训者设计培训等相关的问题,却探讨得不够。针对这些术语学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面向我国特定的翻译者这个组别,笔者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二、术语学未进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术语学科未被纳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很多,其中术语学学科未能在学界准确定位的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6]与高校中的其他学科或者科目相比,术语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地位低,甚至没有被确认,加之宣传普及不力等,都是导致术语学至今都未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独立课程的原因。另外我国高校中的许多同行对术语科学普遍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术语学未受重视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公众、社会,甚至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不能正确认识术语科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的部门,包括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无论是从经费拨款上还是在行政措施与具体的行动方面,都未能充分支持或者扶持这一学科的发展;术语学面向社会大众宣传不够以及在我国发展起步得晚、未形成自己的完善体系等。因此,术语学的社会地位与学术研究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该学科的学术或者教学与研究的定位问题。三、术语学大纲设计Picht与Partal通过概括综述世界主要培训机构的术语学教学状况,他们设计了一个分为20个组成单元的术语学教学模型大纲,其中1~10单元的内容是所有类型的学习者或者使用者都必修的部分,例如:专业翻译者和翻译专业的学生,术语与语言规划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术语库的工作人员,术语学教师与研究人员,信息与文献工作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等。[3]这10个必修单元适合于不同类别的目标组别,但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11~20单元的内容则是为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所设计的选修部分,由不同专业的人来自行选择其适合的内容。Picht和Partal所设计的这个术语学大纲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的术语学培训中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影响。笔者依据他们的大纲设计模型,提出了一个可适用于中国译员术语学培训的大纲,这个教学大纲是一个面向我国学习者的修改版本,限于篇幅,只介绍其主要内容。(一)构建我国翻译者使用的术语学课程教学大纲1.引言介绍术语学概述:(1)“术语学”这个术语的意义,跨学科属性;(2)术语学原则、方法、方法论与工具;(3)比较术语学;(4)术语学与专业翻译。术语学的功用和意义:(1)促进信息交流的清晰无误;(2)减少歧义,提高交际的准确性,促进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信息交流的效果;(3)提高翻译质量,提高源语与译语产品的质量和应用能力;(4)重复利用术语信息单位可减少翻译费用;(5)舒畅的交流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6)有效使用术语资源;(7)熟知各种术语产品和服务;(8)术语库、术语集及多语言工程与知识库的有效管理,公司企业的信息管理;(9)术语知识的本土化和全球化;(10)术语标准化、语言规划等。2.术语学的目标目标:(1)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保证与提高交际的效果;(2)知识的转移;(3)语言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获取;(4)专业术语的处理;(5)分析与解决术语问题;(6)为自己开展术语工作做准备等。术语学的益处:(1)知识的分享与交换;(2)特定专业基本术语的掌握;(3)翻译质量,术语使用的清晰一致;(4)语言规划与新术语的使用;(5)术语的系统观或结构观的形成[7];(6)科技写作质量的提升;(7)正确使用术语数据库和其他术语资源;(8)术语研究能力的培养等。3.与术语学密切关联的学科(1)认知科学与知识工程;(2)科学哲学;(3)词典学与语义学;(4)逻辑学;(5)信息科学;(6)计算机语言学;(7)翻译研究;(8)应用语言学、符号学、本体论和其他相关的学科领域,侧重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等。4.术语学的基本概念(1)概念理论;(2)概念与术语的分析和定义;(3)概念的表现形式;(4)概念与术语的关系;(5)术语等值的确定。5.物体与概念(1)基本定义与解释;(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特征、类型及其用法;(4)概念的表现方式:a.语言表现——定义与解释、定义的类型、好定义的要素、定义的方法等,b.非语言的表现——公式、图表、画面等;(5)概念间的关系;(6)概念体系:类型、结构与应用,例如属种关系、层次与非层次的关系[8];(7)概念领域与范围。6.术语和用来表示概念的其他形式(1)术语单位与词;(2)术语的构成、要求与类型,简单术语与复杂术语,例如缩略词、短语型术语,中文词组术语的结构;[9](3)概念与术语的关系:一词一义,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值,概念与术语的协调;(4)术语体系;(5)新词、新术语与借用词;(6)中文术语的构成,中文单词型术语的结构[9];(7)中文术语的其他特征。7.术语辞典学(1)传统辞典学的方法与管理;(2)计算机化的辞典学方法与管理;(3)术语数据库:发展历史介绍,术语库与知识库;(4)数据的要素,数据格式,术语库的类型,术语数据的交换,网络化;(5)中国的术语库;(6)关注以翻译为方向的术语辞典学。8.术语管理的过程(1)不同的术语编撰方法描述;(2)术语编撰方法论:术语项目规划,项目管理与执行的要点等。9.术语、信息与文献编辑10.术语与标准化(1)基本定义,何谓标准化;(2)术语标准化的类型:技术标准与术语标准,单语言标准与多语言标准;(3)组织架构:国际主要组织(例如ISO,IEC),地区组织(例如NATO,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家一级的组织和主要的职业标准化组织;(4)标准化的可能性和局限性;(5)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6)中国的术语标准化;(7)国际合作与网络等。11.术语与专门用途语言文本的生成12.术语学研究的新动态13.术语学课题或者实践(二)翻译教学中的术语学课程模块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说明该学科涉及的领域广,包括语言学、翻译研究、信息科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知识工程及传播学等。这也意味着术语学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目的。术语学的简介课程或称导论课应该能够服务于不同的专业组别及不同的目标。为适合特定的组别需要,例如翻译者,课程设计人员或者教师时常需要变换导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求和水平,术语学培训课程最好以“模块”的教学方式进行。上文1~10项内容,作为术语学导论课程,是培训译员的“共核”必修部分,应该能适用于培训不同类型的翻译者,既可包括翻译专业的学生、在职的翻译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员,例如术语学教师,专门用途语言教师,标准化工作人员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等。11~13项则属于选修内容,虽然设计的内容是针对翻译者的实际需要,但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学习者及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模块来安排教学。1~13项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都已在Picht和Partal的术语学大纲“题目”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术语学模块教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也有利于根据内容及时间进行调整。同样,课程的属性是必修还是选修,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也决定着术语学模块的选择。长期固定的正式术语学教学显然与短期强化式的培训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差异。把术语学列入翻译者的课程计划中,学习者修完后,便会对翻译与术语学这两门学科有切身的认识,也有利于形成系统思维的方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理想的授课模式是:教师以正式讲课的方式系统地传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术语学重点部分,加上适当的练习和项目实践。鉴于术语学课程还没有成为我国翻译者培训的“独立”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教师自己决定,以模块的方式把适合的术语与翻译内容融合到整个的翻译培训计划中。我国学者潘书祥[10]与郑述谱[4]及其他学者呼吁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程在高校中开设。这个倡议很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大规模地面向文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先行在与术语学关系密切的专业,例如翻译学、传播学、专门用途语言等专业进行教学试点,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实践。主要原因是这类专业有实施术语教学的条件,其他原因会在下文谈到,例如师资的要求等。另外国外术语学教育在大学开展几十年来,也不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职翻译者来说,术语学课程培训不必完全采用针对在校学生的模式,因为职业翻译者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具备了不少术语工作的实际经验,国外有句话说“译员就是个术语工作者”(the translator as terminologist)。为他们开设短期强化术语学课程可以提高他们术语翻译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内容应侧重术语工作和术语管理工作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教学模块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译员工作的实际利益,译员也从对术语翻译问题的讨论中及术语管理的课程中获益良多。总之,培训要有利于译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转移与信息交流过程中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和术语工作能力。(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14.
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左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右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主任加林斯基博士)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在会上发言第三届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8月25~26日,北京全国科技名词委派员参加国际术语工作培训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术语学术语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术语学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家术语标准ISO 1087的历史沿革,对其不同版本的概念体系结构、条头术语、基本术语的定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制订该国际术语标准的理论依据是普通术语学理论。文章认为普通术语学体系的基本术语已进入汉语之中,可用作建立汉语术语学术语体系的基础。语言文字的独特类型、不同学科传统的影响、术语规范工作的开展、对不同学科领域术语的认识、关联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贡献是构建独具特色的汉语术语学术语体系的影响因素。术语学术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呈现并行发展的趋势,两者互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从术语学视角探讨了法律术语"直系亲属"的概念外延,指出"直系亲属"与"直系血亲"的概念之间应该是同一关系。"配偶""姻亲"被错误纳入"直系亲属"的原因在于混淆了身份与因身份而获得的权利之问的关系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误导。对法律术语"直系亲属"的常见英译immediate family和direct relative进行了辨析,阐述了上述译法不适当的理由,并提出了符合术语学观点的译法lineal relative。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面向译者的术语管理之重要性已成为MTI培训学校的共识,因普通术语学理论无法为译者术语管理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学界需要投入对交际术语学的系统研究,从而为术语翻译培训做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于2007年8月8—10日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科技名词委、黑龙江大学、同济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的三十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就“中国术语学建设”“术语学理论探索”“科技术语翻译”“国际术语学进展”等四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编审,黑龙江大学郑述谱教授,黑龙江大学戴昭铭教授,中国科技翻译协会李亚舒会长,同济大学朱建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忠廉教授,广东惠州学院梁爱林副教授,黑龙江大学林春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齐望之讲师,黑龙江大学吴丽坤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张金忠副教授和吴哲副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温昌斌、朱彦慧,张永涛等专家分别做了学术报告。会议研讨十分踊跃,代表们争相向报告人提问,会场气氛非常热烈,许多问题得以深入探讨,会议成果颇丰。 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下一阶段术语学建设任务:一是探讨中国术语学原理和中国术语学的学科框架。由于汉字不同于西方拼音文字,因而不可能照搬国外术语学理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术语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中国术语学理论和学科框架。二是加强术语学研究所的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术语学研究活动,扩大影响并团结更多的术语学研究者,共同推动术语学的发展。三是形成通力合作的术语学研究队伍,培养术语学研究人才。术语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学科,其发展离不开各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应当形成一支包含各领域专家、且能通力合作的队伍。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现和培养术语学研究新人,特别是中青年专门人才,以保持中国术语学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会议认为,目前我国术语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我们采用研讨会形式开展工作,十分有利于促进中国术语学建设。自2004年12月召开“第一届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以来,会议提出的各项术语学建设任务均取得积极的进展。第一届会议着重于术语学学科建设宏观问题,本届会议则已经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术语学研究课题,这表明术语学研究工作在不断发展。本次会议将对中国术语学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科技翻译角度探讨术语学建设问题。在分析翻译实践中标准化术语使用情况、术语特点与影响术语使用的因素之基础上,指出术语学的研究与建设应根据翻译实践的需求,拓宽研究领域,在大力推动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进行非标准化术语的研究工作,开展针对翻译人员的术语学知识教学。同时,还须重视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和翻译力量在术语学建设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