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批判已构成河南作家的主导文化品格。鲜明的乡土情结和否定性价值判断构成他们的特征,而先期的情感否定到后期的理性判断是其脉络。从散点透视和综合视角考察了这一现象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试论河南作家的主导文化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批判已构成河南作家的主导文化品格。鲜明的乡土情结和否定性价值判断构成他们的特征,而先期的情感否定到后期的理性判断是其脉络。从散点透视和综合视角考察了这一现象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乡土小说经历了一个从"启蒙"乡土到"物化"乡土的过程。在新世纪,其叙事风格随之呈现出影视化叙事倾向,其女性形象的嬗变,更是引起了新世纪文化价值体系的变迁,凸显出当下文坛的"物化"现实。基于此,在文化冲突中重建理性平衡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便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于1992年出版,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关于乡土小说的第一部著作.他以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定义进行了阈定,指出了乡土小说只有在现代文明和城市的对照下才能显现出来,提出了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三画四彩”.丁帆是一位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常站在批判、解构的立场上来对待他的批评对象,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学者,因此,对乡土小说的评价自然处处也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创作视角为切入点,揭示台湾著名乡土作家洪醒夫小说创作的精神特质和批判力量.洪醒夫正是从表现台湾社会转型期中的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里,找到自己创作切入社会的支点,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一个多元建筑并存的态势已不可阻挡,城市设计师对现代城市设计开始了深入的思考.本文侧重时空一体化的图普理论、文化与自我认同的认识理论、乡土与地方性的综合理论,阐述了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设计构想思路,寻找一个理性的城市设计创作方法,对今后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8.
上山下乡经历使知青文学表现出独特的乡土记忆:既眷恋那片曾经哺育过他们的热土和地上的父老乡亲,又理性地审视和批判着乡土的苦难与落后。留恋与拒绝交织在一起,苦涩中充满温馨,激情如炽却不失清醒,构成了知青文学复杂而痛苦的乡村记忆与乡土情感。  相似文献   

9.
吕雅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1):142-143,148
本文以创作视角为切入点,揭示台湾著名乡土作家洪醒夫小说创作的精神特质和批判力量。洪醒夫正是从表现台湾社会转型期中的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里,找到自己创作切入社会的支点,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乡土小说作品不仅展示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写出了他们在城市谋生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痛苦,体现了作家对进城农民的悲悯情怀和道德批判意识,直接影响了当下的农民工书写。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的发展,中央先后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达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动力问题则显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三农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由此造成的城乡利益集团在力量上的不平衡。改革开放带来的公共选择空问加剧了这一态势。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培育和组建农村利益集团。从目前看,组建农协是一个较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基本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突破路径依赖,实现制度变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在退出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和一致性行动依然重要。在统筹城乡的基础上采取多元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基层政府公共行政模式的现代转型,是实现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积淀深厚的宁波乡土文化为改革开放后宁波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提出,使宁波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更科学合理的目标与要求,在政府与民间、城市与乡村共同努力下,宁波农村文化建设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湘西特有的原生态文化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阻碍着湘西的农村文化转型。因此,应以扶贫开发为基本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文化宣传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促进城乡文化整合,是湘西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已经由对新农村建设意义、内涵、特征等的一般分析逐渐转向了如何建设新农村的路径探讨。这些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在农村内部,主要是以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制度改革;在农村外部,主要是如何发挥城市现代文明发动机的核心作用,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地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关系、中小城市发展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形势下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过渡性中间制度就是处于科学合理的制度与非科学合理的制度之间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强制性、尝试性和过渡性。无论是从人类认识层面,还是从决策层面以及实践层面,过渡性中间制度都是制度创新的必经环节,是城乡教育统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城乡教育统筹过程中,可安排如下一些过渡性中间制度,即:提高教师待遇与地位,实行教师配置倾斜制度;实行区域差别化政策,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出台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立专项教育经费,减轻农村学生的家庭负担;关注农村,整合城乡文化,建立城乡文化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要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统筹实现城乡居民的公正发展。城乡居民的公正发展就是要实现城乡居民发展的权利公平、发展的机会公平、发展的规则公平、发展的成果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试点新的农村村庄发展模式,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