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呈现如下特征: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知行严重脱节;高年级学生道德水平远低于新生等。这种状况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及中国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水平,有必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健康的道德回馈机制,而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则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
 道德基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进化出了5种道德基础:公正、关爱、忠诚、权威和圣洁。人们对各道德基础的看重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道德基础问卷,分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2017年11月26日-12月7日)、暴发期间(2020年2月29日-4月30日)和暴发后(2020年7月14-16日)多次收集中国大学生的道德观数据,旨在考察疫情前后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疫情暴发期间,大学生对个体性(公正和关爱)和群体性道德基础(忠诚、权威和圣洁)的看重程度均显著高于疫情暴发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大学生对个体性和群体性道德基础的总体看重程度并未立即出现明显回落或进一步上升。研究结果说明,与2017年相比,大学生的道德重视程度在疫情发生后有明显上升,其背后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霍桑的道德思想,通过其在《红字》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揭示霍桑道德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指出他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宗教教义基础上又不同于宗教教规的道德观,而后又进一步阐述了他这种道德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是构成一定的道德观念的客观基础。道德的根源既不在于神的启示或超验的绝对精神,也不在于人性、人的本质,而在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根本方法。但是,近几年来,在伦理学研究中,有的同志提出人性是道德的根源、基础或土壤,人性是评判各种道德的标准等论题,认为只有用人性理论分析道德现象才能解答道德问题之谜。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重复了历史上人性道德观的错误,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孙丽丽 《科技信息》2012,(30):82-82
目前,消费文化已构成了当代青少年道德成长的现实空间。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的认同方式,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惑,主要表现在:道德观念的模糊;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行为的失范。深入分析和提示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促进青少年道德观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在历史上饱受非议,其著作《韩非子》使其背负了“刻薄寡恩”的千古恶名。然而,“非道德”并非完全“不道德”。“轻道德”更不能等同于“无道德”、“反道德”,故不能一概而论韩非子完全摒弃道德。事实上,道德在其政治统治思想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从厘清“非道德主义”概念出发,剖析其政治道德观,提炼出其中内含的道德“实然”因素和“应然”作用,批判加之其身的“政治无道德”的传统论点,以期还历史著作和历史人物本然面目,并从中获得治国之道的有益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7.
郭浩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102-105
在教育正经历“入学“革命的背景下,有必要确立生命道德观.从生命道德观的视角审视,生命是道德之源,当代道德教育的迷失在于疏离生命,而回归之途在于以生命为基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对集体主义道德观的本质、原则和规范的正确认识,如何把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准则,便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怡然 《科技信息》2006,39(11):270-271
毛泽东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有机结合.毛泽东道德观的主要内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以"五爱"为具体行为规范,以革命功利主义为评价标准,以做"五种人"为道德目标.毛泽东道德观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人生教科书,在今天仍有着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本文就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道德领域带来的深刻积极变化;探讨了道德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礼学家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投降礼,却较少涉及。投降礼在《左传》中有三次确切记载:僖公六年,许僖公向楚成王投降;宣公十二年,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昭公四年,赖国国君向楚灵王投降。实施投降礼仪通常是失败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大夫“衰绖”,士“舆榇”;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是“从之”,以礼相待。《左传))里的投降礼仪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庄子》中塑造的一系列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畸形人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通过这些人物来阐发《庄子》重“德”的哲学观点,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3.
陈献章、庄昶等人选择拒仕,目的是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方式引起士人对人生终极价值失落的关注。他们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他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献章、庄昶提倡主静之学具有许多层面,本文主要分析了他们的思想与濂、洛之学的渊源关系。他们通过对宋儒的主静传统和“孔、颜之乐”的再发现,以重建儒学的真精神。但是,陈献章、庄昶的思想与现实存有许多矛盾,故他们不得不通过审美以安顿自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诗经》中郑卫婚恋诗中女性形象众多的原因,一是社会条件所致,二是男女性别差异。然后以具体诗歌为例,从容仪、品德、精神三个方面依次对女性形象之美作了分析。郑卫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容仪方面主要以修长高大为美,品德方面主要以恭谨柔顺为美,精神方面表现出了独立自尊之美。  相似文献   

16.
儒家与道家常被看作是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其实,儒道二者在修身思想上有许多一致之处。通过对儒家经典《周易》与道家经典《老子》修身之道作一比较,可看出儒道两家在修身思想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南宋遗民作家郑思肖,其诗文创作具有鲜明的遗民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衰落下的诗人特有的落寞心态,同时也代表了普遍缺少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正统观及忠孝形象、他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及其怀旧的心理,成为这一衰落时代的特有印记。  相似文献   

18.
北路壮剧是壮族传统戏剧的重要品种之一。北路壮剧在唱腔类型、词曲结构、调式色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理念、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壮泰族群发展进步的重大历史机遇,壮泰族群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壮泰族群的发展繁荣。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和怎样合作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美的统一、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以真为美;济慈肯定艺术的美,以美为真。庄子主张“坐忘”、“心斋”,济慈提倡“消极的能力”,他们都强调“忘我”,要创造一个超脱世俗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开拓审美心胸。庄子主张“心游”,济慈肯定想象,都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正是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