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目前阶段最重要的战略性决策之一,图书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其产业化的规划路径曾一度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和反对。但是随着图书馆文化产业的不断推进,产业化逐渐显示出了其优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产业化可能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本文借助泰州市图书馆的实例来阐明图书馆产业化发展道路具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岩 《科技信息》2011,(3):I0158-I0158,I0167
科普作为一项公益的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政府投入为主,随着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纯公益性的科普很难满足公众的需求。科普事业要有较大的发展,就必须走科普产业化的道路,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发展道路,才是推动科普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  相似文献   

4.
王强  李睿 《科技信息》2007,(36):6-7
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化的内涵及结构框架,以及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打造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霞 《华东科技》2012,(2):26-27
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之一,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与此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了目前阶段的当务之急。就上海而言,一些科技企业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已经走在了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经典公共选择理论人为,企业家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首要目标。《科普法》第四条明确了科普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公益性事业的基本特征即不以营利为目的。发展科普事业的目的在于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非谋求个人或组织自身的经济利益。然而,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了社会公益性科普。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已经开始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将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可通过将皖东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对接及其动漫化研究两大途径来实现该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节庆文化活动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着力解决如何把山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些重大问题之时,作者选取临汾的各市县作为重点调研地区,对于在文化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市县节庆文化活动的产业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各市县各具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是如何进行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化进行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路径?或者形成了什么样的新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作者通过实际考察、案例研究、理论研究和综合分析,对以上问题在理论上做出回答,为山西省发展市县节庆文化产业、打响城市品牌、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城镇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5,(1):158-158
现在只要一提到“数字科普”,人们就不由想到上海神笔数码的陈冰。在她的带领下,神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确立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国科普事业”的理念,创新建立中国电子科普画廊项目,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一方面引进社会服务理念,同时推进数字科普产业化发展,使神笔数码成为2004年上海市最具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当前黄河文化产业的体量小、创新能力弱、产品低端化、整体发展滞后问题,需要开展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及高校在文化产业化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创新发展中的优势,构建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产教融合实现黄河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实现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进而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发挥好黄河文化产业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黄河流域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能。介绍了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科普工作现状,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的目标定位,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至为关键,科技经济融合成为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选择。从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科普化配置在政策支持、主体动力、转化渠道、产业融合等领域存在的困境,探讨其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沟通科学与公众、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科技资源的科普化配置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应重点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生态,完善资金保障,拓展传播渠道,形成产业集群,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动力机制、合作渠道和资源网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219家免费开放科技馆的互联网平台信息、科技馆年度统计资料和第三方网站评论数据,结合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依据科学传播五要素模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可视化等技术,开展科技馆科普影响力现状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探究了中国公众的科普爱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的兴趣度较高,且乐于接受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和官网为主的新媒体科普方式;科技馆的展示环境、内容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女性对科技馆的关注度和表达意愿明显高于男性;重大政策发布时间节点前后公众前往科技馆参观的意愿较强,可认为政策是影响免费开放科技馆即时性传播效果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技术是一种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新兴科学技术,对大众文化领域将能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VR/AR在文化旅游与影视领域的支撑技术及其演进、融合中的应用创新,研究其发展及对传媒文化产业的影响,探讨未来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教育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及其拥有的资源、技术和服务优势,决定了它在科普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可以通过自我宣传、提高图书馆科技含量、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开展导读服务以及举办科普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技术轨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信息产业中,计算机行业的技术轨道是追随世界发展趋势,模仿与自主创新同步,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化与大众化、大型固定化与小型移动化、越来越人性化;通讯设备行业的技术轨道是追随世界发展趋势,前期引进模仿创新跟进,后期自主研究开发突破,性能越来越高、全球化与大众化、小型化与移动化、综合化与个性化,越来越人性化;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技术轨道是以各种电容、电阻的主导设计为核心的技术范式及其典型的加工工艺、制造流程。我国信息产业不同行业的技术轨道,总体而言其渐进性主要遵循新技术→新技术体系→技术范式→技术轨道的演化过程,信息产业的技术轨道是随着半导体,材料科学,计算数学,工业设计和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等科学、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而发展。我国信息产业技术轨道的主导性来源于国外,刚性很强,难以推动建立新的技术轨道。  相似文献   

17.
桂林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科普基础设施,但是桂林植物园目前存在科普旅游经营意识淡薄、园林景观建设比较落后、科普旅游配套不够完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导游素质、完善科普旅游设施,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开发客源市场等途径进一步深入开发桂林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发展需要,中国科技期刊重新恢复出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社团三支办刊力量齐头并进,复刊与创刊并行,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有了初步发展,并呈现出数量、品种稳步增长,学术性与科普性层次分明,专业性与文摘性期刊出现等特色。这较好地适应了新时期科技文化交流和普及教育的需要,为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再次飞跃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所界定的公共服务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教育、卫生保健和公共管理四个行业,并从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公共服务业的评价体系,包括行业规模、效益、结构、潜力四个模块,30个指标。同时选取宁波各区域公共服务业为实证对象,采用2005年截断面数据,用德尔菲法和线性加权法对各区域公共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了1949-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核科普图书出版的总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分析表明,期间出现的3次出版热潮对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图书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基本客观反映了同期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核能政策;核科普图书出版的起落折射出中国核科普工作的不稳定性,因而未能产生持续的科普效应。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核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