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经济活跃,其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式在西部"边、少"地区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产业活动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是实现大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大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寻通过提高大理文化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渗透、融合与联动,建立开放性的创新发展机制,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热议的话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不失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丽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经过多年的实践,丽江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已形成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个性突出、品位优良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若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理论"可以作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3.
节庆活动是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节庆活动可以演变为旅游节庆,成为旅游产品,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作用.笔者以环三都澳区域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发展的视角策划节庆活动的主题定位以及活动的策划,探讨节庆在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廖玉美  夏贵霞 《科技信息》2010,(19):231-23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对益阳市目前的广场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研究,旨在了解益阳市广场体育文化活动的特征,包括注重人文环境建设、活动内容多样化、节庆性和娱乐性、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呈产业化趋势等,为益阳市广场体育活动寻求一条更科学、更适合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节庆体育是来宾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等对来宾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节庆体育活动进行研究,根据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方向:加强农村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加快专门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媒体宣传力,广泛筹措经费,让农村节庆体育走进校园.  相似文献   

6.
节庆文化对于促进经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藏节庆文化为例,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探讨了其产业化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其产业化途径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全面了解中国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现状,以CNKI数据库中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化发展研究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并集中于农业产业化、体育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等诸多领域;国内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迅速增长但核心研究力量明显缺乏合作与交流;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等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产业化发展研究的新趋势等。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中国产业化发展研究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目标开始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发关注文化对人内心的涵养,而文化恰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城市的社区,如何为社区百姓营造精神家园,如何将社区文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的脉搏,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助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从基层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由此可见,社区文化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是互联网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因此,文章试图从文化科技融合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社区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以期为城市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中原经济区内的河南省28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业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根据2014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地方生产总值GDP(亿元)等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各市县的工业化水平,将28个市县划分为发达工业区、一般工业区和弱工业区.由于制约各市县工业化水平的因素不相同,各市县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工业投入,提高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节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传统体育承载藏文化发展,藏文化推动传统体育进步的和谐局面。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传统体育在节庆中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当下必须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闽南节庆活动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升闽南传统文化节庆水平的具体策略和创新之道。闽南主要的传统节庆活动闽南人除了继承和发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活动,传统民俗节日大大小小数十个。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西藏某些节日已经从纯民俗事项衍生发展为集展佛、文化演艺、商品展销、投融资洽谈、烹饪展示、观光旅游和文化产品博览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已间接拉动了节日民俗旅游业,从而为西藏GDP的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西藏节庆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并从政府引导、法制保障、人才培养以及与地区横向联合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节庆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举办地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近年来我国旅游节庆发展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但学术界对于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的理解以及如何科学地遴选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却少有研究和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多个旅游节庆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为选择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提供定量依据,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强  李睿 《科技信息》2007,(36):6-7
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化的内涵及结构框架,以及我国城市文化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打造城市文化产业品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武鸣"壮族三月三"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为研究对象,对游客参与节庆活动的满意度调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节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引导,加强品牌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加大节庆活动宣传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挖掘壮乡文化内涵,深化节庆活动与产业融合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完善武鸣"三月三"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区域范围内节庆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节庆区域性时空变化特征,而且对整合优化区域旅游资源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以1981~2010年期间上海举行的节庆活动为研究样本,采用百度新闻搜索、季节性强度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时空视角下,对上海节庆旅游发展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间,上海节庆旅游数量快速增加.在年际变化方面,若以10年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来划分,则上海节庆旅游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年内变化方面,上海节庆旅游主要集中分布在9月和10月2个月份.根据测算,上海节庆活动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季节强度指数在变小;在空间分布方面,目前,上海节庆旅游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在10个研究区域中,中心城区和崇明县举办节庆活动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在此条件下,加快文化理论和政策研究,用政策和理论为文化产业导航,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周挺  郭亚珊  张颖 《科技信息》2010,(32):35-36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成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镇、保存较为完整的黄龙溪古镇火龙灯舞;洛带古镇威风锣鼓、刘家龙、鸡公车大赛;平乐古镇放孔明灯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川西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探讨古镇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有效保护与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升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西安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结合西安实际,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提升西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有新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下游沿岸41个市县为基本地域单元,采用模糊分析方法,对长江下游沿岸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最终结果表明:该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沿江少数大中城市的港口发展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市县,南岸明显优于北岸,沪苏段明显优于安徽段.上述空间差异的成因机制是沿江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类型、岸线资源、交通区位和城镇依托条件等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笔者认为,目前长江下游沿岸各市县竞相争建大港,深水港和集装箱港明显有悖于港口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评价港口体系的区域基础是实现港口投资行为理性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