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幽默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轻松而诙谐的表现笔调,通过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揭露丑恶、批判现实。乡土诗人陈有才诗歌中到处弥漫的幽默特质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归纳之,其诗歌的幽默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幽默:情感上的幽默;故事幽默:细节上的幽默;意境幽默:构图上的幽默;笔法幽默:冷幽默、热幽默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艾青在诗歌语言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把“纯朴、自然、和谐、简约与明确”当作诗歌语言的最高规律,强调“绘画入诗”、“题材的语境”的重要性。从创作实践来看,其主要的语言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质朴自然.由于情感直达本质而产生了“动情”的艺术魅力;简约、明快,由于弹性强、张力大而给审美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地释放审美着潜在的意蕴和情绪,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艾青引绘画入诗使用色彩达34种之多,同一诗中不仅颜色间彼此协调,组织结构合理,而且与其主题也紧紧相扣,十分和谐、题材的变化导致语言使用材料的变化,语言为题材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语境。艾青在诗歌语言上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质朴自然的大众化语言风格;在新诗史上树立了精典大众化诗语的典范。艾青诗歌谣言对新诗的影响主流是正面的,但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意象词语为主体的非名词性短语或句子等。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担负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认为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云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在禅悟诗人的眼中却成为一种具有浓郁佛禅意蕴的特殊物境.在王维中晚期的诗歌创作中,受其参禅礼佛的生活方式与禅观审视心态的影响,自然的云,通过其禅化心境的改造,成为一种蕴涵着他空灵心性的独特的诗歌意象,云在他的心中眼前,呈现着浓郁的禅悟色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从客观向主观的变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过去,题目中选项对学生理解诗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现在,对诗歌每个信息的提炼要靠学生自己的分析。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从它不多的词语数量中分析它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从它俭省的语言外壳中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的许多诗,由于诗意蕴藉,境象迷茫,脉络婉曲,语言隐秀,因而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古来诗论家以朦胧美评诗者甚鲜。本文拟就境象和脉络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意象是经过诗人主观色彩的加工,渗入诗人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物象,或者说是“意化了的物象”。它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感染点化而成的。这种感染和点化必须通过特定的事物及其概念(词藻)为媒介。因此诗歌意象选取什么事物,运用什么词藻,是诗歌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由于李商隐的思想、经历和审美情趣的与众不同,他的诗往往  相似文献   

7.
柏铭久诗歌“奇崛、沉静、遥辽”,他的诗歌体系立足三峡的基础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对诗歌的终极理喻。三峡是其诗歌物象中重要而突出的一个.诗人之笔挖掘着三峡表层下的人类心灵史,用平凡、巨大的意象体现历史与现实的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8.
月亮这一深邃神秘而又美丽多情的自然物象,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天空中同样是一轮光焰夺目的明珠。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给月亮编织了许许多多的美丽神话,形成了与月有关的很多风俗;人们梦月、咏月、赏月……中国月亮已成为一个文化了有月亮,早已超出了她纯自然物象的一般意义。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特别是在灿若星河的古代诗歌中,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9.
李晓琴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09-110,117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意象的生成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于瞬间所达到的契合;就其构成时的特征而言,它受诗歌整体内在结构的支配。意象的种类按其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创造的、虚构的等四大类;从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说,它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多个意象;从其与诗歌的鉴赏关系来说,它是进入诗歌鉴赏的一个必经之境。  相似文献   

10.
柯勒律治的诗歌语言风格特异,体现在他将神奇的谈话风致,古朴的风味和瑰丽的风韵熔于一炉,创造了诗歌语言的佳话。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柯勒律治诗歌在语言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1.
英国前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而从其诗歌所创造的想象性艺术空间、其诗中所展示的心理性意象及其诗歌所展示的悲剧性精神来说,他在英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史上应有一流的地位.本文从其诗歌艺术品质构成的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重新研究柯尔律治是有其文学史意义的.本文是本次“柯尔律治诗歌研究”专栏的开篇.  相似文献   

12.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具有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正与其意象艺术直接相关。华兹华斯不仅讲究一切的感觉、感情与思想都以意象出之,并且讲究对意象本身的艺术化处理,让意象呈现出流动性、整体性、繁富性和连绵性,并以此开创出英国诗歌意象艺术的新格局。意象正是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毕其一生的其诗性、诗心、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诗人毛泽东善于总结诗词创作的经验,并形成毛泽东独特的诗词观。即:诗言志;诗以情胜;诗要用形象思维;诗歌应当风格兼容;对旧诗、新诗持辨证观点;提倡民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诗歌语言应广纳博取;诗不厌改等九项。  相似文献   

14.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江西诗派的轴心人物,后山以其风格论和方法论为诗派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以杜甫为师,论诗标举"格高"、"意工"的风格论。在方法论方面,尤重"字精"——"语工"、"以故为新"、"不犯正位"等法则,以期建立一种超越于常人的独特风格。后山诗论中的风格论和方法论是对"江西诗派"诗学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耒弱冠及第,并由少公之客入于长公之门,得到了苏氏兄弟的共同赏识,经随苏氏兄弟共历仕途浮沉.晚年以诗、酒、梅、竹为伴,虽屡与苏门文人唱和交游,诗歌却多以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诗风更显超脱与平易.在苏门文人相继离世后,便出现"士人就学者众"的现象;这固然有文学上的原因,更与其思想性格和晚年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殷夫诗集《孩儿塔》的荒原意识,是建筑于诗人自身生命体验之上的对于生命本质的现代揭示,因而是一种体验型荒原意识,它几乎贯穿了整部诗集。锁定《孩儿塔》的"荒原意识",记录殷夫在与双重荒原"纠缠、排拒、脱离"进程中的复杂表现,动态描绘"阴面的荒原人"殷夫向"阳面的最纯粹革命者"殷夫"突变"时的心灵轨迹,继而廓清鲁迅所留给我们的《孩儿塔》之"别一种意义",乃至进入"别一世界",至少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身为"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其诗歌的光彩常为文章所掩,然而韩愈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宋诗风格的形成、元明清诗歌的承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韩愈的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韩愈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中,其诗风从清新雄豪到奇崛瑰怪再到古朴清新,天赋个性、创作心态、社会风尚等是其在人生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诗歌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