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决策树是数据挖掘技术中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使用该方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更加准确高效的对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和告警.然而面对庞大的网络数据集,生成的决策树规模常常较大,难以理解.本文提出一种多策略的剪枝算法修剪生成的决策树,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决策树是分类的常用方法.文章针对一个局域网上模拟的入侵检测问题,描述了对利用决策树方法学习的一种优化实现.并且对怎样处理缺失数据、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怎样剪枝以及分类法的准确率评估及提高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为入侵检测系统生成有效的决策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度和速度,针对入侵规则属性相关性的特点,将属性与类间的互信息与属性间的互信息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互信息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在对此算法进行了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由此算法构造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入侵规则进行组织,改变了传统的入侵规则逐条串行检测,以增加预处理时间为代价,提高了数据包的过滤速度和准确度.实验分析表明,应用该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比使用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网络协议有不同的属性值,不同的数据集可被用来检测网络入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协同网络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是由多个代理组成,每个代理针对不同的网络数据协议类型(TCP/UDP/ICMP)分别履行检测,且它们又通过协同构成一个整体检测体系.最后用KDD CUP 99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检测入侵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平寒 《山东科学》2014,27(4):62-67
本文对经典的基于信息增益的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与属性相关性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同时结合综合策略的剪枝算法以避免过度拟合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本算法不仅在面对已知攻击时能够做出良好的判断,而且在面对未知攻击时仍然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多决策树合并方法对单一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在DARPA提供的入侵检测数据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决策树算法能明显提高检测率并降低误检率。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力手段,文中提出一种结合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决策树分类方法把数据集划分为正常数据和入侵数据,并作为训练集分别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改善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并提高了对未知数据的检测能力。离线训练后的系统可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检测,通过实验证明了此系统很好的检测效果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基于简单模式匹配的入侵检测技术性能低,误报率和漏报率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协议分析方法,描述该算法的定义和实现,通过实验与模式匹配作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协议分析方法根据协议的结构特点准确捕获入侵信号,大大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入侵检测的特点,将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攻击程度进行了分类,并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划分,能够对攻击行为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也可以让用户对检测策略进行灵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特征选择算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和检测效果,消除冗余数据并减轻噪音特征.结合特征选择算法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决策树(C4.5)的入侵检测方法,进而构建出轻量级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在KDD1999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详细的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一方面确保系统有较高的检测率与较低误报率,另一方面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系统的训练时间与测试时间.同时,通过比较实验发现此方法在训练时间、测试时间、检测率、误报率上的效果也优于GA-SVM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树构建算法,算法选择使生成的规则满足给定可信度阀值且支持度最大的属性作为结点,不仅简化了生成的决策树;且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可信度,得到相应的决策规则集,提高了决策树的泛化能力,有效地去除了噪音规则。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算法提取的决策规则简洁有效。  相似文献   

12.
对大型旋转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知识获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ID3决策树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能够适应于连续型属性的知识获取方法.在产生决策树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控制策略,对产生的决策树和决策规则提出了评价准则,并用实例进行了故障诊断知识获取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模糊决策树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决策树是决策树在模糊环境下的一种推广,虽然其表示形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但在构造时会增加预处理的工作量和创建树时的开销。基于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混合算法,算法保留了较少属性值的Shannon熵,计算多属性和连续属性值模糊化后的模糊熵。将该算法应用于滑坡数据的挖掘中,得到了更易于理解的决策树和有效的规则,与传统算法的性能比较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绝大部分多变量决策树只能联合数值型属性,而不能直接为带有分类型属性数据集进行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联合多种类型属性的多变量决策树算法(CMDT).该算法通过统计各个分类型属性的属性值在各个类别或各个簇中的频率分布,来定义样本集合在分类型属性上的中心,以及样本到中心的距离.然后,使用加权k-means算法划分决策树中的非终端结点.使用这种结点划分方法构建的决策树可用于数值型数据、分类型数据以及混合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在各种类型的数据集上均获得比经典决策树算法更好的泛化正确率和更简洁的树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Rough集的决策树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Rough集的经典分类算法值约简算法等不适合大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Rough集的决策树算法。采用一个新的选择属性的测度——属性分类粗糙度作为选择属性的启发式,该测度较Rough中刻画属性相关性的测度正区域等更为全面地刻画了属性分类综合贡献能力,并且比信息增益和信息增益率的计算更为简单。采取了一种新的剪枝方法——预剪枝,即在选择属性计算前基于变精度正区域修正属性对数据的初始划分模式,以更有效地消除噪音数据对选择属性和生成叶节点的影响.采取了一种与决策树算法高度融合的简单有效的检测和处理不相容数据的方法,从而使算法对相容和不相容数据都能进行有效处理。对UCI机器学习数据库中几个数据集的挖掘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决策树较ID3算法小,与用信息增益率作为启发式的决策树算法生成的决策树规模相当。算法生成所有叶节点均满足给定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的决策树或分类规则,并易于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适合大数据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数据属性间存在的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影响决策树性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拟合回归建立决策树的算法,并利用这种相关性来提高分类能力.该算法选择了一个较优的属性子集,对此子集中的属性进行加权组合,用于构造决策树的节点,采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两个属性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从而构造出分类能力更强的决策树.研究中用UCI标准数据集对各种算法进行测试及比较,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此决策树算法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7.
决策树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决策树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分类方法,本文在研究和比较几种经典的决策树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决策树算法:基于度量的决策树(MBDT).这种决策树实际上是把线性分类器和决策树结合在一起.实验证明,用该方法构造的决策树能有效地减少决策树的层数,从而提高决策树的分类效率.通过MBDT分类实验,验证了上面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郭辉  王阳 《科技信息》2008,(30):26-27
针对数据挖掘中的分类问题,根据多分类器融合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重决策树分类器融合方法。先将概率度量水平的多重决策树进行线性组合,然后在融合算法中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连接权值矩阵。并在UCI标准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融合分类方法比单个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传统的决策树无法管理的、由各种分类算法所发现的大量的有意义的规则进行有效的存储、剪裁和使用 ,提出了广义决策树结构。它将传统决策树的结构进行扩展 ,能够以较少的存储代价管理所发现的所有分类规则 ,且易于表达规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此树为基础 ,将决策树分类算法与基于关联规则的分类算法进行了概括统一 ,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实验结果证明 ,广义决策树克服了传统决策树的缺点 ,并且适宜于维护、剪裁以及快速搜索大量的分类规则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非平衡数据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森林算法作为一种组合分类器有较好的分类性能,适合多样的分类环境。算法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算法处理非平衡数据时不能很好地区分正类和负类。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抽样结果增加约束条件来改进Bootstrap重抽样方法,减少抽样对非平衡性的影响,同时尽量保证算法的随机性。之后利用生成数据的非平衡系数给每棵决策树进行加权处理,提升对非平衡数据敏感的决策树在投票环节的话语权,从而提升整体算法对非平衡数据的分类性能。通过上述两种改进可以明显提高随机森林在决策树数量不足情况下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