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农业对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阐明中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从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三者的有机组成进一步探讨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并以贵州省贵定县多元文化发展为例来深入探讨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渔业,是人类最早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产业之一.中国是渔业大国,也是渔业最发达国家.渔文化是农业文化的一种,它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成果总和.渔文化与鱼文化具有交集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我国的渔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沉积、调适与传播,其内涵及象征意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却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影戏的农耕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影戏的起源地及其流布地区来看,影戏应是农耕文化的产物,至于围绕农业丰产仪式所形成的大量民俗活动,则是影戏的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作为农耕文化里的产物,它具有一些农耕文化的特性:影戏的演出季节、演出剧目、影戏的演出目的和功能等都是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文化史可分为燕文化,幽州文化和京师文化三个不同的时期,其文化可分别概括为地域文化、特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燕文化的特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混合体;幽州文化的特征是“胡汉兼融”;京师大化的特征是多元性,多元文化在兼融、混溶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师文化。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杨建宏博士的新著<农耕与传统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农耕>),是继<李斯传>与<中国古代帝王的权位角逐>后,又一厚实的研究成果,该著系统阐述了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过程、基本内容、民族特色及发展趋势,具有引入注目的学术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农耕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青睐,但很多区域农耕文化资源集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及利用。为进一步挖掘这一类资源的开发价值,从实地调研、理论方面对皖北农耕旅游资源现状、衍生价值等进行研究。通过对皖北农耕资源的开发价值与问题进行评价,就互联网背景下开发皖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相关整合,探求对策与建议,寻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新机遇,为旅游消费实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梅葛”是楚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性史诗,与民族同生共长,并与原始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礼仪民俗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如充满浓厚、神秘的原始宗教观念,展示了楚雄彝族家庭婚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彝族社会生产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彝族从游牧到旱稻兼作或稻作的农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聚合的地方,是西域文化的缩影。该地具体文化现象和基本史实揭示吐鲁番绿洲文化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开放性的特点。分析这种文化形成的原因,对于从多视角认识西域文化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唐宋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高峰,这为唐宋都市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由于民俗体育具有农耕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功能与特点,因此唐宋都市民俗体育除有农耕节气文化的印记,更具有唐宋城市高度繁荣、豪华,市民普遍追求生活享乐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闲情偶寄》对女性的审美从体态、容貌到神采再到心性、才艺,进行了全面的观照。尽管他是立足男权中心文化来观赏品鉴女性,有其不足,但是在女性审美中他强调和谐自然,还指出内修能提升女性美,这些审美观在当今社会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勘测》2006年第4期刊登的《基于AutoCAD地形图的文字查找/替换器开发》一文所介绍的程序,进行优化,使用ObjectDBX技术在不打开图形文件的情况下,进行文字的查找替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好人难寻》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娜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一部短篇小说。与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小说也是关于暴力、死亡和宗教的。小说的标题、叙事方式、家庭和社会诸方面都体现了冷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探讨模糊限制语在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人际功能。通过对小说情态资源的研究,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有助于对小说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多元交互主义"与文化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交互主义"是张东荪所提出的起独特的整合作用的学说。于"多元"中求"和谐",是张东荪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也是中国智慧传统的一种表现,骨子里是一种中国精神,外在表现是"古今中外"思想,尤其是西方思想皆为所用。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复归了中国的智慧精神、完整的知识内涵和全面的理性精神,以广义的形式纠正了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中科学和理性狭隘化的偏颇,成为文化"纠偏"运动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化的栽体和表达形式,在反映民族历史和化背景的同时也蕴涵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解析“龙”在汉英民族中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汉英民族不同的“龙”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属人方面和属物方面即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第二,以人为中心的重视人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与以科学管理为中心的重视物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第三,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即管人和管物。从这三个层次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都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即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鉴于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管“人”也要管“物”,以便更好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创作母题."五四"时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痛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他们张扬着个性主义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治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与刻画:从食人者"吃人"到被食者"吃人"再到残酷的"自食",一层比一层残酷,一层比一层令人发指.五四先驱者所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无异于"吃人的筵宴".  相似文献   

19.
浅析体育俱乐部在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高等教育及高校体育的关系,由此指出,在新世纪中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全面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并具有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德育与美育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