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自动化是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的有效途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是测试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单元测试自动化程度,根据目前较先进的迭代松弛法,提出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面向路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框架,对该框架的主要思想、核心算法、主要模块及工作流程进行了阐述.该框架可以很好的为给定路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2.
测试自动化是软件测试追求的目标.文章对一个基于FSM测试自动化方案及实现开展研究,给出了基于FSM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自动执行以及结果自动比较的过程,并提出实现方法;以项目CQMIS为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RFT,依据提出的基于FSM测试方案实施自动化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动化测试技术是节省软件测试开销、提高软件测试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测试用例设计、测试脚本编写是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关键。本文介绍的数据输入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基于数据输入界面有XML描述的校验规则,根据校验规则自动生成大量测试用例数据,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测试用例数据的数量、覆盖范围进行控制。.本文还介绍了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数据的工具软件,及所生成的测试用例在自动化测试工具中的运用方法,从而解决了大量测试数据准备、测试覆盖率、测试执行的相关问题,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将能在数据输入测试时大大节省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4.
软件测试自动化是软件测试的一个趋势,且单元测试在.NET框架下实现了测试脚本的自动生成。作者介绍利用单元测试中产生的测试脚本自动生成真实的基本类对象来完成集成测试,从而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测试的关键在于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并自动选择,其中涉及到参数取值的组合以及对这些组合的取舍和重组.对用全对偶算法实现测试用例生成和选择作了相关论证,提出了自动化测试的假设,结合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初步测试表明该算法的执行效率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提高,自动化测试的作用更加重要.针对开发自动测试脚本的复杂性及开发的巨大工作量,提出数据驱动及功能模板化的思想,并实现了基于WinRunner的自动生成测试脚本的系统,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生成测试脚本并进行自动化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当前自动化测试工具/框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别权重XML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框架采用XML 的自动化测试过程数据流模型,用XML语言来描述GUI层次结构、测试类、测试信息、配置文件、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等信息;根据测试信息中的级别与权重属性,测试用例生成模块利用级别权重策略自动生成测试脚本与测试数据,测试驱动模块采用级别权重调度算法动态执行测试脚本并生成测试结果;最后给出了简单的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8.
作为保证网格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网格测试已成为网格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由于测试策略中"黑盒"与"白盒"的不同,网格测试的框架模型设计也应当予以区别.针对"白盒测试"提出了"面向程序结构的自动化网格测试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C的自动测试模型.该模型支持了网格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以及单元测试、功能测试、回归测试等网格测试活动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UML活动图的测试用例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形式化的UML活动图生成测试场景的覆盖准则,然后依据覆盖准则提出UML活动图转化测试场景的算法(ATOS)将活动图转化为测试场景,最后使用算法(STOT)将测试场景转化为测试用例,有效地解决了UML活动图到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减少了编写测试用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通过编译程序生成系统BSX的实践并以ASPHL语言的编译程序生成为例,对软件的自动生成在解决软件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1)实现软件生成的自动化是提高软件可靠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2)对于自动生成的软件,由于其描述的抽象程度高,因而可移植性好。 (3)实现软件生产的自动化还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生产率。 (4)由于自动生成的软件可读性好,因而易于维护和扩充。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判别真实摔倒动作与疑似摔倒动作、提高动作识别准确度,提出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和改进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人体动作识别算法。对CSI的幅度与相位融合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HHT来提取区分人体动作信息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作为分类特征构建特征矩阵,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PNN神经网络中训练出能有效检测真实摔倒和疑似摔倒动作的GA-PNN人体动作识别模型;利用训练好的识别模型对输入的CSI数据进行摔倒动作的判别。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检测真实摔倒和疑似摔倒动作,其识别准确度可达到97.18%,且误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步态识别研究是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典型范例,近几年取得满意的成就.针对日常生活中连续动作类型的信号,对其进行精确分割和识别的效果仍略有不足;这些研究局限于传感器信号的时域特征和一些简单的频域特征,且没有对不同动静状态的动作进行分类.将人类常见6种连续行为分为3类动态动作和3类静态动作,并对其进行分割和识别.使用滤波器去除原始信号噪声干扰.通过滑动窗口分割法进行分割,对每一个窗口片段提取常用传统特征和梅尔倒谱系数,以及倒谱系数的一二阶delta导数等频域特征.将6类动作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组合,使用分类器识别不同动作,将不同特征组合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该模型在UCI公开数据集随机抽取了5组测试样本,整体分割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8.19%.  相似文献   

13.
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道荣  叶明  陈晓燕  韩卓 《科技信息》2009,(31):152-152,180
为了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运用离散多元分析中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在假定多因子效应是否存在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的统计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对影响人口日平均死亡数的三个因素:年龄、性别和季节进行了多因子效应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三个因素之间无三因子效应,性别与季节间无二因子效应,但是性别与年龄、年龄与季节间存在着二因子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帮助部分残障人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设计了一种姿态控制型智能机械臂装置.该装置的前端监测模块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使用MPU6050传感器采集头部姿态数据,处理后经WiFi送出;装置的执行控制模块则以STM32F407微处理器为核心,以WiFi模块接收采集数据,控制机械臂做出相应动作;装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由语音识别控制整个装置的启停,以及机械爪的开合等功能.装置的各模块都通过无线局域网互联互通,安装灵活方便.经实际测试可见,通过头部运动及语音指令,该装置能够控制机械臂准确完成对物体的抓取、移动及释放等动作,达到了模拟手臂基本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旭东  张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610-6615
为了解决当前对高速物理隔离设备的需求,描述了一种采用FPGA设计的10 Gb/s交换卡硬件电路方案。该方案首次选用Xilinx V6 FPGA的高速GTX硬核收发器,选取万兆光模块SFP+,使用PCI-express2.0总线。FPGA通过PCI-express总线技术完成了数据在和主机的相连,通过光模块与internet通信。在设计PCB的时候根据信号完整性理论,在设计中通过使用蛇形线、端接电阻、磁珠、电容和铺地铜等措施以解决阻抗匹配、串扰、电磁兼容等信号完整性问题。测试结果表明,FPGA和PCIE总线成功应用于数据交换,实现的交换卡工作正常稳定。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原子动作的视频事件学习与识别方法. 通过与或图来表示事件、子事件、原子动作之间的层次结构,以及子事件和原子动作间的时序关系,通过最小描述长度准则从训练数据中学习事件的与或图结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件中关键原子动作的学习方法,根据原子动作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权值,该权值可以用于事件的实时解析,提高事件的识别率. 基于原子动作的权值及漏检数目定义了事件的可识别度,用于减少待识别的事件数目,进而提高事件识别的算法效率. 多种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事件识别.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决赛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双人的成套难度动作总体趋向于"2个A组、2个B组、6个C组、2个D组"的编排特征;前3名优秀选手的最高价值难度动作呈前、后半套分布,分布的趋势是编排在第4和第8个;男女运动员通过身体接触同步完成B组高分值难度动作以及采用1-2次组合难度动作也是当前世界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难度动作编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In cloud computing, the risk of data leakage exists between users and virtual machines. Whether it is direct or indirect data leakage, it can be regarded as illegal information flow. Methods such as access control models can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flow rather than the covert information flow. Therefore, it needs to use the noninterference models to detect the existence of illegal information flow in cloud computing. Typical noninterference models are not suitable to verificate information flow in cloud computing. When concurrent access actions execute in the cloud architecture, security domains do not affect each other, because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security domains. Based on this, we propose noninterference for cloud architecture in which concurrent access and sequential access coexist. When the sequential actions execute, th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security domains can flow in accordance with established rules. When concurrent access actions execute, there should not be th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security domains.  相似文献   

20.
交互虚拟装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然而由于虚拟装配操作和实际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一致,目前的交互虚拟装配技术仍然难以直接支持装配工位上的操作工艺规划。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装配操作仿真的操作工艺规划方案,该方案建立包含全部装配要素的装配操作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交互装配操作仿真获取初始操作序列,再基于标准操作动作要素数据库将该操作序列变换成真实操作动作序列。重点研究支持操作动作序列获取的装配活动模型,以及操作仿真过程的模型求解问题。最后以一个发动机装配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案和装配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