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着教师指导难、学生写作难、"无病呻吟"的状况,传统的习作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违背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忽视了"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习作教学氛围,通过习作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创新,使学生自主观察体验,搜集习作素材,感悟真情,自由表达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没有材料可写,有话表达不出来,是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教师教学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学生抒展心灵个性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中有这样的阐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到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他们个性的光芒,怎样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们《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练习,是小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怎样才能让习作教学教得有味,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情呢?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值得不断探究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些理念都时时在引发我们的思考。我认为要使孩子能快乐作文,写好作文,找准“结合点”,是一条可以借鉴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天地?笔者以生活为依托,试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真正实现“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7.
小学习作教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学写“有中心”的作文后,如何选材往往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难点。选择一件事来表现一定中心的,从学生习作中的选材效果来看尚能差强人意;一旦要求用多件事来表现中心,往往就漏洞百出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指导学生仿写能够有效地降低选材的难度.但在仿写中如何选材还需要教师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8.
要摆脱儿童作文的“苦作”状态,让“习作”变为“喜作”,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赋予教师角色更丰富的内涵,使作文教学更有效,使习作训练更高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向导”,学会给学生“指路”;做“好朋友”,以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培养师生合作意识;做好“教练”,在学生自练自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做好“读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成为语文教师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在习作指导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具体要求。过去我也尝试过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交流与评改的机会,但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现童真、童趣、童语。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恰恰存在着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抒隋言不由衷、场景描写不真,事例虚编乱造。我们称类似情况为小学生习作上的“失真”现象。具体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赵六顺 《科技资讯》2009,(21):212-212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开放写作空间,加强主体实最。教师应扩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关注农村的发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立意”和“生活”的辩证关系,学会自主拟题;开阔作文思路,学会自主表达,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  相似文献   

13.
林蓉 《海峡科学》2011,(3):84-8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要注重结合本地区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要做好习作教学的过程、材料准备、情感态度、自主修改、档案建立、评价方式等环节的习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潘华珍 《科技信息》2008,(23):282-28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课堂教学跟以前相比,的确改观了许多,鲜活了不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伴随这些变化,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出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商榷: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探讨了在高中物理竞赛培训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在高中物理竞赛培训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按照“独立思考 学生讲课 自由讨论”试探教学方法,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娟 《科技信息》2010,(3):I0311-I0311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年级,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小学生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兴趣是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让学生觉得有事可说,乐于表达,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冯腾飞 《海峡科学》2006,(9):113-114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这样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学生由写话到习作,常感到无话可写,情长话短,茫无头绪.究其原因:一、生活积累少;二、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从教学方面来讲:常规习作要求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应试教育苦苦相逼,使学生习作兴趣和欲望被慢慢泯灭.在教学中我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营造自由表达空间,让孩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把习作当作自己内心的需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科技信息》2010,(18):I0384-I0384
提起习作,学生望而生畏;习作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习作教学工作的艰辛。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困境,步入习作的广阔天地,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呢?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刘玲 《科技信息》2009,(13):223-223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理应成为学生习作的“活水”,但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面对习作越来越茫然,习作成为“无米之炊”。直面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语文教师该认真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入探讨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