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现童真、童趣、童语.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恰恰存在着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成为语文教师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在习作指导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约作文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文批改难,尤其写作文评语难.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劳动从形式到内容的总结性评价.如果把学生的作文比作花朵,那么教师的评语则是映衬花朵的片片绿叶,如果没有绿叶不断供给养料和水分,花朵就会枯萎,直至凋零.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批改学生的习作上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讲究评语的写作艺术.一篇成功的作文再加上一段精彩的点评,岂不锦上添花,一篇即使不成功的作品,如果有老师中肯的点评,也会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后"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 作文教学是长期困扰小语教学改革的难题。学生怕写作文,每逢提笔总觉得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只好硬着头皮说大话、空话、套话,穷于应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自编作文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一、开放写作题材作品源于生活。《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习作的内容和渠道。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使作文环境生活化。如组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作文情境虚拟化,如开展各种竞赛、游戏、实验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取素材的能力。这样,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自然也就能有情可抒,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5.
张世生 《海峡科学》2015,(4):107-10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学习氛围,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融入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李冬 《科技信息》2012,(27):314-314,33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本文重点阐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林蓉 《海峡科学》2011,(3):84-8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要注重结合本地区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要做好习作教学的过程、材料准备、情感态度、自主修改、档案建立、评价方式等环节的习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德新 《海峡科学》2012,(12):100-101
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状况看,教师苦、学生愁、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还很严重,"写什么"、"怎么写"两大难题困扰着作文教学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突破旧有教学思想的束缚,开拓课程改革的新路,在作文教学指导中,适时地帮助和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打通宽松、充满人性的习作之路,让学生的习作富有童心、童趣,个性飞扬,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9.
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现童真、童趣、童语。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恰恰存在着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抒隋言不由衷、场景描写不真,事例虚编乱造。我们称类似情况为小学生习作上的“失真”现象。具体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调查表明,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缺乏写作素材、抒发真情难、创新难、语言欠生动、作文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较差。主要通过提高语文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并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临摩习作、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等辅助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师要设法改变一些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作文着,在作文中快乐着,命题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创造热情;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写作,强化创新意识,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认识、感悟、审美情感等;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成功的写作教学应该立足于课本,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给学生自主、自由的写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疼.怎样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在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而能上好作文课,更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张丽华 《科技信息》2010,(18):I0384-I0384
提起习作,学生望而生畏;习作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习作教学工作的艰辛。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困境,步入习作的广阔天地,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呢?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最终都落实到"应用"上,即交际和写作这两方面,特别是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比重日增.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写作上都是不遗余力,但作文始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对老师如是,对学生亦如是.虽然老师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与精力,豪情万丈要把作文教学搞上去,但收效总是甚微,使得许多老师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和厌倦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学生由写话到习作,常感到无话可写,情长话短,茫无头绪.究其原因:一、生活积累少;二、语言贫乏,写作技巧差.从教学方面来讲:常规习作要求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应试教育苦苦相逼,使学生习作兴趣和欲望被慢慢泯灭.在教学中我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心,营造自由表达空间,让孩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把习作当作自己内心的需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师生共度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练习,是小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怎样才能让习作教学教得有味,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情呢?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值得不断探究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些理念都时时在引发我们的思考。我认为要使孩子能快乐作文,写好作文,找准“结合点”,是一条可以借鉴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习作教学则是承担"学会表达"任务的主要途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和写。想一想,这对于正处于豆蔻年华,活泼可爱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实际上,学生往往谈习作"色变",怕写作文;教师提起作文也是"愁眉不展",怕教作文,怕批作文。习作的困境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让习作教学踏上快乐之旅?在不断的摸索与探讨中,笔者认为,习作应该是心声的悄然流露,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对话,应该是快乐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成为语文教师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在习作指导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