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攻击行为问卷、道德推脱问卷对贵州省58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父亲情感温暖与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过度保护均与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拒绝否认与攻击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父/母亲过度保护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父母外出就业会给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父亲在县内就业,或者母亲在市内就业的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要好于非留守儿童。与母亲每隔2~6个月联系一次的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不如非留守儿童;母亲外出就业比父亲外出就业给儿童带来的影响更大,也更复杂。  相似文献   

4.
以452名小学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儿童攻击行为同伴评定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童年晚期儿童感知的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感知的班级环境各维度中,师生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同学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学习负担能显著正向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秩序与纪律和竞争两个维度不能显著预测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2)童年晚期儿童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存在班级环境类型差异.具体表现为,问题型班级环境类型儿童的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水平高于积极型和一般型班级环境类型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是该领域对体育活动与儿童人格心理的关系涉及较少,为了找到体育活动与儿童社交焦虑和攻击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验和论证。方法:以南通市实验小学、南通市北城小学、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的206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制定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来开展问卷调查,探讨了儿童体育活动与社交焦虑、攻击行为的关系。结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缓解儿童的社交焦虑,但也引发了儿童更多的攻击行为。儿童攻击行为与社交焦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羞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羞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道德推脱问卷对1 066名大学生(男生568名,女生498名,平均年龄14.65岁,SD=2.58)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对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以及体育锻炼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羞耻对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道德推脱对欺凌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2)体育锻炼对羞耻与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综观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的各类文献,我们发现:paeke和slaby对攻击行为下的定义是:攻击行为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分类,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仇视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而对攻击行为测评常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但在研究中,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青少年攻击心理的成因,其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本能说、挫折——攻击说、驱力说、习得说和工具性攻击说;而家庭、同辈群体和暴力影视传媒是三种最主要的原因。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神经心理与生物基础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与攻击行为成负相关,荷尔蒙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关系较弱。最后,对于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以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影视文化和朋辈群体的“正义”与“义气”行为,并且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控力。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初中生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四个条件下,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采用父母依恋问卷以及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348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与调查。发现:初中生依恋在年级、是否独生和家庭居住环境上都无显著差异,男生依恋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和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初中生攻击性显著低于城镇初中生,初中生攻击水平随年级增高而增加;初中生依恋与攻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江光荣编制的班级环境问卷、Raine的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4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班级环境、自尊与主动和反应攻击呈显著相关;班级环境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