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分析交通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策略,以实用高效的管理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在常发性拥堵应对策略方面,针对实际道路空间条件和拥堵时间特征,提出常见组群的协调控制策略与周期拥堵的分时段管理策略;在偶发性拥堵应对策略方面,提出突发事件的预案调度策略,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与应用流程设计,用以指导快速路控制系统设计和交通管理的实战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拥堵会造成车辆延误、旅行时间延长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困扰城市的问题,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交通拥堵一般可分为常发性和偶发性两类。常发性拥堵是由于车流需求超过道路容量而产生,从不拥堵到拥堵需要一个过程.前后交通流参数(交通量、速度和道路占有率)的变化一般也是连续的:而偶发性拥堵是由于突发事件造成道路通行能力暂时下降而引起的拥堵.反映拥堵前后的交通参数变化呈不连续状态,并且前后的差值随事件的严重性而增大。不论是常发性拥堵,还是突发交通事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数据变化特征,因此,只要有足够及时的样本数据,进行自动交通事件的检测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识别城市交通常发性拥堵区域,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城市道路网络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城市交通拥堵判别方法存在两个难题:基于传统检测器方法应用的局限性;基于路段级别的方法存在费工费时的地图匹配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基于车辆GPS轨迹数据的网格级别的拥堵判别方法;并利用改进的具有噪声应用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识别城市常发性拥堵区域。基于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网络、出租车和公交车GPS轨迹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其能够有效判别基于网格的交通拥堵,并成功识别城市常发性拥堵区域。  相似文献   

4.
马雁 《创新科技》2013,(9):24-25
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一大问题,郑州市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以及造成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进一步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呈现多面化、扩大化的趋势。针对典型交通拥堵问题,利用交通控制技术,在其应用方面提出了几种交通信号控制的智能化应用新方法,包括拥堵协调控制、行人过街控制、逆向可变车道控制、"集装箱"移动式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等。经过长时间的实际运行,应用系统控制方法在维持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疏导交通组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瓶颈处交通流失效(breakdown)是导致快速路拥堵的重要原因,其致因则是交通需求、驾驶行为及设施设计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针对快速路常发性瓶颈失效的随机特征,基于海量检测数据,提出了快速路瓶颈失效的生存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以速度、密度组合阈值法判断失效是否发生;然后统计失效发生时刻及发生前的交通流参数,利用生存函数描述失效发生概率与瓶颈通行能力的关系;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瓶颈失效的影响因素.上海市内环3个典型双车道常发性瓶颈点277个交通流失效事件分析表明,在50%的失效概率下,3个瓶颈每车道通行能力分别为1341,1 552,1 662veh.h-1;通过调控主线车速及驶入匝道流量可对瓶颈失效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利用该方法可精细化确定瓶颈点概率通行能力,并为快速路主动交通管理措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引言当前,由于城市道路网交通负荷逐渐加剧,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日渐突出。摆在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急迫任务,就是设法解决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大城市,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流应急剧下降,快速路的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交通拥堵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几乎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实践表明,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快速路出入口交通渠化的科学设计,来保证快速路出入口的交通安全与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消除交通拥堵的隐患。本文将以图解的形式阐述快速路出入口的交通渠化设…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现有城市道路单元划分方法与常发性交通拥堵特性联系较弱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融合道路静态属性与动态拥堵数据的面向城市交通拥堵分析的道路单元划分方法.首先,以道路静态属性中的路段通行能力节点、交叉口节点、立交节点、出入口节点等道路节点作为划分依据,将道路划分成若干静态道路单元.其次,利用拥堵数据结合K-means聚类法将...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问题,开展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研究.采用现行规范与现场数据建立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基于交通仿真分析,建立快速路入口合流区的拥堵概率模型,提出基于拥堵概率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通过收集主线上游流量以及入口匝道流量,预测拥堵概率;若拥堵概率超过其临界值,则启用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确定匝道入口调节率和信号周期.研究表明,相比无信号控制,基于拥堵概率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能够使拥堵概率降至0.1左右,主线车速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0.
叶桥民 《科技信息》2010,(19):I0414-I0414,I0401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交通的现实状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应用包括交通信号合理配时和放行方案合理配置,减少道路干扰,实行智能交通协调控制,构建高效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等交通控制手段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的及时消散,研究城市快速路系统拥挤疏散控制方法。该方法以控制区域内输入车辆数的变化及各入口匝道相连辅路排队长度的变化为研究对象,确定控制区域内入口匝道各自的调节率。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缓解城市快速路主路的交通拥挤状况,而且避免了辅路因排队过长而造成的阻塞现象,实现了城市快速路主路及其相连辅路交通状况的改善。该成果可在交通工程实践中为缓解或消除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提供良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言  薛郁  施映  李瑞鑫  何红弟 《广西科学》2016,23(3):194-201
【目的】在优化速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平均场延迟反馈控制方法抑制交通的拥堵。【方法】将当前车受到的所有其它车的作用用一个平均场力来代替,将延迟耦合作为延迟反馈控制项,在交通流演化过程中,通过开-关(on-off)加载控制以抑制交通的拥堵;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出稳定性条件;最后用数值模拟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稳定性分析得出交通流在控制作用下趋于稳定,数值模拟分析对比发现拥堵交通流在施加控制后,车间距-速度相图中的交通滞后曲线区域缩小,以此判断交通拥堵得以缓解。【结论】交通流平均场延迟反馈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交通拥堵,控制增益越大,交通拥堵缓解程度越好,而且该反馈控制在智能交通(ITS)中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快速路出口匝道下游交叉口配时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区域交通拥堵局面,提出了快速路出口匝道下游信号交叉口配时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相位绿灯延时模糊控制器和相序优化模糊控制器,实现了信号交叉口各相位绿灯时间的优化及相序的优选.结合MATLAB语言对该方法进行了程序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定时控制方案,有效地缓解或减少了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下游交叉口区域由于配时不合理而造成的交通拥堵.该成果可为交通控制或指挥管理部门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提供有效的控制方案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建立基于风险的交通拥堵持续时间模型,根据北京市三环快速路的交通流数据,对三环道路交通拥堵持续时间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三环各路段的拥堵持续时间56%在4 min以内,90%在12 min之内;当拥堵持续时间超过12 min之后拥堵结束的可能性小于10%.外环比内环更容易发生拥堵,但当拥堵发生后内环的拥堵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交通运行指数数据,针对城市商圈交通,从区间特性、时间维度及时空演变等相关角度对青岛市的交通拥堵状况进行系列特征分析。通过对交通运行指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最具典型的五大商圈。结合五大商圈的特点,分析交通拥堵的时空特征:拥堵最严重的往往是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拥堵大多集中在7:30—9:30,17:00—19:00;并且在工作日与休息日和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同商圈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青岛市商圈的拥堵现状、原因及其变化规律,对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青岛市的城市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玉洁 《科技信息》2013,(9):181-182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道路拥堵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交通拥堵成为交通规划发展的另一重要研究分支。在研究如何缓解拥堵前,更深刻的了解拥堵路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拥堵路网的定义入手,定性评价拥堵路网与定量评价拥堵路网相结合,最后了解道路拥堵对社会和人们的严重危害。这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和认识拥堵路网,也能为缓解拥堵路网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俞君  张伦超 《科技资讯》2010,(19):246-246
本文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城区为例,分析了中小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借鉴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中小城市拥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优化城市多车型快速路交通系统拥堵和排放为目标, 综合考虑了走行时间(total time spent, TTS)、走行距离(total travel distance, TTD)、匝道排队、尾气排放和燃油消耗这5个性能指标, 改进了多车型快速路宏观交通流模型Multi-class METANET和多车型排放模型Multi-class VT-macro. 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模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fuzz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FNSGA-Ⅲ), 对快速路的匝道汇入率和主路的可变限速(variable speed limit, VSL)值进行了优化, 实现了缓解主路和匝道交通拥堵以及节能减排的目标. 提出的FNSGA-Ⅲ算法, 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对下一时刻高维多目标优化的超平面进行预测, 能够有效引导算法在迭代过程中的进化方向, 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 基于上海市广中路实际路网进行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与现有的单目标遗传算法和高维多目标NSGA-Ⅲ算法相比, FNSGA-Ⅲ算法结合改进的多车型宏观交通流模型, 可以更合理地设置期望速度与匝道控制策略, 更为有效地环缓解快速路的交通拥堵和排放.  相似文献   

19.
杨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8):1746-1750,1761
针对中小城市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下出现的交通拥堵状况,应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ransModeler建立拥堵区域路网模型。运用动态交通组织手段来实现拥堵区域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交通压力。以曲靖市中心城区拥堵区域动态交通组织优化为实例,通过仿真结果对方案实施前后的各拥堵路段的交通流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证明了流量调控方法对缓解拥堵区域交通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提出了预测型交通拥堵控制策略的理念. 运用改进的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模拟城市交通流的运动规律,采用类似随机动态交通分配的方法对动态的OD进行网络加载,得到了交通状态的预测,从而提前判断交通拥堵的发生,制定相应的交通拥堵控制策略,防堵于未然. 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