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稻鱼共作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稻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水稻单作配施化肥(CK)、稻鱼共作配施化肥(CF)、稻鱼共作配施有机肥(OF)、稻鱼共作配施复合微生物肥(MF) 4个处理,分析了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有机肥处理稻鱼共作水稻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CF和O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减少2.53%和0.16%,MF处理增加11.2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鱼共作下水稻氮收获指数显著提高,同时,水稻磷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籽粒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MF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2)稻鱼共作下不同有机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氮、钾含量均为MF>OF,磷含量则相反。(3)不同处理间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稻鱼共作模式下以有机肥或复合微生物肥全量替代化学氮肥均能稳定水稻产量、维持土壤肥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2、4和6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及自然生草为处理,传统清耕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其中毛叶苕子6a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升幅最高,分别提升了222.6%、132.3%和19.0%,毛叶苕子6a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6.7%、46.3%和19.2%,而毛叶苕子2a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对照;毛叶苕子6a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6.8%、151.7%和168.4%;毛叶苕子6a和自然生草6a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5.8%和17.0%,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2.9%和8.5%,总酸含量分别下降了18.7%和14.1%,毛叶苕子能显著提高桑园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改善桑葚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3.
南阳盆地施肥调查与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格法结合村庄地块采集土壤样品,调查农民施肥状况.土样分析数据表明:南阳盆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63g/kg和68.62,16.20,76.26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机质、土壤速效磷质量比分别提高了24.0%和200%,而土壤速效钾质量比下降了50.1%.调查资料表明:农民施肥存在肥料品种单一、施肥量、施肥方式等不合理问题,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采用复合和缓1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注意减磷补钾.  相似文献   

4.
以黄冠梨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在根部施用和叶面喷施光合细菌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力、土壤养分、梨树根活力、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部施肥改善了土壤的pH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了有益微生物菌群数量,提高了土壤酶活力和根的活力,增加了有效氮、有效钾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2)叶面、根部施用菌液改善了叶片一些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其中叶片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了20.5%,15.9%,Mg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7.1%,3.9%,Fe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131.2%,20.1%,在改善梨树叶片中、微量元素营养上叶面施肥效果更好;3)在梨果实品质方面,叶面施肥和根部施肥较对照改善了果皮亮度,增加了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提高了果实内外品质,其中单果质量、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Zn元素质量分数皆显著增加.试验说明:在改善外观品质方面叶面施肥优于根部施肥,而在内在品质方面,根部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土壤肥力质最变异研究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利用GIS技术研究醴陵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和时间稳定性变异特征,得出如卜结论:土壤碱解氮的块金值最大;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基底效应均在25%~75%之间;土壤pH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最均提高,其中pH下降的速度和有效磷提升的速度最快;土壤pH值在时间变异稳定性研究中属于中等稳定的MⅠ级,土壤碱解氮属于中等稳定的MⅢ级,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属于不稳定的UⅢ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煅烧牡蛎壳粉对‘南岛无核’荔枝园土壤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牡蛎壳粉0,1,2,3 kg/棵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土壤的pH值、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10个月的跟踪测定,在荔枝果实成熟后进行单果重、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组的土壤pH值由5.09提升至6.13,上升1.04,果实单果重提升20.79%,果实硬度升高52.14%,糖酸比、固酸比均有显著提升;T2组的土壤pH值由5.01提升至6.33,上升1.32,容重由(1.46±0.04)g/cm3下降至(1.28±0.02)g/cm3,果实硬度、糖酸比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8.92%和42.32%;T3组的土壤pH值由5.08提升至6.27,上升1.19,土壤容重由(1.46±0.03)g/cm3降至(1.26±0.03)g/cm3,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35%和31.86%。可见,煅烧牡蛎壳粉能显著改善‘南岛无核’荔枝土壤酸化现象,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水稻秸秆炭对土壤性质和莲藕植株生长的影响,实现水稻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出一种用于莲藕植株生长的水稻秸秆炭施用方法。【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首先探讨了水稻秸秆炭不同热解炭化温度(350、650℃)条件和施用量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对土壤化学性质、酶学性质的影响,其次研究了水稻秸秆炭对莲藕植株生长的影响,最后总结出水稻秸秆炭的最佳炭化温度和施用量。【结果】施用水稻秸秆炭能提升土壤pH,650℃水稻秸秆炭2%+化肥处理(G2)相比对照组提高了0.38个单位;水稻秸秆炭的施用也提升了土壤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钾含量,350℃水稻秸秆炭2%+化肥处理(E2)相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32%、150%、39%和260%;此外,水稻秸秆炭还能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等速效养分含量,在G2处理作用下分别提升了2.36倍、17.8倍。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在水稻秸秆炭作用下增幅显著,其中土壤脲酶活性在G2处理作用下增加最显著;E2处理对土壤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最显著;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水稻秸秆炭施用后降低。莲藕立叶叶绿素含量在E2处理作用下得到显著增...  相似文献   

8.
以煅烧牡蛎壳粉为试验材料,对种植琯溪蜜柚的酸性土壤进行为期1年的田间跟踪试验,并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采用4个施用量组:0 (对照组CK),1.25 (T1组),2.50 (T2组),3.75 kg/棵(T3组),1次施用后每隔3个月对土壤样本进行pH值、容重、有机质含量的检测。蜜柚成熟后进行糖酸比、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汁胞硬度和感官评价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牡蛎壳煅烧后微孔结构明显增多,且孔径大小介于2~10μm。施用煅烧牡蛎壳粉后,土壤pH值和有机质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容重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煅烧牡蛎壳粉施用量的增多,果实的糖酸比、固酸比、汁胞硬度值逐渐增大(T3T2 T1 CK),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稳定。T3组的土壤pH值增加效果最显著(P 0.01),从(3.23±0.13)提高到(4.62±0.46),提高1.39个单位;T2组的土壤容重值降低最显著(P 0.01),从1.34 g/cm~3降低到1.11 g/cm~3,降低17.16%。施用6个月后,T1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 0.05),从初始值14.42 g/kg提高至27.21g/kg,增加了168.24%。对果实的分析发现,T3组糖酸比和固酸比的改善效果最明显,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6.14%和18.04%;该组果实的汁胞硬度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37.36%,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T2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对照组增加2.21%,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以上结果表明,煅烧牡蛎壳粉能够显著改良土壤酸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了琯溪蜜柚果实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9.
刺梨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梨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筛选影响刺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获得优质果实提供合理的配方施肥决策。结果发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全钾可以提高刺梨单果重;土壤碱解氮可以促进刺梨维生素C的合成;增加土壤全磷可提高刺梨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土壤全磷含量和减少全钾含量可降低刺梨可滴定酸含量。说明有机肥、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改善刺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市常见的6种针叶树种为对象,就其针叶养分(包括氮、磷、钾、钠、钙、镁等)含量及其回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养分利用效率及回流率存在一定差异。所测的养分中,磷的利用效率和回流率最高,分别是461~4 495 g/g和5%~64%;其他元素依次为钾(215~567 g/g和13%~64%)、氮(62~114 g/g和10%~40%)、钠(364~424 g/g和7%~24%)、镁(214~316 g/g和-57%~12%);钙的利用效率较低(43~73 g/g),并在落叶中富集。不同树种中磷和钙的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氮和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各养分利用效率与立地土壤中的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复合肥对花生根际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100%复合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量在30%~70%范围内,显著提高了苗期和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量,且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随生育期的推移提高比例逐渐升高,而真菌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同时,显著提高了苗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而替代量为50%和70%时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到成熟期不同替代配比均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脱氢酶活性,进而降低了苗期和结荚期土壤碱解氮含量而提高了全氮含量,也提高了各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结荚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当替代量为50%时,产量提高了5.23%,最终实现了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9~ 2 0 0 2年对广西永福县和临桂县两个罗汉果主产区进行 1999年以来罗汉果的土壤肥力状况与罗汉果产量和品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罗汉果产区土壤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6 5 g/ kg、17.9g/ kg、 89mg/ kg,属中等水平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4 5 g/ kg和 3.4 mg/ kg,属偏低水平。罗汉果的产量平均为 5 782 5 .0个 / hm2 ,单株产果量平均为 12 .9个 ;罗汉果鲜果的水溶性糖总量平均 6 .5 1% ,罗汉果鲜果的维生素 C含量平均 36 2 1.6 mg/ kg。罗汉果产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全磷成正相关 (Sig. <0 .0 5 )。在罗汉果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比例一定的情况下 ,水溶性糖总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罗汉果生产的主要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的含量 ,其次土壤水分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有机肥料施用量 ,水溶性糖总量、维生素 C、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优化肥料配比等 ,对改善罗汉果的营养状况及提高罗汉果产量 ,改善罗汉果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土样中筛选出固氮、解磷、解钾效率较高的目标菌种,利用发酵工厂污水处理程序所产生的活性污泥作为底物培养基,按一定比例接入所筛菌种进行发酵,经干燥处理制得微生物复合菌肥(含水质量分数为9%,有效活菌数大于3亿g-1)。在普通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上述微生物复合菌肥,可使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提升91%、160%、98%。在小西红柿实验中,微生物复合菌肥可以使小西红柿幼苗相对空白实验组株高、茎粗和根长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2.8%、7.0%、22.1%。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技术是目前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紫穗槐接种丛枝菌根(AM),研究接种后2~14 个月间菌根对紫穗槐生长和土壤改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 极显著提高植物成活率7.2%~9.7%,株高极显著增加34%~62%、冠幅极显著增加39%~65%;极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16%~21%,极显著提高菌丝密度50%~70%;菌根侵染率、菌丝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接种AM 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 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敏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接种AM能够促进采煤沉陷区紫穗槐的生长发育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6.
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由本实验室筛选出的一株植物根际促生细菌JD37与蚯蚓粪组成,该肥料对小白菜与蕹菜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盆栽试验中,小白菜全株鲜重增加了45.6%,蕹菜全株鲜重增加了45%;大棚种植试验中,小白菜产量增加18.2%;蕹菜产量增加107.4%.在对两种蔬菜进行品质检测后发现,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和化肥组的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中,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要优于化肥组;亚硝酸盐含量中,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组为化肥组的一半,说明该肥料能有效降低两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本实验为JD37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前福建省山地丘陵地区农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退化,有机质普遍不高,利用类型为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多呈贫瘠化;全氮和全钾贫瘠化最为严重;全磷、有效磷在熟化度较低的土壤如新果园土壤呈明显贫瘠化,有效钾在闽北闽东南都未呈贫瘠化.针对造成贫瘠化灾害的主要动力机制,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问作套种,合理轮作换茬,发展各种水土保型持续耕作制度和模式;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严禁乱砍乱伐,保护林地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缩短城市沼渣堆肥时间,提高堆肥效率和沼渣施肥技术,采用二步法对好氧堆肥工艺进行物料配比中试试验,开展毛豆种植的沼渣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理剂菇土、稻壳、木屑可以促进堆肥效率;堆体初期24 h,它们比对照组的温度分别提高8,5,3 ℃,产品水的质量分数分别减少45%,38%,14%,种子发芽率指数分别提高10%,8%,7%,产品粒度分别减少54%,34%,20%;毛豆种植配施沼渣有机肥与对照施肥比较,产量增加9.4%,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减少13.4%,21.6%,配施沼渣有机肥有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分析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组培苗不同生育期的植株氮、磷、钾三元素营养动态变化,总结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的施肥技术与方法及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氮、磷、钾三元素含量及比例有所不同,但均以钾素量最大,氮素为次,磷素所占比例甚少;基肥对于罗汉果组培苗早期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用猪粪等有机农家肥并掌握合理的用量,可增强植株长势;幼苗期追肥以偏重钾素的配方对植株生长的较为有利,花果期施用适量的有机农家肥和复合肥对于增加植株的结果数量、提高大中果比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PK菌肥的菌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本地土壤中筛选出二株具有解磷,解钾能力强的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它们可将壤中及化肥中不溶解的磷,钾养分,且对碱性环境和本地土壤有较高的适应性。用此菌种制备成PK菌肥,对早春结球甘兰(Brassica pekinensis)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此菌肥与二铵和空白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增加8.66%和15.54%,产值提高35.48%和46.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