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刘淑英 《科技信息》2010,(33):I0196-I0196,I0166
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实际能力低下,而是主观夸大现实中的危险和困难,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导致做事不能尽心尽力,最终得不到理想的结局。消极的心理暗示就像我们精神能源的泄露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我们精神能源的补给站。相信自己能力极限的人则丧失自信心,使现实中很多能够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不为自己的能力设置底线的人就能够主动创造条件,感觉做事情易如反掌,不断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悲剧阐释了人的本真的生存境遇。本文试图较为确切地把握住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本文指出 ,莎士比亚悲剧的根本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分裂。悲剧人物在行动中遭遇到荒诞 ;反抗荒诞 ,使他们获得超越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孟子人性观是先验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点混淆了问题的发生学意义和本质意义。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论观点来看,孟子人性观既不是先验人性观,也没有孤立于经验领域而和现实世界绝对对立,而是一种超越实在领域的、关于现实的人的超越人性观。  相似文献   

4.
道教具有很强的超越自然限制和超越生命有限性的意识,文章讨论了这两种超越意识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其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并指出了其现代启发和教育意义.文章认为,道教的超越意识反映了古人的一种合理愿望,表现出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在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道教徒长期的超越性探索活动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超越意识和执著的进取精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交直流混联系统对距离保护暂态超越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距离保护应用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特别是当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时存在暂态超越的问题,分析发现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侧发生换相失败时,故障暂态信号中含有大量衰减缓慢的低频分量、非周期分量及高频分量,这是引起距离保护暂态超越的根本原因.同时,给出一种先利用分布参数模型将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电流补偿至整定点,再采用R-L线路模型建立微分方程,识别出整定点与故障点之间距离的保护方案.动模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特高压、长线路末端故障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暂态超越,不受线路分布电容、低频分量以及非周期分量的影响,提高了长线距离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超越方程通常用牛顿法求解;但初始值必须在单根附近才能收敛,当初始值离根较远时则可能发散,以天体力学中的开普勒方程为例,提出用诺模图求解超越方程.它可以快速地求出较精确的初始值,以保证牛顿迭代法的收敛,同时提高迭代敛速,这一方法对于其它超越方程,同样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生命超越”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存在,是人从低级向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不断延续的动力。人的“生命超越”现象源自于人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典型体现就是首次打开了人类精神空间的巫术思维,它标志着人的“生命超越”的历史缘起。而人真正的“生命超越”活动是源自于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超越方程通常用牛顿法求解,但初始值必须在单根附近才能收敛,当初始值离根较远时则可能发散,以天体力学中的开普勒方程为例,提出用诺模图求解超越方程,它可以快速地求出较精确的初始值,以保证牛顿迭代法的收敛,同时提高迭代敛速。这一方法对于其它超越方程,同样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曹操诗歌中普遍存在激励人心的超越精神。细品曹操的这些诗歌,其超越精神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生命有限的超越;对现实困境的超越;对人生价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创作于挪威历史上1814至1884年“宪法战争”之后的剧作《罗斯莫庄》,在国内外论者甚少。但剧作成功地刻画了吕贝克这个“解放了的女性”。吕贝克为了成为罗斯莫庄的女主人,主动“超越”,可最后却跳入磨坊溪而死。难道真如兰克和弗洛伊德所说是乱伦和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吗?究其根源在于她自身反抗而无力,超越而不得,最终被她早已抛弃了的传统道德所压倒。然而,其超越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看,应予以必要的肯定。同时,剧作也体现了易卜生创作中一直存在的宿命论阴影。  相似文献   

11.
王子恒  杨坤 《科技信息》2013,(6):213-214
Old fisherman Santiago fight bravely,the battle he loses in the flesh can be one he wins in the spirit.The old man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noble hero,if tragic,a failure for his physical suffers and loses of the big fish,not a failure for his spirit of optimism,confidence,wisdom of spirits,perseverance and bravery.He wins the interior triumph from physical defeat.Whether to be a triumphed hero or a defeated failure is up to a person's efforts.  相似文献   

12.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中西民族悲剧精神的特征差异表现在:西方各民族的悲剧精神特征是获得永恒的伦理实体往往以牺牲个体为代价,追求的和谐只能在人的毁灭之后;而中华民族的悲剧精神特征追求一种高踞于一切之上又寓于一切之中的理想人格之道,是以对人的生命的热情为基础,追求的和谐是在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之中。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各民族悲剧精神产生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并都打上这个民族特有的宗教习俗等烙印。  相似文献   

14.
面对绝望和荒诞,鲁迅和加缪都主张正视生存困境,并诉诸于反抗的行动去赋予无意义的世界以意义,其人生哲学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由于二人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加缪的反抗最后走向纯粹的抽象,而鲁迅的反抗则始终具有历史具体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是一种近乎"乐感"的文化,中国文学作品中大都缺失一种西方超越式的悲剧精神。小说《白鹿原》人物塑造之悲剧精神有得有失,因为文学命运感的创作意识忽略,呈现出小说人物朱先生、小翠、冷大姐和田小娥以及白嘉轩等悲剧艺术情味普遍寡淡的文本遗憾。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民间悲剧的典型代表,四大传说渗透着民众浓重的悲剧意识.四大传说再现了悲剧主体高扬的悲剧精神,显露出悲剧意识不屈的品格.四大传说以其自身的存在鲜明地揭示出中国悲剧研究忽视民间文化的缺憾,中国悲剧研究中出现的困惑也与忽视民间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虽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海洋文学作品。作家使用简洁、深刻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塑造了渔夫圣地亚哥的英雄人物形象,通过对老人、孩子、大海、马林鱼、鲨鱼、狮子等多个象征性对象的描写讴歌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展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老人与海》是象征主义与海洋文学的完美结合,是象征性海洋文学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