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增压锅炉过热器强化传热机理及热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工基本原理分析了一定压力下烟气和过热器管束对流传热的机理,探讨适合于增压锅炉过热器的热力计算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烟气喷量流速uρ来计算Re数,进而计算烟气对流放热系数,从而避免了对烟气运动黏度ν的考虑.应用所选择的公式对某型增压锅炉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一二次风配比的改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都会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系数改变,但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一些,即传热系数与辐射传热份额的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研究锅炉对流受热面中清洁光管管束的放热计算。首先,简要地论述对流换热计算的基本准则方程。作者分别对错列与顺列管束,就其放热规律及放热计算中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引用国外比较成熟的两种计算方法与有关资料和数据,对数据处理及其相应的充许误差范围,做了详细地分析,对有关准则数的变化范围及相应的指数和比例系数的确定,进行讨论,并对建立清洁光管管束的放热计算式提出具体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苏联现行“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有关锅炉管簇前气室辐射放热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到气室辐射及管簇辐射放热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室辐射放热对于对流管簇辐射放热系数产生附加值的计算式。为了进一步简便计算,本文还提出了其简化计算式。该简化计算式包含了燃料品种,受热面结构及运行参数等因素,并应用电子计算机在相当广泛的应用数值区间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得出,它适用于燃用我国广泛燃料品种的各类型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红外辐射与对流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辐射器的优化布置方案,进行丹参辐射与对流的对比实验,推导非稳态干燥动力学方程,计算辐射强化系数K_l、对流传质化系数K_t、对流放热系数α_(ci),对升速、恒速、降速3个干燥阶段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用于锅炉设备的对流蒸发受热面和省煤器受热面,在采用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时,需要了解其放热与阻力特性。对用于自然循环锅炉对流蒸发受热面的该种管束,还须了解管束中每排的放热特性,以便算出各排的吸热量,为水循环计算提供依据。鉴于目前国内尚缺少国产高频焊接螺旋肋片管束的实验数据与资料,本文介绍作者应制造厂要求对一种结构的这类管束进行实验研究的情况。作者求得了该管束中各排的放热特性关系式,还求得了排数影响修正系数ε_z的计算式和该管束的放热特性关系式以及管束中平均每排的阻力特性关系式。文中还介绍了实验装置和方法,并采用差分法求得肋片效率;分析了实验结果,并与其他作者的算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传热观点讨论了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故障的原因。文中指出,高空空气密度低于海平面空气密度,会使电子设备内部接触热阻增加;橡胶、环氧树脂、油脂、塑料、甚至于金属等材料逸出气体,自然对流放热系数降低。它们将导致温度升高,故障大量增加。除此之外,还推导了高空自然对流放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印刷电路上集成电路做了热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浮头式废热锅炉工艺气侧的传热过程属于辐射状扩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强迫对流换热,这种对流换热既不同于定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又不同于一般的变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文中用大比例尺(M1:2)模型测定了该换热过程的对流放热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了对流换热过程,辐射状扩压流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增加16%,而辐射状收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则增加40%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磨煤机用冷油器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和研究,利用拟合曲线分离法给出了油、水侧放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传热系数和阻力的计算式.文中指出了影响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可用以进一步改进冷油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用于高温气体换热的列管换热器的设计,提出在传热计算中应考虑热辐射问题.建立了关于辐射传热计算的简化处理方法,得出了辐射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义通过辐射、对流、导热耦合传热模型的计算分析,对影响激光器光束不稳定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到不同参数下激光器底座的温度分布。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意见。初步实践证明分析是合理的,对改进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各种形式肋片在辐射-对流-导热的联合作用下,以及变换特性参数时稳态与非稳态传热的通用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考虑了辐射与整体肋片传热计算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6S模型中的算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a.6S模型中将向上辐射强度分解为5个组分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其中有些组分很难计算,其计算结果也不够精确,同时这5个组分之和也并不严格等于总辐射强度;b.6S模型对邻近效应的计算也存在着较大误差;c.一维地-气耦合辐射的数值计算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宜首选国际辐射传热界发展的离散坐标法来求解;d.宜选用逆向蒙特卡罗法来分析邻近效应.另外,对最近提出的多步法做了进一步扩展,以使其能计算更多的向上辐射强度组分.最后,提出了一种更便于大气订正的向上辐射强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烟气辐射及对流来计算遮蔽段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简称CRK法 ) ,利用现场收集到的 4套加热炉结构及不同操作数据 ,由传热速率方程和热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得出遮蔽段总传热系数值。将该计算值与CRK法及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 ,同时考察了管排与烟气错流换热时温差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CRK法的计算误差小于传统计算方法 ,在进行遮蔽段传热计算时 ,错流温差校正系数可近似按 1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流换热理论为依据,对适宜于小型食品企业应用的常压列管式灭菌器的传热方式、换热系数计算及其结构设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分别用经验数据和实验进行了验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根据自然对流换热理论,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待测样品侧面散热损失,对非良导体热导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且利用Matlab软件合理拟合了散热盘的冷却速率.结果表明这两个方面的修正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得到了更加准确的非良导体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辐射和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基本公式出发,建立了大型直流锅炉过热器或再热器传热计算模型,对模型每根管子进行了传热计算,从而得到整个过热器或再热器的传热特性,并考虑了结构、煤种、运行工况等对传热的影响。本模型的建立更直接、细致地确定了过热器、再热器的传热工况,为分析过热器、再热器偏差、传热恶化、寿命等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使用高速燃烧器的间歇式热处理炉,进行了在高速气流循环下的炉内热交换机构与特征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传给堆料金属总热流、对流热流以及辐射热流随加热进程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与计算结果,还揭示了金属辐射反向热流是强对流间歇式炉内不可避免的新型传热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模型没有具体分析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启输计算模型能否应用于海底埋地输油管道启输计算需要实际投产来验证.因此急需研究海底输油管道预热计算模型满足海上油田开发的需求.对海底埋地输油管道进行了传热分析,建立了海底埋地输油管道三维物理模型,分析了海水本身自然对流换热对管道启输的影响情况.通过处理物理模型将管道启输传热模型简化为一维圆环传热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对比表明:①当海水底流流速小于1.5m/s时,在此区域内海水自然对流换热对海底输油管道传热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海底输油管道正常矩形散热区域转换为圆环区域后其散热量基本不变,可见海底输油管道转化为一维模型是可行的.③在验证稳定状态沿程温降的过程中,发现各个测温点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1℃,说明该启输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时刻轿车各车窗表面接受的太阳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量.根据车室内部结构,将车室分为34个相互独立的表面,应用积分法计算了34个面之间的角系数,利用修正的Gebhart方法,对通过窗户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内表面上的分配进行了计算.求得的交换系数可用于求解包括壁面长波辐射在内的各表面之间的动态辐射换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