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烈 《定西科技》2007,(3):28-28
通渭县地域辽阔,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多,荒山闲地较多;气候适宜,有着得天独厚的牧草生长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是种红豆草出了名的地方;紫花苜蓿等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品质高;年末牧草留床面积达30多万亩,有着牧草和养殖业发展的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畜禽饲养业的发展和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我市立草为业,牧草种植业蓬勃兴起,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新亮点。种草养畜,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土地的经济利用率,同时改善了畜禽的日粮结构,节省了饲料,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的牧草品种有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对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应性也不一致,而且只有种、养紧密结合,以养定种,以种促养,实现牧草品种和畜禽品种的有效配套,且要符合市场需求,种草养畜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广大农户在种草养畜生产实践中要想获得高效,就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型牧草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区坡耕地不同立地条件对牧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要求,对搜集和引进的27份牧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牧草进行了综合评分,筛选出了百喜草、皇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球茎草芦、苇状羊茅、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百脉根等适宜于贵州喀斯特山区坡耕地种植和养畜利用的优良水土保持型牧草,为贵州喀斯特山区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植产业是近几年来我县种植业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农业经济经构调整的产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开始难免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现就我县抓牧草种植的体会,本人想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建植技术措施,筛选适合内蒙古西部干旱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圆柱披碱草、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市畜草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畜促草、以草带畜、草畜转化,实施牛羊良种工程,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青贮氨化饲料技术,逐步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今后,在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杜进琦 《甘肃科技》2012,28(15):161-162,158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黄土高原,陇南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环境独特,藏中药用植物优势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引种种植品种少,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宜引种栽培产量高的特色藏中药材,在林区、林缘退耕还林区实施林药间作,农区和半山地带种植牧草和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藏中药材作为林区贫困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同德县牧草良种繁殖场种植的两种多年生牧草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2006年;除104地块,多年生牧草的出苗数和产籽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播种前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大于收割后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质地以轻壤土为主,土壤呈碱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寒沙化草地不同牧草叶片的生理适应特性,选取该地种植的优势牧草以礼草(Koegneria hirsute)、赖草(Leymussecalin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生理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比较三种牧草叶片生理特性指标,分析了同时间点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片活性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以礼草和赖草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特性,其中以礼草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光合速率(Pnmax),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是其能适应这种生境的主要生理特性之一;垂穗披碱草通过改变叶片的内外蒸气压,加快蒸腾速率来适应沙化逆境.三种牧草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以礼草赖草垂穗披碱草.2)以礼草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赖草和垂穗披碱草(P0.01),以礼草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高于赖草和垂穗披碱草(P0.05),赖草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以礼草和垂穗披碱草(P0.05),叶片生理指标综合评判看出,三种牧草中以礼草的适应性最强.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影响三种牧草叶片的LSP和光的补偿点(LCP)(P0.05).  相似文献   

10.
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人工种植牧草品种单一,禾本科多生年牧草的种植尚属空白,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为此,1998年引进11种优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适应性试验,旨在为本地区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丰富当地牧草品种,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沙漠化,草原的退化和耕地锐减都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恶化的局面,根据我国国情和自然区域的条件,建立生态畜牧业和推广行节粮型畜牧业对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现代畜牧生产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羊肉消费大行其道。在丧失主要畜牧草场的情况下,为满足巨大的羊肉市场需求,北宋政府除进口羊肉外,还依托这一时期的“暖干”型气候,在境内种植业边缘区发展牧羊业,基本满足了羊肉消费供应。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学需求收入弹性理论为支撑,选定贵州省最贫困地区之一的毕节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农产品需求结构变动对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影响。分析认为,从买方市场角度出发,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农林牧渔结构中,应以畜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种植业结构中,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强蔬菜和油料作物的生产;畜牧业结构中,应以牛、羊等草食性畜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加强发展收入需求弹性系数高的家禽业;加快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农牧户生计资产进行定量评估, 揭示了生计资产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 探讨退耕禁牧政策对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草场面积、信贷情况、家庭收入、牲畜数量是重要的农牧民生计资产, 但研究区社会资产和人力资产存量较低, 使得丰富的自然资产和较充足的金融资产, 因人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低, 不能形成最佳的生计策略; 2) 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产丰富的农户往往倾向于非农活动, 而物质和自然资产丰富的农户往往更愿意从事农业活动; 3) 退耕政策的实施导致耕地数量和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为“为养而种”, 农业劳动力逐步往非农转移; 禁牧政策的实施导致牧业经营转变为以农业方式来经营, 倾向圈舍饲养羊和猪, 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特色养殖; 部分移民存在角色转变和职业培训问题; 4) 退耕与禁牧政策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表现在对移民的生计指导、 部分 农牧民基本生活的保障、补贴金额的合理厘定及后续补贴的保障、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吸纳力等方面。基于此, 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提出提高研究区农牧民生计策略的途径及推进退耕禁牧政策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破解牧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黄金时期,本文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推导了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指出“以草为本、草业先行”、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是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巩固和加强草原保护力度、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和积极发展草产业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市畜牧产业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农村传统、低值的种植结构,增强农民的实际收入,中央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秦皇岛市位于华北和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之内,也是京津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分析了秦皇岛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社会服务机构、畜牧生产现状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秦皇岛市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自然特点,吸取1949年以来该地区农业开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生活学原理指导下,以建立稳定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综合改良土壤,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农、林、牧业综合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农业长期大而不强导致我省农民及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整体经济实力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实现粮果生产、畜禽养殖、药材种植的有机结合。当前应营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完善区域布局,建立市场化资产运营与利益协调机制,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加速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sampling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income structure of farmer (herdsman)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including 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sh. Situation of income structures and income sources of the farmers in different areas (agricultural, animal husbandry areas and half agricultural and half animal husbandry areas etc. )was approached. The following features were found through an analysis index of income is higher in the outskirt than it in rural, the index has a date in the poor households, they have no ability to resist and guard astandard in agricultural areas is better than in pastoral areas, it is the worst in half agriculture and half animal husbandry areas.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针对人畜争粮、饲料紧缺矛盾和食品安全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耐干旱、耐贫瘠、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更适合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杂交构树新品种,并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可以快速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同时能够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利用,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杂交构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成为将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推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构树扶贫工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将成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国惠民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