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邵海东 《科技信息》2011,(11):283-283,302
对碎石类强夯地基选用动力触探和平板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动力触探试验测试整个处理范围内的地基土层.平板载荷试验测试浅部地基土层,必要时增加大型平板载荷试验。通过对浅层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和平板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建立适合于本单位工程的浅部土层的经验关系,然后用动力触探击数推定深部土层的承载力值以评价深度土层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强夯法是利用夯击能,使地基土得到夯实挤密,从而改善性能,提高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皖南山区泥质砂岩填土采用强夯法地基加固,是一种提高地基承载力明显,经济而又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世春  赵建刚 《科技信息》2013,(19):345-345,372
本文详细论述了强夯地基处理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值以及路基填筑中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基压实系数、K30地基系数、地基动态变形模量Evd的方法和基本原理,科学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由检测结果评定路基的效果与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强夯法对该类地基处理的适应性,结合某大型钾肥生产项目地基处理工程,针对改进的强夯法――强夯碎石桩法,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试验综合结果表明,强夯碎石桩法使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2.4倍,有效加固深度超过6 m,对6~10 m深度处的土层的加固效果仍然比较显著.研究表明,处理该类地基,用碎石桩强夯法是适宜的,处理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杨建永  高丹 《科技信息》2010,(24):29-30
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经过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显著提高,可以消除湿陷性而作为一般建筑物地基。强夯法经过多年的施工发展应用,其优点已被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荷载试验,就砾石桩、强夯、强夯置换和冲击碾压4种方法对盐湖区察格高速公路盐渍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从桩体密实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桩土应力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强夯置换墩的密实度低于砾石桩;②强夯置换加固效果最好,冲击碾压法效果最差,承载力两者相差166.9%;③夯击能是后3种加固工艺中决定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关系着加固后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数值;④砾石桩桩土应力比约为3.36,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墩土应力比为2.05,砾石桩和强夯置换均可有效降低盐渍土天然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强夯与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基土层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强夯时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问题,提出了加固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的强夯置换碎石桩法.某建设场地分别采用强夯法与强夯置换碎石桩法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对强夯地基与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分别进行了圆锥动力触探和载荷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强夯碎石桩法处理效果好,桩体密实、强度高,桩间土的承载力也较直接强夯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13 kPa,强夯置换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达到208 kPa,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山区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大量开挖山体和填沟,以平整场地。填土区地基性质不均匀,填土厚度变化大,后期沉降量大,沉降不均匀。为改善地基,通常采用强夯法对填土进行加固处理。强夯法地处理承载力检验除应用载荷试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加处理深度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本文论述了强夯法地基处理质量检验中动力触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总结强夯法处理山谷回填地基施工中的经验工艺数据,诸如夯击能量、单点击数、布点形式等。对成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回填碎石土层的效果良好,达到设计提出的承载力、压缩模量、压实系数等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获得真实的地基承载力变得尤为重要.利用弹性理论法和有限差分法,分别对堆载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中堆载对地基承载力试验过程及结果存在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堆载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随着载荷试验的进行,堆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场将逐渐减小至消失;堆载对周边土体的预压、基准点的相对位移,均使得由荷载-位移曲线所得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较真实情况偏大;堆载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实际上高估了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建筑垃圾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自制大型固结仪对某工程中利用建筑垃圾进行路基处理的土样、单桩及复合地基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并通过工程现场静载试验对其承载力进行检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径、桩长、弹性模量的建筑垃圾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复合地基能显著提高软弱土路基的压缩模量,提高其承载力;增大建筑垃圾散体材料桩桩径可以显著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基沉降;改变桩长及桩身模量对提高软弱土路基承载力和降低路基沉降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建筑垃圾复合地基可以应用于软土路基处理中.  相似文献   

12.
工程中常用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沙土及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本文针对新建新疆煤窑沟水库工程的砂砾石地基,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法的方法,对比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板载荷试验在河西某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锋  王发旺  卢育霞 《甘肃科技》2011,27(17):149-151
平板载荷试验是目前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最主要的方法.以甘肃省河西某高速公路路基平板载荷试验的测试方法为例,通过荷载和沉降量关系曲线等参数分析,对所研究的3个典型试验区段公路路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工程场地特性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平板载荷试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了实施该项现场试验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种地基处理措施组合的综合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并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上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措施组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可提高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压缩模量,同时可控制高层塔楼的最大沉降量以及高层塔楼与低层裙房之间的沉降差,从而极大地节省地基处理费用。文章介绍了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并给出了处理后的单桩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据和沉降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扁铲侧胀试验检测地基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铲侧胀试验(DMT)在岩土工程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尝试了用其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在南京龙潭港三期工程中,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并应用DMT结合静力触探试验来检测地基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DM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对土体扰动小、测试参数多等优点.通过比较强夯前后竖向排水侧限模量MDMT及其与比贯入阻力ps之比的变化,发现经过强夯处理后,MDMT和MDMT /ps均增加约1.5~2.0倍,表明扁铲侧胀试验在检验地基处理效果方面较其他试验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强夯法加固未经级配、粒径大小不一的抛填片石填筑的铁路路基的经验较少,本文通过强夯法对采用类似填料的大的场地的强夯加固效果的经验借鉴,对采用抛填片石的路基进行加固,并对强夯后地基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及后期观测,验证了强夯法处理后的抛填片石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期没有发生不均匀及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17.
上硬下软双层地基的非线性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皇岛地区地基条件为例,根据当地软土及砂土的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出各自的修正切线模量方程,然后按修正切线模量沉降计算法分析了上硬下软双层地基中条形基础的非线性沉降特性,最后对双层地基中条形基础的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硬土持力层及下卧软土层厚度、基础宽度对双层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硬土持力层厚度增加会大幅增加地基的承载力,而软土厚度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与采用压缩模量的修正分层总和法相比,采用修正切线模量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蒋钦  赵洪起  蒋亚兵 《甘肃科技》2005,21(12):155-156
山西铝厂朝霞居住区6—8层砖混结构公寓楼地基采用部分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是否合理?针对此问题我院1988年8月-1989年9月在山西河津铝厂用100t—m能级强夯处理20*20m^2试坑,在强夯试坑地基中心进行了2.0*2.0m^2载荷试验,当荷栽在200.0Kpa下稳定后浸水至稳定,试验期间对载荷板下的地基变形进行适时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山西铝厂朝霞居住区采取低能级强夯部分处理黄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海滨城市围海造陆区域内吹填路基加固的难题,采用插板堆载+井点降水+强夯法的新型工艺进行加固处理,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及土工试验、静载荷试验等指标对试验区进行监测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路基对工后沉降的要求,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砂土液化问题也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