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能较好地符合车辆行驶特征的道路线形指标设计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和设计速度为80km/h的公路典型路段的划分方法,对车辆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运行速度进行了修正,重新提出了典型路段下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并总结了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协调性和连续性评价标准.最后,根据鹤大高速杏复段的线形设计数据,对K39到K49路段进行了运行速度的预测及修正,对该路段典型路段的线形协调性予以评价,找出线形协调性不良路段,提出安全性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在路线设计阶段提高线形设计的合理性,将空间曲率作为公路线形连续性的评价标准,采用VS开发工具及C#开发语言对Civil 3D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以空间曲率为指标的评价模型,形成了针对线形连续性的公路线形评价程序,该程序可以作为扩展工具在Civil 3D中运行,并利用该程序对位于黑龙江省的骆驼砬子至庆有屯公路进行了线形连续性评价检验.结果 表明,本文开发的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程序能够快速计算空间曲率,并对线形安全性做出评价,可为公路项目线形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相关指标取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行速度协调性是评判道路空间几何线形设计的重要指标,而期望速度和加(减)速度又是获得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与IHSDM的运行速度预测结果,对不同期望速度下的预测结果进行欧氏距离检测,确定较合理的期望速度取值范围;对《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加速度取值参照IHSDM修正,确定更合理的加(减)速度值.结论对指导和改进我国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相关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进一步有效改善协调性不良路段、特别是气候不良条件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一级公路设计阶段平、纵面线形的设计资料,在计算运行速度中考虑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00)中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对计算的运行速度进行折减,使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运行速度值.该文运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及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对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有效地发现设计中道路线形存在的问题,并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设计阶段中消除,从而完善了道路设计,提高了设计道路的安全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微观仿真软件在公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从公路线形几何条件、运行车速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静态和局部的评价方法.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进行动态全局评价,不仅可以对公路线形实现连续评价,而且可以将驾驶行为、车辆类型比例、交通流量考虑在内,更加综合、全面地对公路安全性进行评价.以重庆长寿至梁平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为例,对提出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公路安全性评价手段,对该项目全线设计方案和成果进行运行速度的测算和分析,旨在通过测算和分析实际运行速度的变化,对设计中平纵横线形、安全视距等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善路线平纵横设计的意见和方法,并为公路沿线安全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施工图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提出的评价内容,结合项目实际,通过对运行速度协调性及线形设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互通立交、交通工程、沿线设施以及服务区的安全性评价,按照“分车道、分车型、分路段”的原则,提出了限速要求,对影响该项目运营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评价路段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交通工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速度因素在公路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而线形是决定车辆实际运行车速的基础 .通过对车辆运行特征的实地观察和运行车速的现场观测 ,标定了车辆运行车速和加速度与公路线形之间的关系模型 .从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 ,将线形单元间运行车速和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线形质量的评价标准 ,建立了线形质量评价模型 ,用以进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的定量评价 .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性,通过对隧道进出口车辆运行速度变化特征及线形过渡的分析,构建反映平纵组合特征的隧道进出口线形综合描述模型;以运行速度差为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出安全性评价标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线形过渡综合指标与运行速度差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运行速度差与隧道线形过渡技术指标及前一个断面运行速度均相关。建议在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中,根据设计车速的不同,参考线形过渡技术指标建议值进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公路安全水平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分析了公路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和应用可能速度的公路线形评价方法,提出采用速差作为评价线形连续性的标准,速差量作为度量速差的指标,并根据可能速度计算公式求出了各设计速度的速差量,建立了速差量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当设计速度为120、100、80 km/h时,可能速度评价指标为20 km/h;设计速度为60、40、30、20 km/h时,可能速度评价指标分别为18、15、12、12 km/h.  相似文献   

11.
运行车速理论在我国公路设计特别是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运行速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说明了运行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为例,应用运行速度理论通过绘制运行速度曲线图对该高速公路线形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了目前我国运行车速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地评价公路线形设计成果,基于驾驶人轨迹预瞄理论,结合汽车的实时状态拟合预瞄轨迹,考虑汽车转向传递特征和操作的滞后性,建立了驾驶人方向控制模型,并在VB 6.0环境下编制了程序,进行了车辆运行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计算汽车行驶时的横向加速度和方向盘转角,能较好地反映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可用于公路线形的评价;汽车初始速度为0和54 km/h的运行结果仅在起始路段有显著差别;在汽车运行稳定后,横向加速度和方向盘转角的变化与平面线形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路自动选线交点搜索区域有限、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基于遗传算法,通过构建公路线形约束模型、公路自动选线优化模型及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实现了公路三维空间选线方案自动寻优与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与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在给定的设计区域、拟定的技术、经济和安全条件下,克服路线交点只能在给定断面寻优的不足,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收敛和优化。在考虑路线安全性条件下,可以保证路线交点在拟定的选线区域全局进行自动搜索,验证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自动选线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升了选线工作的效率。该方法可以实现以速度一致性为指标的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提高了选线方案的安全性设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公路自动选线的理论基础,继续开展公路选线自动寻优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路弯坡路段线形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动力学原理,对汽车在弯坡路段上的运行状态及行车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弯坡路段之所以成为车辆运行安全隐患的原因是由于设计速度与车辆实际运行速度不协调造成的,在弯坡路段的线形组合设计中应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选用技术指标。利用Matlab绘制出在不同设计速度下,坡长、坡度与速度的关系图及“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图”,为设计公路在弯坡路段的线形组合中合理选取技术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可能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可能速度的定义,在初定路线平、纵面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汽车动力性能建立了可能速度预测模型,用于检验、评价和控制技术指标和线形设计,达到线形协调和运行安全的目的.通过分别建立横向、轴向和竖向的加速度模型,以及相应的加速度指标模型,最后在3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得到横向、轴向和竖向允许速度,在3种速度中取最小值作为预测的可能速度.这为计算可能速度提供了实现手段,也为利用可能速度进行线形一致性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枭飞 《科技资讯》2009,(20):37-39,41
分析了采用设计速度作为传统公路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利用运行速度来研究和解决道路线形问题的优点。并对连霍国道主干线(GZ45)徐古高速公路屯沟湾-安门段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总体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进勇 《科技信息》2010,(13):352-353
运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对互通式立交匝道进行安全性评价是设计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运行速度对莱互通式立交匝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匝道线形进行优化调整,并对引起匝道运行速度协调性不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速公路线形综合指标的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地研究公路线形指标与道路安全的关系,以曲率、曲率变化率、曲线转角、纵坡度、车道宽度、车道数、左右路肩宽度等设计指标为依据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公路线形综合指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路线形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为公路线形的量化分析提供了理论评价方法.通过回归得到事故率与线形综合指标累计值的关系,回归结果证明公路线形综合指标可以作为公路线形质量评价和道路安全评价的评价指标,并且综合指标累计值与事故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得到了事故率与综合指标累计值的关系模型.并根据算例制定了安全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罗号  汪洋  杜玲玲 《科技信息》2012,(19):58-60,113
根据中国西南山区低等级公路(二级以下)的路况条件,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车速调查,建立了一种运行车速的估计模型,给出了一种用于西南山区公路的基于运行车速的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开发的评价软件实现设计和使用阶段的可视化实时评价,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GIS支持下的公路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分析功能和熵权计算,研究公路生态环境质量问题。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公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利用熵理论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RS(Remote Sensing)和GIS支持下,分析青海省某公路生态环境现状,借用MATLAB工具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并利用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该公路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