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1年发生3代,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第2代幼虫孵化盛期,11月出现第3代幼虫。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危害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上要抓住幼虫3龄期前和成虫期进行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按1:0.5:50制成的油烟剂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王元康 《武夷科学》2008,24(1):65-68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 1年发生3代,以卵和初孵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第2代幼虫孵化盛期,11月出现第3代幼虫。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危害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上要抓住幼虫3龄期前和成虫期进行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80%敌敌畏和柴油按1:0.5:50制成的油烟剂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邵武市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福水 《武夷科学》2002,18(1):151-155
本文对邵武市主要森林病虫害马尾松毛虫、竹蝗、刚竹毒蛾等发生状况、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几种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刚竹毒蛾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3种白僵菌菌株、苏云金杆菌分别对2 ̄3龄刚竹毒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生物制剂的毒力效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永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刚竹毒蛾菌株(邵武)〉白僵菌松毛虫菌株(邵武)。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低浓度的80%敌敌畏复合杀虫剂对刚竹毒蛾2 ̄3龄及5 ̄6龄幼虫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杀虫剂的效果均高于单一生物制剂,其最佳组合为白僵菌松毛虫菌株(永安)孢子浓度为  相似文献   

5.
为摸索鞭角华扁叶蜂允许为害指标和抽样技术,通过摘叶模拟危害测定其允许为害水平,并开展了鞭角华扁叶蜂的生活史、食叶量、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筑土室变为预蛹越夏、越冬,幼虫为害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虫龄为7龄,滞育期幼虫长达290~330 d。饲养观察幼虫平均食叶量为3.64 g/条,取叶量集中在5~7龄幼虫占总食叶量的84.26%。柏木鲜叶量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W=551.477 2+360.599 6D+58.947 2D2。摘叶模拟危害各失叶强度的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失叶强度35%、50%与对照相比,在胸径、树高生长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材积生长量方面呈显著差异,失叶强度50%时与对照差异显著,35%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据此,确定失叶强度35%为允许为害水平,以食叶量、鲜叶量来推算为害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利用繁殖量公式来推算滞育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成分为个体群,利用Iwao模型的α、β值和允许为害指标,确定抽样理论数和序贯抽样模式,对角线法、Z字形法和平行线法抽样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海燕650B轻型飞机防治森林虫害作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海燕650B轻型飞机,采用HY-1型风动式雾化器防治闽北丘陵林区松毛虫和刚竹毒蛾。利用简易沙土临时机场,应用GPS卫星导航仪定位近距离作业。作业航速110-120km/h,作业高度10-20m,喷洒溴氰菊酯和白僵菌生物制剂的混合剂,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75%奥美特乳油对防治棉花叶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5%奥美特乳油亩喷施45毫升,对防治棉叶螨效果达99.1%,综合防效可达96.4%。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舞毒蛾、天幕毛虫等杨树食叶害虫对林木的危害,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本次实验选用了苦参碱、蛇麻子素的植物提取液,还有Bt生物杀虫剂,以及天幕毛虫病毒分别对舞毒蛾幼虫、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杀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舞毒蛾幼虫、天幕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对舞毒蛾幼虫以蛇麻子素提取液的杀虫效果较好,达到了100%,Bt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也达到了98%(400×溶液);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杀虫效果天幕毛虫病毒在13天后以1.824×106和1.824×107较好,达到了75%以上.  相似文献   

9.
竹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近两年在我省德清、余杭、长兴、吴兴、安吉等县大面积发生,严重为害毛竹当年新竹,也为害淡竹、刚竹、早竹、哺鸡竹、红竹,甚至为害野生苦竹。竹螟以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发生多时,一株竹上有幼虫千余条,将竹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竹材质量及竹林下年出笋。竹螟在我省西部山区为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于7月底以前入土,结土茧越冬(极少数  相似文献   

10.
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随之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也不断扩大,以杨毒蛾为主的食叶害虫对杨树危害不断加重,局部危害严重。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就杨毒蛾的发生防治提出方法,供广大林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瘤黑粉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稀唑醇为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较好的药剂 ,在玉米心叶末期撒稀唑醇与辛硫磷复配的颗粒剂 ,对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效分别为 75 7%和 85 0 %。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系统能耗,提高太阳能系统的发电量和收益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辐射量控制的太阳能跟踪系统。采用太阳运行轨迹跟踪和传感器跟踪结合的方式跟踪太阳位置,同时用太阳辐射量传感器信号来判断是否执行跟踪,使跟踪条件更加精确。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所设定的跟踪阈值满足实际跟踪的要求,同时该跟踪方式相对固定摆放方式,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约30%。  相似文献   

13.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分别对采用氨水、碱和铵盐为催化剂生产食用焦糖色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氨水为催化剂,产率高达75%,反应速度快,以碱作为催化剂,产率为70%,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制动稳定性,结合汽车ABS控制原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建立ABS液压控制模型,以车轮滑动率和车轮角速度作为逻辑门限参数,设定门限值,通过液压调节装置实时控制制动力的大小,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拖滑。为验证设计效果,同时搭建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控制模型,在相同制动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逻辑门限控制方式的汽车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制动时ABS系统可以使车轮滑动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与未装ABS系统的单轮汽车模型相比,制动距离缩短了13.02%。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水力压裂已成为勘探开发低渗透油藏较为常用且相当有效的增产措施。针对具有启动压力影响的低渗透储层压裂井的不稳定产能预测理论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压裂井的初期产量影响较大。表皮系数越大,裂缝井初期产量就越低。随生产时间增长,表皮效应的影响逐渐消失。启动压力梯度主要影响压裂井的中后期产能,启动压力越大,产量下降就越快。因此,在进行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分析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983~1985年,在江苏省溧水林场对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针叶量、自然虫害和人工剪叶模拟虫害以及各种防治方法的效益等进行了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松毛虫自然为害与人工剪叶模拟处理对树木生长量的影响是趋于一致的。稂据松树损失针叶量与树木生长损失量的关系,提出了该地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维的激光方程组出发,详细地讨论了线型对第一激光阈值与第二激光阈值的影响。对两种特殊情况也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若干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BC2001生防菌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卵囊孵化影响,及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BC2001对线虫分散卵的相对抑制率达87.3%、对卵囊的相对抑制率达40.50%,而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2%;从显微结构上看,BC2001对卵和二龄幼虫的抑杀作用主要是通过菌体附着,引起卵和虫体内物质泡化聚集,最终消解。在人工接种条件下,BC2001菌在大田防治中对根结线虫虫口基数的相对抑制率达57.8%。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动力系统熵理论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荒漠化系统的不同演变状态,指出决定荒漠化状态演变的4个熵阀值和荒漠化发展中的2次突变,圈定出荒漠化良性发展的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荒漠化动力系统的熵理论模式.该模式为进一步量化分析荒漠化以及进行荒漠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