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PGE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固体K2CO3碱一步合成三唑酮,考察了二元溶剂,碱,PTC,不同滴加方式对三唑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三唑酮收率可达65.4%。  相似文献   

2.
杀菌剂三唑酮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三唑酮在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水果、蔬菜、草坪、花卉、树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三唑酮可用于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根腐病和水稻的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另外,三唑酮还是一种甾醇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与一些农药混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三唑酮刺激分生孢子产量、添加苯菌灵刺激营养生长以及添加曲里通X100限制菌落扩展,本文进一步优化了木霉菌的选择性分离与计数培养基。三唑酮能有效地抑制轮枝菌生长。在该培养基上青霉菌和曲霉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木霉菌以及相关的非木霉菌的毒性基础上,研制了更为可靠、有效的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适合于从非木霉菌含量高的样本,也适合于从木霉菌含量低的样本中计数、分离木霉菌。无论样本中木霉菌的群体大还是小,利用该培养基均能进行计数和分离。  相似文献   

4.
通过添加三唑酮刺激分生孢子产量、添加苯菌灵刺激营养生长以及添加曲里通X-100限制菌落扩展。本文进一步优化了木霉菌的选择性分离与计数培养基。三唑酮能有效地抑制轮枝菌生长。在该培养基上青霉菌和曲霉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测定了多种杀菌剂对木霉菌以及相关的非木霉菌的毒性基础上,研制了更为可靠、有效的木霉菌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适合于从非木霉菌含量高的样本,也适合于从木霉菌含量低的样本中计数、分离木霉菌。无论样本中木霉菌的群体大还是小,利用该培养基均能进行计数和分离。  相似文献   

5.
α-三唑基片呐酮与对氯苯甲醛缩合得92%的烯基三唑酮(3)(E/Z=0.77),3用溴/甲烷磺酸异构化得94%的(E)-烯基三唑酮(3a)(E/Z≥99/1),3a用硼氢化钾进行选择性还原得95%的Uniconazole(4)(E/Z≥99/1).4是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  相似文献   

6.
外源三唑酮对玉米幼苗某些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0-1000mg/L三唑酮溶液处理的玉米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均增加,细胞的相对电导率降低,气孔开张率降低,幼苗植株矮化,但地上部鲜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α-三唑基片呐酮与氯苯甲醛缩合得92%的烯基三唑酮(3)(E/Z=0.77),3用溴/甲烷磺酸异构化得94%的(E)-烯基三唑酮(3a)(E/Z≥99/1)3a用硼氢化钾进行选择性还原95%的Uniconazloe(4)(E/Z≥99/1)4是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于2003年5月19日至6月17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超微可湿性粉剂和3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在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办公楼前(A区)、化学实验楼前(B区)、水塘区教工宿舍周围(C区)、学院图书馆旁(D区)的九里香自粉病(Oidium sp.)进行药效防治试验。每区设70%甲基硫菌灵1000倍、75%百菌清600倍、20%三唑酮1000倍、0.2波美度石硫合剂、清水对照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喷药3次。每次喷药后第7d调查防治效果,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用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70%的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防治九里香自粉病,效果均优于生产上惯用的三唑酮、百菌清,平均防效达76%以上。  相似文献   

9.
提出测定杀菌剂三唑酮.铜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E-54(0.53 mm×15 m)色谱柱,以癸二酸二丁酯为内标物,在190℃柱温下测定了三唑酮.铜可湿性粉剂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30%,平均回收率为99.3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  相似文献   

10.
农药三唑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农药三唑酮有高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可以形成两类结合位点.用多点结合模型计算两类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1=7.89×10-4mol/L,K2=3.53×10-3mol/L.底物的选择性结合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对三唑酮呈现高度的选择性及识别能力.为在生物样品中选择富集三唑酮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产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福建省五一林场等5个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变异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产量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结实年分及无性系分株间也有一定影响。园址,坡向密度对产量影响也极为明显。因而选用结实能力强的优树无性系建园,选好园趣以及在种子园生长中后期及时去劣疏伐,是提高种子园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马尾松种子园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广西几处马尾松种子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马尾松种子园,宏观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微观经济效益,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7.99%和2.48%。实行园内间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历时三年,对贵州特有的美丽红山茶(CamelliadelicataY.K.Li)、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laYKLietChang)、小黄花茶(C.luteofloraYKLi)、狭叶瘤果茶(CnerifoliaChang)和野生油茶(ColeiferaAbel.)(广布种)等自然野生种类的结实与繁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为:1,成花自然结实百分率分别为40.3,30.0,22.5,20.8,45.6:成熟种子百分率为结实率的60.0,50.3,60.0,58.5,60.2;种子带病虫百分率为结实率的30.0,38.0,28.0,16.0,28.6:在原自然分布地林区设15m×15m样方统计种子自然萌发百分率,其平均数分别为3.0,2.5,3.0,2.5,8.6:而苗床播种出苗率则为86.2,90.076.0,76.1,85.4;2,受精不发育或不完全发育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得发育完全的种子百分率为50.0,60.6,30.5,30.0,46.5:3,五种植物的成熟种子在5~22℃,相对湿度≥60%的暗光或无光条件下30天均开始萌芽,最适萌发气温为17±1℃,最适前发湿度为70±5%,但同时播入土中的种子,极少数可延迟1~2年萌发.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是授粉、受精、发育生理与其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科学方法促进种胚发育,提高种子成熟率和种子活力,解决种子出苗整齐,培育壮苗等关键技术,在  相似文献   

16.
以2个小白菜品种南京长梗和抗热6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铝浸种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10~5000μmol/L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小白菜品种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5000 μmol/L的铝处理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萌发后,南京长梗和抗热605分别在100和1000 μmol/L的铝处理时根长、根重和茎重显著降低.10~100 μmol/L铝处理对小白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较小,但中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 μmol/L)显著增加了MDA含量和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随铝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小白菜种子萌发期较幼苗期有更强的耐铝性,不同小白菜基因型品种对铝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μmol/L)对小白菜的伤害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有关,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则有助于缓解铝毒害.  相似文献   

17.
以2个小白菜品种南京长梗和抗热6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铝浸种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10~5000μmol/L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小白菜品种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5000 μmol/L的铝处理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萌发后,南京长梗和抗热605分别在100和1000 μ...  相似文献   

18.
莲子蛋白的组成,溶性和品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昌干白莲莲子中含蛋白含量分数为24.94%,比其他30个品种的平均值高15%,其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符合卫生组织规定要求,盐溶球蛋白和水溶清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76.23%,醇溶蛋白仅占0.33%。主要蛋白亚基有8个,相对分子质量在98×10^3 ̄16×10^3之间,讨论了莲子贮存蛋白基因作为优秀蛋白基因材料的应用前景,还就其种子蛋白的贮存部位,含量,溶性及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论证了莲归属双子  相似文献   

19.
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鲜种仁中各成分的含量(w)为:淀粉40.72%、粗纤维24.55%、蛋白质4.93%、镁0.28%、钙0.21%、磷0.11%.种仁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和荔枝酸,分别为29%和28%;其次是亚油酸,为19%.这说明荔枝种仁是开发中老年保健食品的良好营养源.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种子雨、种子库和幼苗库几方面调查了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的动态规律及种子种群对群落的贡献.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7月至翌年3月,于8月初达到年高峰值;四川大头茶土壤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Ⅲ类型,野外条件下大头茶种子寿命不超过1年;种子种群对不同群落的贡献有极显著的差异,即大头茶纯林内仅有1.79%有活力的大头茶种子萌发并定居,而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内相应则有4.08%(仅指研究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