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析小城镇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研究和探索在我国进行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旨在为新时期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小城镇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价生态小城镇生态化程度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产业集群推动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小城镇功能建设应从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建设转变;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3.
1.日本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主要采取“末端治理”、“管端预防”的方式防止环境污染和控制生态破坏。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推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发展风起云涌。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循环型经济构想,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环保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的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确立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行动准则。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领  申洪涛  李致新 《科技信息》2012,(36):63+65-63,65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阐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生态循环型烟草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生态循环型烟草农业的主要驱动力,并探讨了开展循环型烟草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城镇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小城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从我国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出发,就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迅周  魏艳 《河南科学》2007,25(4):675-679
城区循环经济是城市循环经济的具体承载,是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试验平台、重要实践区域,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对循环经济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是在城区范围内,对各产业的不同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发展循环型三产、二产和城郊农业.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综合分析评价,其主要对策包括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城区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容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城市经营成本问题、人力资源转化问题、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增长空间控制问题;同时也要将构筑可持续发展度量体系、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循环型社会体系和建立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等具体的内容统筹规划,从而使城市的生态设计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彩霞 《甘肃科技》2012,28(16):9-10,64
甘肃省平凉市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服务业,重视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探索出了一套颇具成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加快小城镇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木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实例,着重阐述了我国东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讨论了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应如何从区域城镇体系出发,挖掘自身发展潜力,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小城镇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都安山区少数民族经济打破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选择一种生态条件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效益明显、有利于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城镇化模式。发展这种生态型小城镇要在建设重点集镇和创业园、引导人口集中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目的、原则和内容;建议采用水、大气环境质量等八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一个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是源于浙江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鉴于浙江省的成功经验,本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浙江省77个省级特色小镇(有些小镇可能降级了)的网络位置特征。采用特色小镇间用共有的主导产业建立联系进行模型构建。通过计算整体社会网络密度和度数中心度、紧密中心度和间距中心度指标来分析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小镇产业布局趋同、信息经济产业等重点产业的中心度较低等特征。针对这些现象文章结尾针对性提出小镇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测度,对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南泉镇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391hm2。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供水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合中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城镇供水系统中水源污染日趋严重、供水设施建设不完善、供水规模偏小、用水量预测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建设,不仅要开展供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的水质安全,还应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合理的供水方式、选用经济适用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管网建设以及合理选定用水量定额,并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中,逐步开展区域供水模式,从而保障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实际,对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四化”标准、“三战略”选择及两者政策的结合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广西典型石山区河池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池各县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持续发展协调度区分其可持续发展类型。结果在小城发展的评价系统中,宜州、河池的综合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6.47和65.28,凤山、巴马、东兰位居后三位,其中河池市的中心城区金城江区已发展为中心城市,宜州的庆远镇也已发展为次中心城市。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发展总体上十分落后,但是河池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协调。河池市的小城镇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沿交通干线、围绕地方优势资源或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城镇要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城市经济建设的腾飞,尤其推动了遍及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大多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对生态建设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的情况,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众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给小城镇的综合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六安市地处安徽省西部,皖西周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般小城镇建设存在的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建设、以及规划发展等方面问题的探讨,寻求解决皖西地区小城镇生态建设和规划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生态型用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过度地以经济指标作为指导而产生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缺点,提出了小城镇功能分区应该同自然生态分区融合的理念。明确了限定生态分区的自然生态因子特征,介绍了生态分区的步骤和方法。以居住用地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功能用地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功能用地同生态用地结合的过程,并结合图例解析了两者融合的步骤。阐明了两者融合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有序转移,将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使小城镇成为联系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的桥梁,形成对周围农村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