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赖派是日本文坛上一个特殊的文学流派。而太宰治是无赖派成就最高的作家。本文以太宰治的生活背景为中心,通过回顾影响太宰治成长的几个重要因素和作家平生享有最高成就的作品,来找出作家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生命真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过去 ,人们习惯于把南社称做诗的文学社团 ,而不知道它还有丰富的小说内涵。南社的小说作家主要有五位代表。他们的小说成就代表了民国初年中国小说界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民国初期的小说 ,就是南社的小说。南社的小说作家 ,有的后来成为了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 ,这是很自然的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之一 ,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 ,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坏。他们在小说创作上 ,做过一些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写出了一些好作品。现在应当给他们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肯定他们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生死观来浅析日本作家的自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既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有东方文明的传统,但日本自杀作家之多却是惊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获奖后的第三年自杀,震动了世界文坛.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百年来自杀的作家很多:北村透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牧野信一、太宰治、田中光英、三岛由纪夫等.这一方面根源于资本主义与有创造精神的作家的对立,另一方面也和日本作家独特的生死观有关.  相似文献   

4.
蔡超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59-62
1939年,正当日本大规模发动侵华战争之时,太宰治创作发表了《叶樱与魔笛》,将他反对战争、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寄托到"魔笛"上。不仅如此,太宰治还将"魔笛"与神灵联系在一起,以此表达他对神灵的无限崇敬和向往。  相似文献   

5.
<盛开的樱花林下>作为战后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坂口安吾的名篇,其象征意义是极为深刻的.小说中既美丽又阴森的盛开的樱花林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日本国家体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主人公山贼是战败后面临抉择的日本国民的象征,美丽女人则是需要重新审视的日本传统道德、传统价值观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周杭 《科技信息》2013,(36):85-85
在日本文学界有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蔚然成风的作家自杀现象。在他们的作品中,自杀成为了一件神圣且体现日本之美的事情。例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其中川端康成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是什么原因让文学巨匠川端康成走上自杀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7.
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读《奔跑啊! 梅洛思》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沛 《科技信息》2008,(21):139-139
对太宰治的短篇小说《奔跑啊!梅洛思》(“走れメロス”)中的主人公梅洛思的作为持肯定态度的读者是大多数的,但笔者欲以文中实例颠覆这一观点,重塑梅洛思的自我中心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8.
卜小恬 《科技信息》2011,(18):I0131-I0131
《奔跑吧,梅洛斯》是太宰治中期作品的代表作,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梅洛斯,国王,赛里努蒂鸟斯,而梅洛斯是第一主人公,本文试对作品中的梅洛斯的人物形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学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新感觉派”作家,他的创作谬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化中,同时,又不断地吸取西方学的营养,写出了《伊豆舞女》、《雪国》、《千只鹤》、《名人》、《古都》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0.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一位兼长诗词的作家,他的词作在当时“花间派”中是成就较大的,同其它花间词人相比,韦词在抒发感情和语言表达上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文坛上为词的发展和风格的多样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梅菊 《科技信息》2009,(6):129-130
Jane Eyre is set during the Victorian period, at a time where a women' s role in society was restrictive and repressive and class differences distinct. A Charlotte Bronte as a governess was one of the only few respectable positions available to the educated but impoverished single women. Not only is Jane Eyre a novel about one woman's through lie, but also Bronte conveys to the reader the social injustices of the period, such as poverty, lack of universal education and sexual inequality. Jane's plight and her "dependant" status is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2.
张凤丽 《科技信息》2012,(19):176+171-176,171
简·爱,夏洛特·勃朗特《简·爱》里的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独立和平等两大原则,她的这种爱情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早期的童年生活。本文将着重从简·爱童年时期的遭遇分析简·爱对爱、独立和平等的渴求。  相似文献   

13.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作,小说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既自卑又自强,运用美国现代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探讨分析了简·爱的自强,源于她内心的自卑,而这种自卑则来源于她t童年受到的来自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Cong Xiao-fu 《科技信息》2007,(12):109-110
Charlotte Bronte,the greatest English realistic woman writer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As a member from a literary family,she created a very brave woman Jane Eyre,who defended her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and finally gained equality and love through her own strugg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this typical figure,described the deep-touching story.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与萨克雷分别塑造了家庭女教师形象 :简·爱与利蓓加。这两个人物形象同中有异 :她们所处的时代 ,社会出身 ,人生道路大致相同 ,但在褒贬色彩和形象内涵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异性则主要是由于创造形象的作家萨克雷与夏洛蒂·勃郎特性别不同造成的。作家性别的不同会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性地将绘画元素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在《简·爱》中 ,她就独具匠心地运用了红白黑三种颜色来强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就三色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分析其表现出的多种作用和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7.
Maybe life itself is a endured suffering.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special and unreserved woman who has been exposed to a hostile environment but continuously and fearlessly struggling for her ideal life. It is interpreted as a symbol of the independent spirit.Through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realized her own dream and life pursuit.There she was the master of her own fate.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两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丁为世界文学画廊塑造了两个"灰姑娘"的形象——简.爱和伊丽莎白。通过对两者的身世背景、性格特征、爱情态度的比较来揭示这两个经典爱情模式中的"灰姑娘"形象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我国国内有多个译本,其中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于1997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对胡建华先生的译本从细节的错译、误译、句子的翻译及语言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物质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作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法国作家梅里美《嘉尔曼》中的女主人翁简爱与嘉尔曼,都以追求人格尊严与精神自由且极具反抗与叛逆精神的形象给当时乃至现在的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经久不衰。文章着重比较二者性格中平等自由和反抗叛逆精神的异同,并探索这种异同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