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鱼藤素(Deguelin)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将不同浓度(0、10、50、100、500、1 000 nmol / L)的鱼藤素作用于H9C2细胞24 h、48 h、72 h,应用CCK-8 法测定鱼藤素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0、10、50、100、500、1 000 nmol / L)浓度的鱼藤素作用于H9C2细胞24 h、48 h后,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Hoechst 33342 / PI 双染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鱼藤素(0、10、50 nmol / L)作用于H9C2细24 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100、500、1 000 nmol / L的鱼藤素作用H9C2细胞24 h、48 h、72 h后,能明显抑制其存活率,10、50、100、500、1 000 nmol / L的鱼藤素作用H9C2细胞24 h、48 h后,能明显抑制其迁移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鱼藤素在低浓度时便可以诱导H9C2细胞凋亡。可见鱼藤素能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来抑制H9C2细胞的生存活力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与分析牛磺酸干预对高糖培养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具体机制。通过将复苏的H9c2心肌细胞传至3~4代,分为以下三组:(1)对照组(CN):葡萄糖浓度为5. 5 mmol/L;(2)高糖组(HG):葡萄糖浓度为25. 5 mmol/L;(3)牛磺酸干预组(TAU):HG组基础上,加终浓度为40 mmol/L的牛磺酸。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Annexin-V/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表达量,并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显示:与CN组相比较,HG组H9c2心肌细胞经高糖培养48 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 0. 001),细胞TNF-α、MDA显著水平升高(P 0. 001),SOD水平降低(P 0. 001),胞内磷酸化p38水平亦升高(P 0. 001);加入牛磺酸干预后,与HG组比较,TAU组细胞凋亡率减小(P 0. 01),细胞TNF-α、MDA及磷酸化p38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 05),SOD水平升高(P 0. 01)。可见牛磺酸能够减轻高糖刺激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SOD水平,下调TNF-α、MDA水平,降低胞内p38磷酸化来实现对高糖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用量,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存活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均完成了规定的治疗周期,总有效率为78.85%,取得最佳化疗效果的疗程为2个疗程,复发率为11.54%,治疗后仅1例患者死亡.结论利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内,近期存活率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癌细胞株PC-9细胞、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PC-9/ER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分数、IC50和耐药指数;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厄洛替尼(0.1、0.2、0.3μmol/L)处理下PC-9、PC-9/ER细胞中miR-21表达量的差异;使用siRNA转染PC-9/ER细胞下调miR-21表达,检测不同浓度厄洛替尼调节下PC-9/ER细胞的生存分数变化.结果使用终浓度为10~(-2)、10~(-1)、10~0、10~1、10~2厄洛替尼的细胞培养基孵育48 h后,PC-9/ER细胞生存分数明显高于PC-9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算得到PC-9/ER细胞的IC50为(7.74±1.49)μmol/L,明显高于PC-9细胞的(0.11±0.0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C-9/ER细胞的耐药指数为69.93±18.40.随着厄洛替尼浓度的增加,PC-9/ER细胞的miR-21表达量明显提升,而PC-9细胞的miR-21表达无明显变化.使用不同浓度的厄洛替尼处理PC-9/ER细胞48 h后,siRNA-1组PC-9/ER细胞的生存分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中呈高表达,具有促进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喹喔啉酮为母核结构,在其N1位引入羧基,同时对C3位侧链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喹喔啉酮衍生物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候选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明显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2-(3-(4-羟基苯丙烯基)-2-氧喹喔啉-1(2H)-烷基)乙酸( 4d )展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93 nmol/L,与目前上市的epalrestat活性相当(IC50=83 nmol/L).另外,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 4d 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比较紧密.   相似文献   

6.
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B19H0/-2的结构和性质。利用不同杂化泛函包括PBE0、TPSSh、B3LYP和X3LYP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富硼硼氢团簇B19H0/-2进行了构型优化,得到一系列能量较低的构型,确定了B19H0/-2的最稳定结构均为平面Cs对称构型而不是长条状的平面双链带状结构。虽然它们与B0/-19的全局极小结构明显不同,但是可以由B0/-19相应的次稳定结构加氢生成。通过氢化热ΔE和吉布斯自由能ΔG的计算表明,氢化反应B0/-19→B19H0/-→B19H0/-2为放热反应,且B19H0/-2在热力学上均可稳定存在。另外,CsB19H-2(1)的ΔEGap为3.10eV,接近于C2vB-19(b)的3.13eV,预期极有可能被实验观察到。正则分子轨道(CMO)分析表明,最稳定结构CsB19H-2的离域π轨道与[10]环轮烯D10hC10H10和C2vB-19(b)的离域π轨道存在着对应关系,但CsB19H-2不具有芳香性。本文中在PBE0/6-311+G(d,p)水平下计算了阴离子B19H-2的垂直剥离能(VDE)和绝热剥离能(ADE),模拟了B19H-2的光电子能谱图(PES),以便于实验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探讨IL-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10例初诊未治、10例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血清中IL-12的含量.结果对照组的IL-12水平(58.96±38.11)ng/L与初诊复发组(初诊未治组与复发组的合称)(32.51±14.58)ng/L、缓解组(71.67±119.09)ng/L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2与AL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GLP-1组、H2O2+浓度10 nmol/L GLP-1组、H2O2+浓度100 nmol/L GLP-1组、H2O2+浓度1 000 nmol/L GLP-1组.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观察细胞骨架F-actin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H2O2组细胞骨架破坏明显,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加入GLP-1后,细胞骨架破坏受到显著抑制,ROS含量减少,凋亡率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2O2组p-m TOR表达降低,GLP-1可以提高p-m TOR表达,使蛋白水平趋于正常;加入GLP-1受体拮抗剂艾塞纳肽(9~36)后,GLP-1不能上调p-m TOR表达.H2O2作用后,CAT、SOD2和GPX1基因表达降低,而GLP-1可以逆转这些基因表达的降低.结论:GLP-1通过上调抗氧化应激酶对抗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且可能是通过活化m TOR通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M患者的HGF血清水平,观察其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以及β2 微球蛋白的关系。结果:具有较明显的贫血[血红蛋白ρ(Hb) <85g/L]、高钙血症[c(血清钙Ca2 +) >2 982mmol/L]和肾功能损害[c(血清肌酐CRN)≥176 8μmol/L]的MM患者,其血清HGF水平分别比贫血较轻[ρ(Hb)≥85g/L]、高钙血症较轻[c(血Ca2 +)≤2 982mmol/L]以及无明显肾功能损害[c(CRN) <176 8μmol/L]的MM患者明显增高,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 0 5 )。ρ(血β2 微球蛋白) >4mg/L组的血清HGF水平高于ρ(血β2微球蛋白)≤4mg/L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MM患者年龄、性别与血清HGF无明显关系。结论:MM患者的血清HGF水平与MM患者的贫血程度、高钙血症程度及有无明显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有关,也与MM患者的血清β2 微球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nton和Fe0-类Fenton氧化反应处理含H酸结晶废母液,基于氧化还原电位(ORP)与铁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对两种体系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效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Fenton体系在H2O2投加量为140mmol/L,n(H2O2)∶n(Fe2+)为15∶1,初始pH值为2.0时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此时,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率可达79%,总有机碳(TOC)降低率可达50%;而Fe0-类Fenton体系则在H2O2投加量为140mmol/L,Fe0投加量为0.50g/L,溶液初始pH值为1.6时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此时,溶液COD降低率可达73%,TOC降低率可达47%.研究结果表明,以Fe2+作为催化剂处理H酸结晶废母液要比Fe0的处理效果稍好,且氧化剂H2O2的利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胃苏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88.2%,对照组87.2%,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前治疗组的Hp感染率为62.7%,治疗后Hp清除率为8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方剂,特别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及多支病变组(9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ys C检测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ys C水平的差异及Cys C与冠状动脉照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5±0.32)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28±0.20)mg/L(P<0.01)。(2)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支病变组r=0.78,P<0.01;单支病变组r=0.75,P<0.01)。结论 Cys C水平检测能预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Cys C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以及其与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并收集同时期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人群的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的CRP浓度为(23.85±7.22)mg/L,相对于健康人群的(6.64±3.17)mg/L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RP水平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CRP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83%,低表达CRP组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728).GCB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NGCB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进行CRP检测能够反映其疾病变化,并且能够应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分期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观察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以及RBP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ys C的含量分别为(2.97±1.06),(0.95±0.62)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BP的含量观察组为(105±30.5)mg/L,相比于对照组的(38±10.3)mg/L明显升高;单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ys C 84%、RBP 76%,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0%,和单项指标相比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两项指标研究发现:血清Cys C和尿RBP的含量呈正相关(r=0.921,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Cys C和RB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RBP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单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SPF级KM和NHI小鼠血清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值。方法 TC测定采用酶法 (终点法 CHO PAPMethod) ,TG测定采用酶法 (终点法 GPO PAPMethod)。结果  (1)雌性KM小鼠血清TC和TG值分别为(2 5 5± 0 4 5 )mmol L和 (0 96± 0 2 0 )mmol L ;(2 )雄性KM小鼠血清TC和TG值分别 (2 80± 0 4 5 )mmol L和 (0 78±0 17)mmol L ;(3)雌性NIH小鼠血清TC和TG值分别 (3 74± 0 5 6 )mmol L和 (2 19± 0 81)mmol L ;(4 )雄性NIH小鼠血清TC和TG值分别为 (4 2 3± 0 77)mmol L和 (1 4 4± 0 5 5 )mmol L。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品系的小鼠间的血清TC、TG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性别及品系对小鼠血清TC、TG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导盲犬在恐惧性测试中心率变化规律,为导盲犬的前期筛选提供行之有效的行为学方法和生理依据。方法对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提供的28 只培训成功的导盲犬和32 只培训失败的淘汰犬进行恐惧性测试。同时收集到32 只犬的心率,其中导盲犬16 只,淘汰犬16 只。分析恐惧性测试中注意力及主动探索两个行为变量评分以及心率变化规律。结果恐惧性测试中导盲犬的注意力和主动探索行为变量得分均显著高于淘汰犬( 注意力: 导盲犬组: 3. 32 ± 0. 18,淘汰犬组: 2. 34 ± 0. 18,P < 0. 01; 主动探索: 导盲犬组: 3. 32 ± 0. 24,淘汰犬组:2. 34 ± 0. 18,P < 0. 01) 。恐惧性测试中检测到的导盲犬组与淘汰犬组的心率值均显著高于各组相应的静息心率( 导盲犬组: 测试心率: 116. 76 ± 11. 11,静息心率: 100. 38 ± 12. 71,P < 0. 01; 淘汰犬组: 测试心率: 124. 83 ± 15. 57,静息心率: 98. 41 ± 12. 38,P < 0. 01) 。对恐惧性测试中心率与静息心率的差值( △HR) 分析发现,淘汰犬组的差值显著高于导盲犬组( 淘汰犬组: 26. 42 ± 3. 68; 导盲犬组: 16. 38 ± 2. 03,P < 0. 05) 。结论相对于淘汰犬而言,导盲犬在恐惧性测试中心率与静息心率的差值较小,这表明导盲犬的情绪相对比较稳定,可能与其能更好地控制恐惧情绪有关。本研究为导盲犬的早期筛选提供科学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后,雏鸡血清IgG含量的变化,用8×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感染10日龄雏鸡,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2,3,4,5,6,7,8,12,15天鸡血清中的IgG,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的IgG做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盐析产品纯度较高。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含量,感染前IgG含量是(1.07±0.05)g/L,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14日龄)达到峰值(1.90±0.07)g/L,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16日龄)达到最高值(2.31±0.07)g/L,感染后第12天(22日龄)对照组和感染组降到最低值,分别是(1.35±0.17)g/L和(1.32±0.05)g/L,感染后第5天(15日龄)差异显著(P〈0.05),第6,7天(16,17日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天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腹水型H22 肝癌皮下移植小鼠的生存期及环磷酰胺的影响。方法将H22 肝癌腹水瘤细胞接种 于BALB / c 小鼠左侧腋窝皮下,5d 后按肿瘤体积随机分成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50 mg / kg,每周2 次。观察小鼠一般临床表现、成瘤时间、成瘤率、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肿瘤体积及生存时间。 结果H22 皮下移植小鼠成瘤时间约为5 d,成瘤率100% 。环磷酰胺组体质量、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 P < 0. 05) ,环磷酰胺组摄食量、饮水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增加的趋势。H22 皮下移植瘤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87 d, 环磷酰胺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13 d( 生命延长率30. 3% ,P < 0. 01) 。结论H22 腹水型肝癌皮下移植小鼠是一 种较理想的实体瘤模型,具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可用于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肿瘤药物影响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实验。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固溶态和敏化态Super304H奥氏体不锈钢在0.5mol/L H2SO4+0.01mol/L KSCN溶液中的晶间腐蚀性能.EPR结果表明,固溶态与敏化态的Super304H不锈钢均无晶间腐蚀倾向;相对而言,敏化态Super304H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高于固溶态不锈钢.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两种Super304H不锈钢的阻抗谱特征相同,敏化态不锈钢的电荷转移电阻值比固溶态低一个数量级,表明敏化处理后不锈钢抗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