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拟康氏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用葡萄糖(梯度浓度)纤维素双层平板选育,在含葡萄糖(4%)纤维素双层平板上获得一株葡萄糖浓度高达10%仍能产生纤维素水解透明圈的突变株UVⅢ,培养6d,干曲的CMC酶活,FP酶法和β酶活分别可达1145.7u/g,55.64u/g和24u/g,分别是出发株的2.4倍,3.4倍和12.6倍。  相似文献   

2.
沙沙  刘心怡  张玉林  邢翔 《河南科学》2019,37(7):1073-1081
以一株来自海鱼肠道的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诱变后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五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UV-30酶活最高,为0.082 1 U/g,较出发菌株(酶活为0.052 4 U/g)提高了56.68%.通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1.25%,蛋白胨6%,产酶温度30℃,起始pH值8.0,装液量30%,接种量2.5%.以此条件发酵,酶活可达到0.168 6 U/g,为出发菌株的3.22倍,酶活显著提高,为该酶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植酸酶高产菌株Pe0,初步鉴定为米曲霉.为了提高植酸酶活力,对Pe0菌株分别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处理,经初筛、复筛、遗传稳定性能检测,得到1株酶活相对较高、性状相对稳定的菌株Pe2#,酶活稳定在10.66U/mL,较原始菌株提高到3.34倍.另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接种量为4%,最适pH为5.5,最适培养时间为6.5d.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正交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5g/L,蛋白胨质量浓度为4g/L,(NH4)2SO4质量浓度为2g/L,MgSO4.7H2O质量浓度为0.1g/L时所得菌株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8种添加物辅助单、双酶水解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效果和规律。结果表明,在8种外源物中,添加Tween-80对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水解的促进作用最佳,可显著提高酶水解得率和酶活的稳定性。在底物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0 g/L、纤维素酶用量为15.0μmol/(min.g)、β-葡萄糖苷酶用量为30.0μmol/(min.g)的条件下,添加4.0 g/L Tween-80反应48 h,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总还原糖的酶解得率分别达到86.85%和93.45%,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7.34%和9.59%,其中可发酵性葡萄糖占总还原糖的92.94%。进一步考察该酶解条件下的蛋白质和酶活回收率,结果表明:添加Tween-80后可溶性总蛋白质的回收率提高了56.83%,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6.87%和40.04%。  相似文献   

5.
灰绿曲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野生菌株-灰绿曲霉XC9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氯化锂﹑甲基磺酸乙酯(EMS)等物理化学诱变剂多重诱变处理,获得了抗葡萄糖阻遏的突变株E2-26﹑E5-65﹑U6-31和EU7-22,其CMC酶活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至1.7、1.4、1.3、2.0倍.突变株经PDA斜面接种传代5次后产酶性能仍然保持稳定.变株的菌丝、孢子颜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突变株EU7-22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出发菌株XC9作了发酵性状的比较,发现其产酶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BF—7658为出发菌株,通过自然分离,从1200株菌株中获得一株高产菌株HIB22,摇瓶酶活为440u/ml,经6次传代后仍保持原有性状。用7500立升和10000立升发酵罐进行21批扩大试验,平均酶活355u/ml,其中8批稳产试验平均酶活397u/ml。单罐最高酶活520u/ml。  相似文献   

7.
从采集的家庭污水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暂定名为假丝酵母(Candida sp.Jw4)的菌株.该菌株在含油的筛选琼脂平皿上生长良好,具有丰满的假菌丝.最佳产酶条件是:发酵培养基(g/L)为菜籽油30,玉米浆30,酵母粉2,K2HPO4 5,MgSO4*7H2O 1和CaCl2 0.2,pH 6.5,28 ℃.Jw4脂肪酶活力最适温度为42 ℃、最适pH 8.2.Jw4既可利用植物油也可降解动物油.在菜籽油(皂化值174.74)为250 g/L或猪油(皂化值185.10)为250 g/L的反应液中,加入粗酶液,分别使反应液酶浓度为10 u/mL和20 u/mL,pH 8.0~8.2,40 ℃通气振荡120 h,菜籽油和猪油分别脱脂达80%和73%.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不同木质纤维素类为碳源(质量浓度均为10,g/L)诱导里氏木霉Rut C30产酶,通过测定诱导过程的产酶曲线,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诱导碳源时,各酶组分的产酶水平最高,诱导120,h后纤维素酶滤纸酶活、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1.53,FPU/m L、0.61,IU/m L和72.86,IU/m 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玉米芯水解过程中糖的组成及变化,可检测到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以及纤维二糖等寡糖.诱导产酶实验表明单糖中只有半乳糖可诱导纤维素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从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采集土样,通过植酸钙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维生素C-硫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法测定植酸酶酶活复筛,共筛选到5株产植酸酶的霉菌,对这5株菌株进行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高产植酸酶突变株NTG-506,酶活达到112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2倍.突变株NTG-506在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在装液量60 mL,接种量2%时,培养4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124.5 U/mL.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5℃,经50℃处理10 min后剩余酶活为原来的57%.  相似文献   

10.
以米曲霉2197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6、0Co-γ射线、亚硝酸、微波及离子束交替进行的复合诱变育种技术,通过平板初筛、固体麸皮初筛、固体麸皮复筛,获得一株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ZLF 13,并对其进行了生活力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ZLF 13生长代谢旺盛,营养要求低,遗传稳定性好,产酶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6.4倍,达946 u/g.  相似文献   

11.
饲用复合酶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诱变复合酶产生菌黑曲霉筛选得到一突变株JW001,该菌株可同时发酵产生高活力的多酶系,其中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8 379 u/g和6 472 u/g,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22%和92%.优化确定了曲盘固体发酵工艺,并进行了复合酶动物应用试验,试验表明黑曲霉JW001菌株发酵生产的饲用复合酶制剂对不同畜禽均有很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areafamilyofintracellularbiopolymerssynthesizedbymanybacteriaascarbonandenergystoragecompounds[1,2 ] .AttemptshavebeenmadetoproducesomeofthePHAsforapplicationasbiodegradableplastics[3 5] .PHAscanbebroadlydividedintotwog…  相似文献   

13.
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An-1经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处理后,采用显色平皿法及液体培养筛选,得到一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菌株An-1.15,其产酶能力比An-1提高90%。同时研究了周期变压操作对固态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产酶的影响。当变压范围为0~0.15MPa,选取适当变压周期时,黑曲霉木聚糖酶酶活以干料计高达3690IU·g-1,比静止固态发酵高38%。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He-Ne激光器对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变化,存活率随之变化,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均由正突变率决定。在最佳照射条件(19 m W,16 min)下,得到稳定的阳性突变株BH4。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 g/L的分批培养中,突变株每克葡萄糖的最终产氢量为260. 7 m L,比野生菌高出28. 9%。酶测定显示,诱变后氢化酶活性增加,这可能有助于提高产氢量。此外,研究了分批培养物中突变体BH4及其野生菌的动力学,其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 g/L。动力学参数还表明,突变菌比其野生菌具有更强的产氢能力。说明该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产氢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菌白木耳为试验菌种,通过斜面、摇瓶培养及深层发酵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培养阶段的基质组成。其结果得出,种子摇瓶培养基(g/100ml):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0.2%、KH_2PO_40.15%、MnSO_40.01%、CMC-Na1%。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汁1.5%、玉米粉2.0%、麸皮3%、KH_2PO_40.2%、吐温-80为0.1%,其发酵产物菌丝体中所含粗多糖达13.23%,蛋白质含量为32.83%、氨基酸为19.75mg/100g干菌葡萄体,必需氨基酸为7.67mg/100g干菌丝体。  相似文献   

17.
验证了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比固体琼脂平板法更具有良好的厌氧性能,能准确地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研究,L9(33)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胰蛋白胨10,葡萄糖8,酵母膏4.用此培养基在37℃培养24 h,活菌数可达4.1×108 mL–1.培养基中添加K2HPO4 5 g/L、MgSO4.7H2O 0.2 g/L、MnSO4.H2O 0.2 g/L、CaCO3 1 g/L培养32 h时,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8.
苜蓿根瘤菌突变株JH66菌体生长最适培养基为:蔗糖5g,牛肉膏1g,蛋白胨1g,K2HPO40.0.5g,CaSO40.2g,Na2MoO40.01g,H2O1L,pH7.0.培养1d后,补加葡萄糖至聚β-羟基丁酸(PHB)积累最适碳氮比为15:1,继续培养1d,干菌体PHB含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 240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 ℃培养11 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 003 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相似文献   

20.
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CM1553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一株耐高温L-乳酸高产突变菌GX-6.在47℃,分别以葡萄糖和木薯淀粉为底物,研究GX-6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情况并考察GX-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发酵56h的L-乳酸产量达到11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