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ABR-SSFW)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 -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42.8%,34.67%,41.97 %6;当HRT小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N,TP各项的去除率都有明显下降.在对COD的去除中ABR发挥的作用较大,占到了60%以上;在对NH3-N,TN,TP的去除中,SSFW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城市高污染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主要在滤池中完成,氮、磷则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磷的去除效果有少许影响,碳源不足限制了脱氮效果,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稳定,出水中COD、TP、NH4+-N、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9、0.38、1.44、16.38 mg/L,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表径流人工湿地生态处理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该生态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4%-79.1%、TP81.8%~8413%、TN64.9%-69.8%、SS93.8%-94.7%;其中人工湿地对其进水中污染物CODcr,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7%-64.8%、73.4%-75.6%、43.2%-48.4%、60.3%-66.4%,污染去除负荷达到COD0.01kg/(m^2d)。在无雨期该生态系统可以处理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实现削减污染和保持系统稳定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射流充氧-生物滴滤塔组合工艺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对滤塔内填料组成、回流比、负荷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组合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复合多层填料、最佳回流比为1∶2,有机负荷参数控制在0.5 m3/m3·d以内、最佳水力负荷为1~3 m3/m3·d,在此参数运行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0.1%和76.4%。  相似文献   

5.
黄鹤飞 《科技资讯》2014,12(24):123-124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本实验对比分析了夏季、秋季和冬季气候条件下以浮水植物水葫芦、水鳖为主体的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中COD和BOD5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类人工湿地在种植第一年的秋季和冬季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分别为50.7%和28.0%,相应的BOD5去除效果分别为74.3%和25.0%;在种植第二年的夏季、秋季和冬季,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3.0%,61.7%和20.0%,而相应的BOD5去除效果分别为78.0%,76.4%和74.5%.实验表明季节温度对人工湿地处理COD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生活废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种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采用ABR(厌氧折流板)酸化反应器-两级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BOD5、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98%、29%、和64%,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适用于南方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分散处理.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对洱海湖滨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和湖滨带湿地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湖滨地区2.77Km^2示范区农业非点源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碎石床人工湿地系统对示范区生活及禽畜养殖污水进行处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在高水力负荷(62~103cm/d)条件下,各湿地出水水质较好。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97%、50%~87%和78%~94%;对COD、TN和TP去除量分别为10.6~140.2、0.9~104.3和0.27~3.3(g/(m^2.d))。试验示范运行结果还表明,湖滨湿地对减少农灌排水及降雨径流水体中氮和磷的负荷、消耗营养物质并截流水土流失中的泥沙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对SS、NH4-N、K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7%~81.8%、60%~68.9%、53.8%~57.7%和76.5%~84.5%。对有机物也有明显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人工湿地是一种适合应用于发生在农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工艺方法。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成本低,维护技术低的技术特点,因此,在洱海流域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址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建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包括经改良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用于当地冷水鱼养殖业排放的养殖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湿地系统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57%和66%,复合湿地的整体去除率大于使用一种单独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自然湿地系统中,TP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人工湿地系统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复合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率和TN、TP的去除率具有相关性,而TN、TP的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复合湿地系统结合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特点,是对冷水鱼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湿地类型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潜流、垂直流和组合工艺,通过收集其所在地、占地面积、工艺流程、几何尺寸、填料、植物、进水浓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及重铬酸盐指数(CODCr,简称COD)、高锰酸盐指数(CODMn)、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去除率,构建了处理污染河水的各类型人工湿地资料库,并总结了各类型湿地在国内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湿地类型应用特点.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用t-test和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流及组合工艺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表面流和水平潜流,各类型湿地对TN、NH4+-N、TP等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垂直流及复合垂直流对TN、TP去除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 MBR及其组合工艺,并阐述了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为MBR工艺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MBR工艺处理进水变幅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时,对COD和氨氮去除率高且出水稳定,去除率分别在68.3%、79.9%以上;A/O+MBR工艺适用于处理含氮量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对氨氮、TN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MBR与人工湿地组合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对氨氮、TP的去除率分别在85%、70%以上;A~2O+MBR工艺适合处理氮磷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硅藻土强化ALB工艺对重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硅藻土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ALB工艺能较好地提高出水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各项水污染物质去除率随硅藻土投加量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适投加量为30 mg/L,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均达到了排放一级A标准,总磷达到了排放一级B标准。硅藻土作为ALB工艺的混凝剂经济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A2/O工艺流程、原理及特点和工程设计要素,并考察了该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用中的效果,研究表明:污水厂 COD、 NH3-N、 TN、 TP 等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3%、73.2%、58.8%、93.6%,出水浓度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3.
复合填料地下渗滤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在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3.4%,98.2%和20.1%;在提高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5.4%,79.1%和26.9%;在添加碳源条件下运行,分别为88.9%,88.5%和55.7%.说明草炭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提高TN的去除率,而出水水位的提高,可促进系统内厌氧环境的形成从而有利于TN的去除,但同时也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TN的去除效果,使系统出水TN质量浓度由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的22.8mg·L-1下降到14.2mg·L-1,且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因此,影响该系统去除TN的关键因素是碳源的缺乏.  相似文献   

14.
在高、低碳氮比情况下,探究A/O-MBR现场工艺中污水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率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进水碳氮比升高,出水中总氮去除效率由(44.1±8.9)%提升至(78.5±7.9)%,总磷去除效率未受影响。差异性代谢产物分析表明,提升碳氮比能够增强菌群的氨基酸代谢功能,同时促进核黄素的生物合成,共同提升污水中氮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开展人工地质体的长管试验和基质级配试验,检验人工地质体处理污水可行性和达到最优净化效果所需粒径组合与合理填料厚度。长管试验模仿反滤层结构,以石英砂和大理石砂等为填料组合多孔介质人工地质体,采用多阶梯设计,结果显示对COD、TP、TN、NH4+-N的有效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24.11%、61.23%、46.99%和81.79%。级配试验采用3级处理单元串联方式构建人工湿地试验平台系统,以石英砂、石灰岩颗粒和砾石为填料,按照不同基质配比和组合形成6组对照试验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号试验组对TP和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2.86%和64.59%;3号试验组对TN、NH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9.51%和11.08%;试验结果表明填料为5~10mm粒径厚层砾石和单一粒径石灰石层颗粒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两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地质体反滤层设计对污水净化效果理想,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为速生常绿木本植物,它产生的茶树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工业.该文研究了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并与风车草浮床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8—12月,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污水净化能力较强,TN、TP、BOD5、CODCr、NH4-N和NO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39%、83.32%、84.96%、69.91%、72.53%和76.23%,分别为风车草浮床系统的87.55%、95.03%、97.48%、98.24%、88.73%和89.37%;在温度较低的1月,互叶白千层浮床系统对污水净化能力明显下降,TN、TP、BOD5、CODCr、NH4-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29.83%、61.33%、70.53%、49.89%、39.03%和53.84%,分别为风车草浮床系统的38.67%、68.24%、86.77%、77.70%、64.20%和65.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