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壳聚糖固定化技术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作为载体,对壳聚糖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以制成的固定化壳聚糖吸附水中Cu2+和Cr6+。结果表明:分别用2%(质量分数,下同)的海藻酸钠、(1%的聚乙烯醇+1%的海藻酸钠)、(1%的明胶+1%的海藻酸钠)固定壳聚糖,成球性及机械性能理想。比较了壳聚糖质量、pH值、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0.20 g壳聚糖与(1%的聚乙烯醇+1%的海藻酸钠)载体混合,溶液pH值为6.5,吸附时间为8 h,Cu2+去除率达99.89%;0.15 g壳聚糖与(1%的聚乙烯醇+1%的海藻酸钠)载体混合,溶液pH值为4.5,吸附时间为10 h,Cr6+去除率达98.64%。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藻酸钠,K-卡拉胶、明胶、PVA 4种载体对白腐真菌进行包埋,然后对包埋后的白腐真菌进行复活试验,通过对白腐真菌菌剂菌丝体生长的速度及浓密程度的比较来验证其复活率.同时综合保存效果、制备成本等来选择制备白腐真菌菌剂的优势载体.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在4种不同的载体中性质稳定,杂菌感染率减少.其中用PVA和海藻酸钠作为...  相似文献   

3.
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作为研究对像,采用交联-包埋的试验方法,以酶活力回收率作为评价的指标,选取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对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效果最好.再进行固定化条件单因素响应曲面试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壳聚糖的混合载体中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1%、壳聚糖-醋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4%,温度为40.20℃,交联时间为0.98 h.此时酶活力为112 400 IU/m L,酶活力回收率为66.18%.经过三次回收试验,酶活力回收率分别为65.61%、64.48%、64.16%.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对实验室分离纯化的黄单胞杆菌进行固定化,开展了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首先,确定了海藻酸钠浓度4%,菌悬液的添加量为5ml/100ml海藻酸钠溶液,向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活性炭粉末0.2g/100ml海藻酸钠溶液,有利于提高脱硫率;其次,固定化过程中钙化液的浓度3%,钙化时间6h;第三,用己二胺溶液对菌小球进行表面处理,可增强菌小球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3种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为原料,用内乳化凝结法分别制备出相应的海藻酸钙凝胶粒子,利用显微分析仪分析了它们的形状,并对海藻酸钙的一些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粘度的海藻酸钠是油溶性物质的优良载体,且粘度不同的海藻酸钠制得的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粒径不同,粘度越大,粒径越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玉米芯为吸附载体,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对红曲霉细胞进行吸附包埋固定化培养。对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钾、大米粉、不同初始pH值等条件变化对细胞红曲霉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表明:硝酸钾浓度为0 2%,米粉浓度为5%,培养基初始pH5 5时,通气量为75mL/500mL时产色素色价最高。包埋载体海藻酸钠的浓度为5%,固化剂氯化钙浓度为4%时,红曲霉的固定化粒子的机械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的方法比较了相同抑藻剂与不同载体组配后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以研究固定化抑藻剂对于藻类爆发水体修复技术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对于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而言,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及绿茶粉均有较高的抑制率;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比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粉的抑藻作用快5~24 h;单纯的海藻酸钠小球对ATDH01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PVA高分子棉片固定绿茶浸提液对ATDH01的抑制率与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浸提液接近.对于铜绿微囊藻(FACHB-905)来说,海藻酸钠固定化绿茶抑藻剂(浸提液或粉)对FACHB-905的抑制效果不如ATDH01.总体来看,海藻酸钠或者PVA高分子棉片作为固定剂制备的绿茶抑藻剂均可用于处理ATDH01赤潮,但是对于FACHB-905水华,本研究的抑藻剂及其固定化方式效果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好氧反硝化菌的环境耐受性和脱氮效率,采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稻壳粉作为载体对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颗粒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如下:固定化颗粒最佳配比为12%聚乙烯醇(PVA)、8%海藻酸钠(SA)、0.5 g稻壳粉和10 mL菌液;固定化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传质性,48 h的总氮(...  相似文献   

9.
以PP纤维为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海藻酸钠的存在下,采用紫外辐射引发,制备了PP纤维接枝BSA印迹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水凝胶(PP-g-PAM/CA MIP)。研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和海藻酸钠浓度对BSA吸附量和印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为1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5%时,PP接枝的印迹水凝胶对BSA有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乙烯醇作为有效微生物群固定化载体,海藻酸钠为成型助剂,通过聚乙烯醇-硼酸交联法制备固定化细胞,并探讨了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的特性.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是有效微生物群固定化的良好载体,聚乙烯醇-硼酸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呈球状,大小均匀,具有较好的脱氮生物活性、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抗溶剂酸碱度.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水凝胶为骨架, 结合壳聚糖和磁性Fe3O4,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MCSB)制备方法, 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制备效果的影响, 确定最优制备条件: CaCl2浓度为2.5 g/L, 海藻酸钠浓度为24 g/L, 壳聚糖添加量为5 g/L, 磁流体添加量为4.64 g/L。制备出的凝胶球表面光滑, 大小均匀, 纯黑色, 呈球形, 直径在2 mm左右, 具有顺磁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A)等手段对凝胶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MCSB的热稳定性良好, 凝胶球表面的活性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羧基等。吸附性能实验表明, 当MCSB用量为20 mg时, 对40 mL 25 mg/LCu2+溶液的吸附去除率为78.13%, 表明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是一种制备简单、效果良好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柠檬酸钠”三组分反向温敏凝胶体系的特性,向其中添加了海藻酸钠。通过粘度跟踪法考察了新体系在体温下的凝固特性,分析了凝胶配方、pH值对于凝固过程、凝胶强度的影响;研究了海藻酸钠的加入对小分子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加入提高了胶凝速度、凝胶强度及凝胶稳定性;体系在生理pH附近具有较快的胶凝速度和较好的凝胶强度;新体系对于小分子药物,尤其是亲水性强的小分子药物具有更好的控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以及特殊成形性,相对于其他吸附材料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染料、抗生素、农药、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文章介绍了海藻酸钠交联水凝胶、互传网络凝胶、海藻酸钠小颗粒吸附剂复合材料以及磁性复合材料吸附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海藻酸钠复合材料脱附后可以重复使用且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13C-NMR、IR、UV和Raman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海藻酸钠溶液-Co2+体系的溶胶—凝胶相转移过程,结合体系的光谱学分析对体系相转移过程中海藻酸分子链与Co2+的定位方式、分子链的结构与构型变化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溶剂行为进行了定性的剖析.结果表明,体系内部Co2+对海藻酸分子链的交联作用主要发生在羧基官能团上,并存在着自由Co2+与交联Co2+间的迅速的化学交换过程,而溶质溶剂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是体系凝胶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海藻酸钠在氯化铁溶液中的成球特性,制备海藻酸钠-铁(SA-Fe)凝胶球,并对废水中无机磷和Cr2O72-吸附容量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Fe凝胶球对溶液中的无机磷和Cr2O7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且SA-Fe凝胶球在对无机磷和Cr2O72-的吸附过程中优先吸附无机磷.相对于Cr2O72-,PO43-与Fe3+的结合具有优先级.SA-Fe凝胶球吸附无机磷和Cr2O7-2的等温吸附曲线都更加符合Langmuir型,吸附行为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凝胶球网络中的Fe3+与溶液中Cr2O72-和PO4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2(Cr2O7)3和FePO4,被吸附于凝胶网格中去除.  相似文献   

16.
初次报道了B-藻红蛋白(B-PE)分别与海藻酸钠和明胶形成超分子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通过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B-PE在水凝胶溶液中不仅保持其原有构象,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明胶包埋B-PE的效果要优于海藻酸钠,可使B-PE的光稳定性由20.2%分别提高到62.1%和37.8%;热变性温度由57.6℃提高到83.0℃和71.3℃。共振光散射法(RLS)的结果进一步证实,B-PE与凝胶产生了强烈的RLS信号,且与凝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B-PE与凝胶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形成了超分子复合物,提高了B-PE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We developed a hybrid scaffold and a bioreactor for cartilage regeneration. The hybrid scaffold was developed as combination of two components: a biodegradable framework and hydrogel-containing chondrocytes. We performed the MT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to compare the proliferation and viability of chondrocytes on three types of scaffolds: an aiginate gel, the hybrid scaffold, and an alginate sponge. Cells were encapsulated in 2% agarose gel. The bioreactor consisted of a circulation system and a compression system. We performed dynamic cell culture on these agarose gels in the bioreactor for 3 days.  相似文献   

18.
选用海藻酸钠(CA)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经富集培养的以反硝化聚磷菌为主的活性污泥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包埋菌体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沸石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包埋菌体量和沸石添加量这2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最佳包埋条件是:PVA质量分数为8%,CA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质量体积浓度为25g/L,沸石质量体积浓度为20 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19.
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新型共混膜: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量热扫描等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和吸水率.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