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集群知识系统是集群核心能力的主要源泉和载体。其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群的运行绩效和竞争能力。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集群知识系统的运行环境,并从结构、认知和关系三个维度分析了集群社会资本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出优化集群知识系统环境的具体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昊 《科技信息》2012,(9):460-461
知识是产业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知识能力的构建与发挥有助于集群企业知识的积累、更新和转化。将知识能力划分为知识资源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并着重探讨了知识能力在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对竞争力培育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高技术集群内企业伙伴选择机制的基础上,借助小世界网络理论与方法对企业集群知识共享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不同伙伴选择机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发现,核心能力互补机制是促进企业集群知识增长的积极因素;实力相当机制则会阻碍集群的知识增长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而信誉机制则会使集群中的企业形成不同派系,阻碍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4.
基于“融知发酵”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如何提高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借助仿生学的有关理论,从剖析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的核心环节入手,建立融知发酵模型,揭示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新的机理,并对产业集群中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进行了诠释,为产业集群如何依靠知识创新获得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产业集群研究都是基于产业集群中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它们均一地相互作用,以及在产业集群的知识创造过程中,机构比单个企业更为重要。然而,研究单个企业所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产业集群企业具有异质性。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引擎、集群与外部联系的"桥梁"以及集群的知识扩散源。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产品模仿、人力资源的流动、企业间的关系以及新企业的衍生等四种知识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6.
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在集群中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通过集群企业地位不对等下知识溢出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集群整体视角,并不是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集群收益越大,还取决于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对溢出知识的吸收能力。从核心企业视角,并不是政府奖励越大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越多,还取决于奖励的具体程度,只有足够的奖励才能促进核心企业增加知识溢出。从配套企业视角,配套企业并不是完全被动,也可以通过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知识共享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竞争内涵正发生重要的转变,竞争优势已不能完全凭借规模和成本的优势,知识逐渐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为了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管理与集群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知识共享模型提升集群竞争力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集群类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知识战略,并指出: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知识战略主要实施价值链分工下的竞争与合作战略,组装的生产网络集群实施模块知识下的信息共享战略,基于大企业的工业中心实施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知识共享战略,高科技集群则采用多样化的知识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对厂商学习与厂商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与厂商学习、知识积累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知识积累对产业集群创新具有双重效应,而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可以解决知识分工导致的创新难题。同时,对集群成员的知识基础与技术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长的知识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以知识视角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和宏观的产业集群层面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来提高对环境的响应能力 ,增强其竞争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产业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 ,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 ,从创新要素、创新过程两个角度分析创新活动的完成 ,最后对我国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型组织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能力(know ledge com petency,K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中国知识型组织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意采用知识管理提升竞争力的组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阐述了知识能力模型以及其中包含的3个主要构成部分:信息能力(in form ation com petency)、个人能力(peop le com petency)、组织能力(structure com petency)以及三者对知识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以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投入产出模型对知识能力建模,同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理论研究的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可为知识型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与员工培养、组织架构建设的平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金羽  孙晓雅 《科技信息》2012,(17):120-121
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SECI转化模型理论,从企业创新的层面分析了隐性知识得转化过程,进而探讨了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障碍,最后给出了促进企业创新中隐性知识转化的相应措施,使企业创新中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企业知识状态角度入手,提出了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动态循环过程。认为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必须不断对企业的知识状态进行优化,形成致力于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动态能力,才能有效地克服企业长期发展而带来的技术核心刚性,达到循环提升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目的,使企业在激烈变化的环境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是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隐性知识溢出是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并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效率。探讨了创意产业集群和知识溢出的特征,详尽分析了环境、溢出源、溢出方式等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组织与传统组织的知识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组织环境的巨变导致组织本身正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知识组织是在这一背景下所提出的关于组织性质的新概念,论文归纳了知识组织的3个基本特征,即以知识为核心资源,以知识为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和对知识的管理成为管理活动的焦点,提出,对于传统组织来说,“知识化”是应对挑战的唯一出路,其知识化的主要途径是:确立知识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大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并在要素投入的结构上进行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知识战略选择--战略管理的新命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知识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新的认识: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并将构成企业的长期的竞争优势,但并非所的知识都能给企业带来这样的优势,知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核心知识。先进知识和革新知识,只有对这三种知识正确积累或开发,才能分辨出外部知识缺口和内部知识缺口,在对这两种知识缺口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对应采取的知识战略作出了分析:开发还是利用,知识来源于内部还是外部?是采取进取型战略还是保守型战略?通过对两类产业中一次性博弈分析,得出: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企业应将进取战略作为最佳知识战略选择;而对于知识稳定型产业中的企业,采用偏保守型的战略是其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贸易竞争优势严重下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对知识经济特征引起发展中国家贸易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发展中国家由于知识要素的相对稀缺导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再以印度软件产业兴起为例,提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应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引擎”,实现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创建。  相似文献   

19.
Resources are the base and core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but current web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no structure and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reuse them and make them can be self assembled and developed continually.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ourse and text, the relation among knowledge points, knowledge units from three levels of media material, we can build education resource components, and build TKCM (Teaching Knowledge Combination Model) based on resource components. Builders can build and assemble knowledge system structure and make knowledge units can be self assembled, thus we can develop and consummate them continually. Users can make knowledge units can be self assembled and renewed, and build education knowledge system to satisfy users' demand under the form of education knowledg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