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对刺囊毛霉AS3.3450微生物转化甘草次酸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主产物,经分析鉴定是7β-羟基甘草次酸;最佳转化条件为培养温度27℃,底物加量为80mg/L,转化10d,主产物得率为875mg/g甘草次酸。刺囊毛霉AS3.3450能够专一性地对甘草次酸进行羟基化反应,这为研究甘草次酸药物开发及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分别在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取样,测定甘草子叶愈伤组织鲜重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NaCl的浓度低于85.5 mmol/L时,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第28 d时,85.5 mmol/L NaCl处理的子叶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41 mg/g,比未作NaCl处理的对照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1.31 mg/g)提高了7.83%(为0.10 mg/g),约为对照的1.078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后经HPLC检测,发现有3株能够产生紫杉醇,它们是XT5(Ectostromasp.)、XT2(botrytissp.)和XT17(Papulasporasp.),其紫杉醇产率分别是276.75μg/L、161.24μg/L和10.25μg/L.  相似文献   

4.
通过筛分到的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黄曲霉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的样品进行常规动物药效实验验证甘草发酵后的增效效果,HPLC结果表明甘草经黄曲霉HC-12转化作用后,甘草中的甘草酸水解为甘草次酸.动物药效学实验说明发酵后甘草的抗炎、镇痛活性较未发酵甘草有显著性提高,并且药效作用迅速.通过微生物对甘草中的甘草酸的转化作用,甘草的药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与甘草次酸合用的大鼠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鼠灌胃拉米夫定(1amivudine,简称3TC,25 mg/kg)联合甘草次酸(glycyrrhetic acid,简称GA,50 mg/kg)前后的药动学变化.wistar大鼠分别单次灌胃3TC,GA以及3TC+GA(25 mg/kg+50 mg/kg)后,于不间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处理后,采用HP...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甘草甙为例,利用萃取、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草甙进行了提取分离.液-固萃取条件为:水作为萃取溶剂,原料的质量浓度为40 g/L,萃取温度为90 ℃,萃取时间为2 h;液-液萃取溶剂选取正丁醇.将萃取后的产品经过两次层析纯化后重结晶,可实现甘草甙的精细分离.经纯化后的甘草甙选取最佳分析检测条件(流动相:3%的冰醋酸水溶液:乙腈=4:1;固定相:硅胶C18;流速:1 mL/min;波长:254 nm)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红外对所得产品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罗布泊胀果甘草中分离出的78个菌株中初步筛选出7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产碱性纤维素酶最佳优化条件的研究.碱性的胀果甘草内生芽孢杆菌菌株接种于CMC-Na为碳源,复合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分析研究菌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优化.通过从78株本实验室于2006年保藏的罗布泊胀果甘草内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胞外碱性纤维素酶的7株菌,其中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BLG-542.本研究主要以酶活力最高的菌株BLG-542为出发菌株进行研究.经过对产酶条件优化,获得了胀果甘草内生菌产碱性纤维素酶最佳配方培养基:D-木糖10g/L,复合蛋白胨10g/L,可溶性淀粉10g/L,酵母粉5g/L,K2 HPO4 1g/L,MgSO4 0.2g/L,NaCl 20g/L,Na2CO3 10g/L;实验产酶最佳接种量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37℃,最佳培养时间为48h,产酶最佳PH为9.0;菌种生长最佳PH为7.6,经过优化产酶条件纤维素酶活力从优化前的3.8U/mL提高到6.26 U/mL,是优化之前的1.8倍;该研究表明特殊生态环境的植物内生菌与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物质、酶类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除对内生菌酶的产生极其活性影响外,还影响着内生菌的次生代谢.该地区植物内生菌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选甘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5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9.
用稀硫酸、氢氧化钠及超声波辅助碱法对甘蔗渣进行乙醇化预处理,研究酸、碱的质量分数、温度、时间、质量浓度对甘蔗渣预处理的影响.在硫酸质量分数为0.8%、质量浓度为1∶25(g/mL)、温度为135 ℃ 的条件下反应4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7.81%(g/g);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9%、质量浓度为1∶8(g/mL)、温度为40 ℃的条件下反应15 min,经酶水解后糖质量分数为14.50%(g/g);超声波能够强化甘蔗渣碱预处理,处理液经酶水解后的糖质量分数达18.65%(g/g).  相似文献   

10.
用薄层色谱技术分离甘草提取液中成分后,再用扫描先密度法对甘草次酸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范彩玲  张海燕  周映霞  夏百根  董微 《河南科学》2010,28(12):1543-1545
为了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方法及影响提取产率的因素,以新疆乌拉尔甘草的粗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超声波法提取,以质量分数为0.5%的氨性醇为提取溶剂,所得的甘草酸粗品产率最高,达到35.4%.超声波法比微波法用时长,但操作简单、无需高温、耗能少,更适合实验室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金线莲品种‘红霞’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分析优良菌株产吲哚乙酸(IAA)的特性.采用组织培养、平板划线法和Salkowski比色法,筛选能够产IAA的金线莲内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种产IAA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从‘红霞’金线莲茎中筛选分离的内生真菌PJ3产IAA能力最强,产量高达106.7 μg·mL-1;经鉴定,PJ3为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真菌.PJ3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为:0.5 g·L-1硫酸镁,1.5 g·L-1磷酸氢二钾,1.5g·L-1磷酸二氢钾,10.0 g葡萄糖,15.0 g酵母浸粉,培养时间为132 h,培养温度为28 ℃,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1,装液量(体积分数)为28%.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菊苣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察了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菊苣酸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菊苣酸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为3~4mg/mL,pH值为3的菊苣酸原料液以2mL/min的流速上柱吸附,再用6倍量树脂体积 (6BV)的30%乙醇以1mL/min的流速上柱进行解吸。AB-8树脂柱饱和吸附量可达18.0mg/mL,解吸率达90.2%。经AB-8树脂吸附分离,产品纯度达20.2%,纯度比紫锥菊初提物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14.
试验中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元素测定,得出不同产地甘草最优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实验中以甘肃、内蒙古、山西三个产地的甘草为原料,用干法灰化及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所含的Fe、Mn、Ga、Zn、Cu、Mg六种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了干法灰化法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灰化时间、灰化温度、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和湿法消解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混酸种类、混酸体积、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对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测定元素含量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UV法研究不同比例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的质量分数. 采用95%乙醇对黄药子-当归配伍组合进行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测定黄药子及各配伍组合中黄独乙素及儿茶素质量分数. 结果表明黄独乙素和儿茶素分别在10~200 μg/mL及200~1 2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及92.8%. 黄药子单煎液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2.90 mg/g,儿茶素质量分数为0.78 mg/g,黄药子-当归以1:1,1:2,2:1配伍时,各组中黄独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19,2.04 mg/g,表明黄药子与当归以1:1比例配伍后,致肝毒性成分黄独乙素质量分数最低. 各组中儿茶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35,0.30,0.43 mg/g,即1:2的配伍比例中儿茶素质量分数最低. 结果表明当归的药味比例显著影响黄药子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这些质量分数变化或与当归与黄药子配伍后药效增强、毒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调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分别从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出230余株内生真菌,经薄层层析、紫外及HPLC分析初步筛选,确定有5株表现出产紫杉醇的特性,其中1株真菌产率较高,约为1 mg/L.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菌丝体生长和紫杉醇积累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低浓度乙酸铵(<0.01 mmol/L)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不利于紫杉醇积累;较高浓度的乙酸铵不利于菌丝体生长而有利于紫杉醇积累.较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和酒石酸铵(>0.05 mmol/L)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不利于紫杉醇积累;较低浓度的苯丙氨酸和酒石酸铵不利于菌丝体生长而有利于紫杉醇积累.亮氨酸对菌丝体生长和紫杉醇积累的影响很小;苯甲酸钠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和紫杉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真菌生物吸附剂对染料吸附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气中分离了一株高效脱色真菌,经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iumsp.).研究了该青霉菌菌体对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孔雀绿的生物吸附作用.试验考察了染料结构、菌体预处理方法和溶液初始pH值对生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孔雀绿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未处理菌体的吸附量为29.3 mg/g,而经过NaHCO3预处理后,效果最佳,达到35.3 mg/g.反应体系中的pH值对菌体吸附剂吸附染料影响很大,当pH值为5时,其吸附能力最大.吸附平衡试验研究表明真菌对孔雀绿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其最大吸附量可达555.6 mg/g.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虎杖中反式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其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9%乙醇为溶剂,53℃回流提取1.1h;此条件下白藜芦醇提取量为5.912mg/g,与理论值5.918mg/g接近。产物经红外和质谱鉴定为反式白藜芦醇(纯度99.8%)。考察了经分离纯化后的反式白藜芦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所得反式白藜芦醇具有抑菌活性,10h后质量浓度为0.125mg/mL的反式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80%,而质量浓度为1.00mg/mL的反式白藜芦醇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40%。  相似文献   

19.
采自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的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在由葡萄糖10g/L,蛋白胨5 g/L,酵母膏2 g/L,100%海水,pH为7.5的培养基(GPY)中能够产生真菌毒素青霉酸,产量为5.5 mg/L.在GPY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单萜α-蒎烯,能改变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含量,并显著促进该真菌产生青霉酸,产量可提高至29.15 mg/L.结果表明α-蒎烯在该菌的作用下主要得到系列氧化产物,并进一步发生氧化降解.单萜α-蒎烯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诱导子,引起微生物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变膜上酶系的活性,使代谢活动得到调控,改变代谢产物组成或产量,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上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内生真菌CH1 Geomyces sp.次级代谢产物乙基长春胺的产量,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查环氧合酶抑制剂萘普生、羟化酶诱导子过氧化氢、前体物色氨酸、色胺、马钱子苷及裂环马钱子苷对内生真菌CH1产乙基长春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19.0设计L_(18)(3~6)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各前体物和诱导子的质量浓度,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CH1发酵液中添加前体物和诱导子均对内生真产乙基长春胺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概率P小于0.05);当萘普生、色氨酸、色胺、马钱子苷和裂环马钱子苷质量浓度分别为8,100,95,105和25 mg/L,过氧化氢质量浓度为20μg/L时,能有效提高乙基长春胺的产量,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乙基长春胺产量可达5.09mg/L,与不加前体物质相比提高2.6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