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开发一种微生物转化法提高甘草中甘草次酸质量分数的制备工艺,为工业化生产甘草次酸提供新方法.以甘草内生真菌RE4及甘草内生真菌RE11混合液体培养转化处理甘草后,甘草次酸质量分数显著提高,经工艺优化后甘草次酸的质量分数提高到3.892 9 mg/g,是未经转化处理时0.128 3mg/g的30.34倍,采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及硅胶柱分离转化后的甘草样品,经分离后甘草次酸单体的产率可达2.03 mg/g,约为生药中甘草次酸的30倍.微生物转化甘草可以提高甘草次酸产率,具有工艺简单,能消耗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溴烷烃反应生成溴代烷烃酯;继而与对羟基苯甲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共合成得到6个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对羟基苯甲腈缀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和[(4-氰基苯氧基)-正辛基]-甘草次酸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有一定的抗增殖作用,其中[(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对人肝肿瘤细胞系Bel-7402也有中等抗增殖作用,其余化合物对所测细胞都没有抗增殖活性。[(4-氰基苯氧基)-正己基]-甘草次酸酯对测试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与阳性对照药5-FU相当,对正常肝细胞损伤较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猪牙皂中刺囊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优化猪牙皂中刺囊酸和齐墩果酸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盐酸浓度、盐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工艺参数对猪牙皂总皂苷水解的影响,以刺囊酸和齐墩果酸皂苷元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酸水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测定猪牙皂中刺囊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猪牙皂总皂苷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20%盐酸,盐酸用量80m L,水解时间2 h,水解温度90℃。在该条件下,刺囊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2.95 mg·g-1、49.09 mg·g-1;通过方法学的系统考察,建立了猪牙皂中刺囊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是控制猪牙皂内在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应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甘草次酸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一种应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方法测定甘草次酸及其对·OH(羟基),O2·-(超氧),ROOH(脂质过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的检出限为2.24×10~(-3)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94%(n=5)。同时,甘草次酸对3种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大小为:O_2~(·-)ROOH·OH,清除率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易于操作、灵敏度好、检出限低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甘草渣中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大孔树脂的选择实验研究,并由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实验及动态洗脱实验研究确定了HPD-722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甘草渣多糖的最佳条件,并以维生素C作为对照,对甘草渣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检测。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HPD-722树脂对甘草多糖的吸附率为73.25%,解吸率为86.59%,适合于甘草多糖的纯化;甘草渣多糖最佳分离条件为:上样液甘草多糖浓度4.12 mg/m L、上样量2 BV、上样流速2 BV/h,洗脱剂为50%乙醇,洗脱流速3 BV/h,洗脱剂用量3BV,在最佳条件下甘草多糖的纯度由纯化前的7.64%提高为51.65%;通过抗氧化性实验显示甘草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C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26.96%(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3.56%,总糖含量为14.05%。粗纤维含量为19.6%,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分别为28.24%(干物质),1.41mg/g,1.4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合成4种11-脱氧甘草次酸3,30双糖链皂苷。以苯甲酰基保护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为供体,在TMSOTf的催化作用下与11-脱氧甘草次酸C3位羟基和C30位羧基进行偶联,以较好的收率制备得11-脱氧甘草次酸3,30双糖链皂苷(6a,6b,6c,6d)。化合物均未见报道,结构经核磁共振(~1H NMR)确证,均为1,2反式构型糖苷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筛分到的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黄曲霉HC-12对甘草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的样品进行常规动物药效实验验证甘草发酵后的增效效果,HPLC结果表明甘草经黄曲霉HC-12转化作用后,甘草中的甘草酸水解为甘草次酸.动物药效学实验说明发酵后甘草的抗炎、镇痛活性较未发酵甘草有显著性提高,并且药效作用迅速.通过微生物对甘草中的甘草酸的转化作用,甘草的药效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合成新型熊果酸和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熊果酸和甘草次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二溴烷烃反应生成溴代烷烃酯;继而与尿嘧啶核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共合成得到4个新型的熊果酸/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并采用MTT法测试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比熊果酸-尿嘧啶核苷缀合物强;4个目标化合物均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尿嘧啶核苷酸)-正辛基]-甘草次酸酯活性最高,20μmol/L抑制率约64%),而对NCI-H460、BEL-7404等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化合物([(3-尿嘧啶核苷基)-正辛基]-熊果酸酯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20μmol/L抑制率约5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生物细胞对天麻素的转化作用。方法采用静息细胞转化法,对天麻素进行转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转化产物经NMR,EI-MS等的测定证明为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醇)。结论利用兰色梨头霉Absidia coerulea3.338 9的静息细胞转化天麻素,在底物质量浓度为2.8 mg/mL,pH 6,28℃条件下转化48 h,转化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11.
对化学沉淀法制备复相磷酸钙过程中无定型磷酸钙(TCP)前驱体(钙磷物质的量比为1.500)和羟基磷灰石(HA)前驱体(钙磷物质的量比为1.667)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体系pH=11.0时,TCP前驱体可以继续同一定量的Ca2+反应,在24h内完全转化为HA前驱体;相反,HA前驱体与PO3-4反应向TCP前驱体转化很慢。应用前驱体转化法制备了钙磷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600和1.636的复相磷酸钙,发现900℃灼烧2h后得到α-TCP/HA复合物,与相同条件下传统化学沉淀法制得的产物α-TCP/β-TCP/HA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2.
β沸石酸改性对结构和催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和正丁胺滴定相结合,研究了Hβ沸石的盐酸脱铝过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稀盐酸溶液主要脱除非骨架铝和过渡态铝,浓盐酸溶液还可以脱除Hβ沸石的骨架铝。正丁胺滴定的结果发现酸洗Hβ沸石的总酸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盐酸浓度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计算Hβ沸石中的骨架铝和非骨架铝含量,以及酸脱铝Hβ沸石中酸量按强度的变化状况。为考察盐酸脱铝Hβ沸石的催化性能,文中还用脉冲微反技术讨论了脱铝过程对邻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反应活性最大值点对应的盐酸浓度约为0.04mol/L。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四统计力学——JRG群子统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形成原子核结构的四项原理及相应的原子核周期律。这四项原理为:一是原子核有群子结构单元;二是形成原子核时群子通过热核聚合反应过程使核素结构有严格的排列顺序;三是原子核内群子结构间有动态共振作用;四是偶数群子稳定,而非偶数群子是引起总角动量和β+-衰变的根源。基于上述四项原理,提出了核群子结构基本单元有(PB),(PB2),(P2B3),并随着质子数Z的增加,核群子结构由(PB)k过渡到(PB)k(P2B3)l;由(PB)n(PB2)m过渡到(P2B3)s(PB2)t。从而导出了k(-t)=2n(s)-Z,k(-t)=Z-2l(m)的关系式。基于此,可以画出等腰三角形原子核群子周期律。还发现,不管A,N,Z如何变化,有下列严格关系式:Z/N=(n+m)/(n+2m)或Z/N=(k+l)/(k+3l)并且Z=n+l。此公式高度地反映了所有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分布的整数规律。还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周期律得知:k,l,m,n,s,t均与核素群子(PB),(PB2), (P2B3),(P3B4)的2,3,5,7整数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多糖PFCA Ⅲ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山茱萸多糖PFCAⅢ的抗氧化性能。利用烘箱法研究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提山茱萸多糖PFCAⅢ可有效抑制植物油氧化;利用Fenton反应检测多糖PFCAⅢ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当清除率达50%时所需浓度为430mg/L;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检测PFCA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 ,当PFCAⅢ的添加浓度为100mg/L时清除率为21.5%。  相似文献   

15.
来源于Penicillium chrysongenum的碱溶性 (1→3)-α-D葡聚糖与缩水甘油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glycid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GTMAC)反应,生成葡聚糖季铵盐。IR图谱中季铵基团上的甲基的变角振动峰1480cm-1、伸缩振动峰2872cm-1变化明显,1H-NMR表征确定季铵基团在糖环2、4位连接。该葡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对大肠杆菌为1.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mg/mL。细胞质释放检测结果显示,葡聚糖季铵盐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而发挥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酰基化试剂α-溴代丙酰溴对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的二元共聚物中的p-甲基苯乙烯单元进行Friedel-Crafts酰基化取代反应,获得大分子引发剂。以所得大分子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梳状异丁烯-p-甲基苯乙烯接枝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所得产物用FTIR、1H NMR、13C-NMR和GPC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二元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25000,分子量分布约为2.18,其中p-甲基苯乙烯的摩尔分数约为5%~8%;共聚物的酰基化取代度可达83%;所得丙烯酸叔丁酯接枝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可到58800,分子量分布约为2.26。  相似文献   

17.
三孢酸结构类似物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三孢酸结构类似物α-紫罗酮、β-紫罗酮和脱落酸对番茄红素生产菌Blakeslea trispora的生长和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α-紫罗酮、β-紫罗酮和脱落酸对Blakeslea trispora菌体生长影响不大,但都能明显刺激番茄红素的合成。在发酵培养2d后加入α-紫罗酮、β-紫罗酮和脱落酸,番茄红素的产量最高。其中脱落酸的添加对番茄红素产量影响最为显著,在发酵2d后添加脱落酸9.36×10-3mmol/L,番茄红素产量达到549mg/L,比对照(382mg/L)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18.
以AlCl3·6H2O,BaCO3和MnCO3为原料,分别溶于去离子水和柠檬酸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Al12-xO19∶Mnx荧光粉。IR分析表明,干凝胶具有柠檬酸盐结构。XRD分析表明,1200℃煅烧,粉末中的主要成分为BaAl2O4,1400℃煅烧,粉末为BaAl12-xO19∶Mnx和BaAl2O4的混合物,此时仍残余部分BaAl2O4,1500℃煅烧能合成单相BaAl12-xO19∶Mnx,相对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降低100~300℃。SEM分析表明,晶粒较小且具有片状结构。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和Sr2+的掺杂对BaAl12-xO19∶Mnx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反相悬浮法碱水解合成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加碱水解,共沸脱水的方法合成了分子量达107数量级的粉状、速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确定最佳引发体系为K2S2O8-DM- NaHSO3,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5℃ ;研究了水解度与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水解剂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水解时间为40min,水解温度为50℃, 碱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0.2。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有机溶剂可解决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大、易交联产生不溶物、不易成粉等问题。初步探讨了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测定方法,认为采用乌氏粘度计一点法,在25℃,0.2mol/L NaCl水溶液中测定样品的[η],使ηr=1.2~1.5 ,试样质量浓度≤ 0.5g/L较好。[η]=kMα 中,k取3.684×10-2,α取0.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