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反应性随原煤挥发份增加而增加,随残炭制备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粉粒度增加而下降;焦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低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煤粉残炭相对活性因子指标及其预测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 ,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 8.0 %。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 ,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 ,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 71.4kJ/mol,与文献值相近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而二氧化碳水保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模拟的平均误差为8.0%,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71.4kJ/mol,与文献值相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合物实验装置研究了低压二氧化碳水合物的相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碳体系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压力,而且随着四丁基溴化铵含量的增加,水合物的相变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过程包含水合物结晶成核和水合物生长过程,在水合物生长过程中,体系出现一个明显的温度升高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反应性随原煤挥发份增加而增加,随残炭制备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粉粒度增加而下降;焦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低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煤粉残炭相对活性因子指标及其预测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大鼠和小鼠是目前运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其安乐死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二氧化碳安乐死方法具有使用简便,危害小,低成本的优点。为了使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实施更加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应用该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压力,疼痛等反应。鉴于此,本文综述了动物吸入二氧化碳实施安乐死的评价体系,二氧化碳与其他麻醉剂的联合使用情况以及大小鼠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推动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有用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非常规油气藏钻探开发的基础问题。依据井下工况,研制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实验装置,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条件下,页岩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页岩的抗压强度降低至稳定值,弹性模量升高至稳定值,泊松比降低至稳定值。相比于氮气实验,超临界二氧化碳弱化岩石力学性质的能力更强,说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更有利于破岩。相比于清水实验,清水浸泡后页岩抗压强度一直下降,不利于井壁稳定,二氧化碳浸泡后页岩抗压强度下降至稳定值,有利于井壁稳定。浸泡不同岩石发现,岩石抗压强度均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同,说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可渗入各种不同岩石,改变岩石力学性质,有利于提高破岩效果,加快钻井速度。研究结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钻完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藏沥青质沉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氧化碳驱油藏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方法,设计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沥青质沉淀动态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混相驱条件下驱替压力、温度、岩心初始渗透率、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和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后岩心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回归出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过程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公式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公式可直接用于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教材第111页,为了说明二氧化碳是比空气重的气体,安排了“向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 实验方法是在天平的托盘上(教材未示明天平的分度值和称量的大小),放置一个250毫升的烧杯,用砝码使天平的两边达到平衡。然后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的倾注到托盘上的烧杯里,二氧化碳的注入,排出了烧杯里的空气,使其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压力搜索法测量了四丁基溴化铵-氮气-水和四丁基溴化铵-氮气-二氧化碳-水体系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0%~30%,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分别为283.25~288.65 K和1.98~5.89 MPa。在实验压力和温度范围内,添加四丁基溴化铵降低了氮气和氮气+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的形成压力;而且随着四丁基溴化铵溶液浓度的增加,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下降的幅度也增大,说明四丁基溴化铵是氮气和氮气+二氧化碳水合物形成的促进剂。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氮气中混入二氧化碳,水合物相平衡压力降低;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下降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二氧化碳作用下页岩微观结构及岩石力学变化特征认识较少,为更清晰地认识二氧化碳对页岩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并开展了二氧化碳浸泡前后页岩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实验、矿物组分分析及微观结构分析。研究表明,滑溜水、超临界二氧化碳及液态二氧化碳浸泡基本不会改变页岩的矿物组成,二氧化碳浸泡会增大页岩矿物间孔隙;单轴实验条件下,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泊松比增大,弹性模量减小,整体上页岩表现出塑性增强特征;三轴实验条件下,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泊松比减小,弹性模量基本不变,整体上页岩表现出脆性增强特征,其中,二氧化碳浸泡的影响更为显著;滑溜水、超临界二氧化碳及液态二氧化碳浸泡均会降低页岩抗拉强度,滑溜水对抗拉强度的弱化程度最大,3种介质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化工生产中大量副产氯化钙,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添加剂条件下对制备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剂条件下,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碳酸钙,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实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为方解石型近球状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传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描述连续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传质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直径为25mm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填料塔、筛板塔、喷淋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两种实验体系对传质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本文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推导和建立了描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两相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在Φ25mm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填料萃取塔、筛板萃取塔和喷淋萃取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两种实验体系对流体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姜兆波 《科技资讯》2007,(9):234-235
本文研究了不同吸附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经过实验,找出了一种能够满足工业发电对一氧化碳浓度要求的高效二氧化碳吸附剂---5A分子筛。通过分析研究吸附剂的再生性能,提出了一套工业可行的再生方案,同时提出了吸附剂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灭烛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实验之一,然而教材呈现的实验方案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改进,优点体现在: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而且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便于多班级轮流使用,减少了污染,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本文从改进目的、改进方法、课后反思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蒸汽驱试验区为背景,在实验室进行了10 m长天然油砂填砂管单管及不同渗透率级差双管模型驱油实验,以实际生产可实施的二氧化碳-蒸汽交替频率,研究了蒸汽驱后二氧化碳-表活剂-蒸汽复合驱的最佳复合段塞尺寸、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以及复合驱对非均质油层渗透率级差的适应性,优化了二氧化碳-表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的驱替方式。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蒸汽驱后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中,二氧化碳-蒸汽最优交替比例为1∶1,且现场注汽生产每2周交替1次为佳;活性剂-二氧化碳复合段塞以0.3 PV为宜;非均质模型渗透率级差在1~4.29范围内,采用二氧化碳活性剂蒸汽复合驱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非均质油层蒸汽驱后的采收率,是蒸汽驱后期开采稠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页岩和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储层岩石的破岩门限压力大,为充分发挥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开发非常规资源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引入粒子后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提高射流的破岩效率。在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实验流程的基础上,研制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破岩实验装置,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加入石英砂30 s后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得到大幅度增强,破岩体积提高了66.67%;超临界二氧化碳粒子射流的破岩性能随着喷嘴直径和喷距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喷嘴直径为3 mm、喷距为6 mm,粒径为0.3~0.5 mm;压力和温度越高,射流的破岩性能越强,但增强的趋势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碳和碳的氧化物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中通过四个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教师引导学生做验证性的实验得出结论。我在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采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获得知识。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创设情境,引入性质师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出大量…  相似文献   

20.
长岩芯注二氧化碳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研制的长岩芯驱替实验装置,考虑到相似条件对岩芯长度的需要,以及多次接触混相其物理化学过程的阶段性和机理的复杂性.该装置可以在油藏条件下实施多种驱替实验,这些实验可包括:水驱或气驱二次采油实验;利用注入溶剂(如氮气、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或注入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等化学驱油剂开展三次采油动态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该装置岩芯长为2米,其工作压力、温度分别为60 MPa、150℃.利用该实验装置成功的进行了注二氧化碳驱替实验,得到了文184块油藏流体水、二氧化碳交替驱油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和相态变化等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