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惠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1):170-17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社会实践教学与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针对性、侧重点与要求有所区别,但两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高等学校通过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可以将两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优化,避免重复与冲突,既可以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又能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在"资源诅咒"假说框架下,利用中国29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实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主要通过削弱资源型地区的资本投入、教育投入、研发投入及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这几种传导途径来制约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李红庆 《科技信息》2010,(35):206-207
本规划在客观判断阳江市城市风貌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的基础上,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与有效利用为前提,以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地方风情为依据,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系统的进行规划,探索小城市中心城区风貌规划的方法,以期彰显城市独特风貌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总体目标是"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实践为案例,建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型,通过此模型的推导,完整地提出了"解决既定经费支出约束下的信息服务组合选择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我们解决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更好的指导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实践活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高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生成各种满足高校课程活动的素材和条件,并在生成学生经验、问题与案例、课程评价资源、条件性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完善机制,激活主体等方式加强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并促成其向校本课程转化。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单位4月8日决定,今年将继续在全国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今年环保世纪行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 今年的环保世纪行活动将重点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2,(6)
顾名思义,“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而不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甚至是有害的活动。回忆过去乃至现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发展”的历史。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下,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很低、浪费很大;对环境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张弢  陈烈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3):116-120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有源源不断的后续资源供应为保证,资源问题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界定了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分析了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研究热点,构建了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并在佛山市顺德区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从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中界定资源的内涵,反映出传统的资源观是以自然资源界定其内涵,这种界定既不利用于解释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也无法体现资源的替代作用,因而需要建立包括自然与人资源的“大资源观”。建立大资源观基础上的资源价值量化方法提供了各资源替代关系的比较尺度,并为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土地是自然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的根本场所,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水平的高低,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程度有很大关系。摸清贵州省土地类型、特点、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土地合理利用和途径,为因地制宜布局农林牧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然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要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数量上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在生产中发挥无限的作用。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高人们利用资源的效率和能力以及促进环境容量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直接地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完善自然资源评价技术的方式间接地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人们在追求技术进步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也使技术进步表现出非对称的现象,影响着自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这类现象我们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11月24日上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年会由广州大学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促进经济转型与资源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等著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校校长庾建设教授致辞,对参与此次年会的嘉宾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致开幕辞.会上,专家学者分别对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趋势的可能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或以"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是基础自然资源和重要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淡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压力日益增大。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资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线形基础上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为学校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限)选修课。笔者通过近几年本课程的教学课堂改革,进行了教学内容优化与授课方法探索实践。浓缩了两大块内容,优化重点细节,合理分配32学时,整合教学方式和内容新体系;较好地提高了同学实践热情,提高实验与理论结合效率,提高同学动手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新结合。合理利用资源,拓宽教学空间;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多角度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林甸县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旅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如何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保障林甸经济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林甸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林甸已有的旅游业开展经验,探讨了林甸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林甸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采取相应策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资源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与能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关注程度是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紧缺及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而不断增强的.本文探讨了界定自然资源概念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分析了不同学科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提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应从不同维度(时间维、空间维)及价值角度(物质性价值、生态环境价值)来认识的观点.指出自然资源的定义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态的.自然资源概念的界定,为人们从事自然资源的开发等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晏专 《科技资讯》2023,(21):178-181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能够实现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并使其得到高效利用,还应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因此,必须做好调查监测工作,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开发与利用。使用国产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相关调查与监测工作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各项信息资料,为后续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国产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主要对自然资源调查中国产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自然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视角,以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为个案,探析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与现实困惑,认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实践类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校园戏剧实践活动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审美实践活动,应与通识教育的路径结合,实现部分地课程化,真正创新和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审美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