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引入商业机制参与佛坪保护区周边社区养蜂项目的尝试,进而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分析认为商业机制引入共管项目是可行的,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它不仅协调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高了社区村民对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了社区贫困和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对保护区所产生的威胁和压力,同时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绿色农业在朱鹮栖息地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如何引导和扶持朱鹮栖息地社区农民,开展绿色水稻种植进行论证,并对该区域商业企业的加工、销售,形成产销一条龙进行实践性的尝试,论证了促进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发展,获得经济和栖息地保护双赢效益的可能性.该项目成功地建立了公司、农户和保护区的解决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矛盾的社会共管模式,为国内同类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3.
药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地缘相接,存在着唇齿相依的联系.药山自然保护区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周边社区面临着烧柴、用水和经济滞后等现实问题,但从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启发而在自己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保护区是社区发展的生态保障.本研究发现了管理环境和资源的一个多层次管理体系.讨论了平等互利、协作、自愿和惩奖制度化的共管原则,并提出了共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旅行费用法TCM常用于评估旅游地的游憩价值,现有的TCM模型大致可分为3类: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一般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和高级个人旅行费用法(AITCM)。这3类模型各有特点,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针对九寨沟这类旅游地,上述3类模型的理论假设与旅游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而都不适用。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旅行费用分析方法——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CIA),并用该方法评估了九寨沟2000年的自然资源游憩价值,结果为10.8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上社区居民对现有旅游开发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矛盾支持者和中立者,目前仍以积极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相关性、居住地、年龄等内生变量的角度分析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谭伟福 《贵州科学》2004,22(3):92-96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热带气候区,是以水源涵养林、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山地常绿阔叶林模式标本产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其地理位置独特,生态位置重要,保护区周界长,涉及周边群众多。因此,重视周边社区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存空间,达到保护与经济双赢的目的和良性循环;目的,是保护区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问题,是目前我国其他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的共性问题,对今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苏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生境质量变化情况,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5期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InVEST模型,研究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以及生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2000—2018年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明显,主要是其他建设用地向水库坑塘的转变;研究期内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保护区内中度退化和高度退化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生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且高生境质量的区域面积增加。【结论】盐城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频繁变化导致生境退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保护区的生境状况逐渐改善,因此进一步优化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遏制土地利用类型的频繁转变,成为提升盐城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庆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参照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同盟(IUCN)的管理体系,提出大庆自然保护区管理类型体系,对大庆自然保护区按管理类型进行了划分,明确各自然保护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目标和管理要求,明确自然保护区是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四川省亚丁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认为伴随着旅游进入后当地社区生计活动体系的改变,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社区在得到经济回报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人地关系的裂变及精神文化的失落。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可能需更深入地参与到基层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以其对地方文化的独特理解来促进二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向海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辅以问卷调查,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整体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得出6.443的计算结果.在计算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省英德市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及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动物标本111号,为18种,观察或采访记录到9种,共有动物27种,隶属2个目。其中发现广东省翼手类新记录1种-贵州菊头蝠,该种又是中国特有种,另一种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八种类-扁颅蝠。鼠类中进入“三有名录”动物有8种,占该保护区啮类种类的50%。初步调查显示,该保护区啮齿类、翼手类动物种类丰富,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在该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对它们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红腹锦鸡的种群状况及其栖息地特征,本研究于2018年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红腹锦鸡种群进行调查,基于占区雄鸟鸣声估算其种群密度,并采用样方法研究其微生境选择.结果显示:红腹锦鸡繁殖期的平均种群密度为5.300±1.086只/km2,推算研究区域内种群数量约为402只,其中保护区内约209只;红腹锦鸡偏好海拔较低、坡位靠下、靠近水源、植被原始、乔木层和灌木层发达、岩石和裸土盖度低的微生境.调查发现,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海拔较低的实验区及周边,该区域旅游、资源采集等人为干扰严重,因此,建议在本区域内加强进山人员管理、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低海拔地区的红腹锦鸡种群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赤水桫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桫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实物价值、直接服务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存在价值进行评估,以及对桫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益进行分析,为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对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小溪乡境内的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与原住民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的尖锐矛盾,并对这一矛盾的本质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利益相关者及机会成本等方法的分析,最终提出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构建起适度的“生态旅游”并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 机制才能让保护区取得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双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选取多样性、自然性、代表性等7指标对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通过指标等级化处理,利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咨询,结合实际调查算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70.93,依据保护区评价标准可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同时选取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管理成效等13项指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和实际调查,计算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综合指数为51.25,依据保护区评价标准可知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一般,最后,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有效管理成效的关键因子及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近年来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场所.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资源,在保护好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山西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屿,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并结合保护区生态、社会、经济现状,提出植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涉及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规划类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类似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其他经营类开发应该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使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共同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9.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生 《武夷科学》2004,20(1):195-198
本文进一步考证了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起源与保护历史 ,调查与分析了其现状 ,提出今后发展的相应措施与对策 ,为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新疆旅游热点之一,旅游开发已探讨诸多.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处理与开发的矛盾时,却更看重了开发而忽略了保护这一前提.不恰当的开发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文章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及现状,着重探讨了盲目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强调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开发;明确功能区范围及功能;严禁在核心区进行任何旅游开发活动:倡导生态旅游;以确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