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Ri质粒在绿豆离体器官培养中转导发根的全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德祥  李建兵 《江西科学》1991,9(4):214-218
生物体每个相对独立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其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成比例的缩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全息律.以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上下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Ri质粒转化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离体的绿豆上下胚轴和叶片,在进行发根培养时,同样存在着生物全息现象.这种现象为研究离体器官的形态发生,以及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发根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银杏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伦  张熙 《贵州科学》1999,17(2):132-134
利用3个发根农杆菌菌株:R15834,R1000和A4分别对银杏幼叶、幼芽和幼茎外植体进行成功的转化:除A4外,均诱导获得了毛状根。通过对毛状根中冠瘿碱的检测,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整合到银杏细胞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报道盾叶薯蓣形成毛状根诱导的方法及不同毛状根系间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的幼叶和茎段难被R1601、A4和LBA9402等发根农杆菌菌株诱导出毛状根,但愈伤组织则比较容易;34%的被R1601菌株感染、并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上培养3d的愈伤可以在30d内形成毛状根;不同的毛状根系在生长速率与薯蓣皂甙元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玉米和陕西菜豆中提取凝集素及促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比较分析贾敬肖,庄海博,陈栓虎,张莉(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32;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第一作者,女,49岁,助理研究员)凝集素是一类具有使细胞凝集作用的蛋白质.1888年,H·S...  相似文献   

5.
以鸟头(Aconitum carmichaeli)、Bidens sulphureus和洋金花Datura metal)三个植物种为材料(用A.rhizogenes的九个菌株和A tumefaciens的一个突变系为感染源.诱导出转化毛状根.根据所诱导出的转化毛状根数量来评价各菌株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接受不同菌株的感染力有明显差异.A. rhizogenes ATCC15834、ATCC 25818、A 42017和A.tumefaciens、TMR 338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最强,A.rhizogenes R1000、TR 105次之.ATCC 11325、ATCC 13332、ATCC 13333和Melon;2—1较差 作者认为,目前仍可依照Dawso (1942)、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离体根培养 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率、干重和分枝数作为建立转化毛状根无性系的初选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发根农杆菌A4对骆驼刺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菌株感染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15d左右在感染部位诱导出发根。将发根切段放在附加2.0mg/L2,4-D和0.5mg/L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3.0mg/L6BA的MS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冠瘿碱检测结果表明,不仅在初生发根中,在次生发根、来源于发率的愈  相似文献   

7.
发根农杆菌对烯茉莉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根农杆菌R1601促进烯茉莉插条不定根发生,以A600为1的菌液促进效果最好,最适处理时间为60min,插条经100mg/LIBA处理1h后,再用菌液浸泡1h,插条不定根发生的效果好于单独菌液的处理或单独IBA的处理,经菌液处理的插穗叶光合速率增加,不定根内IAA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介导云南萝芙木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发根农杆菌A4分别感染云南萝芙木幼嫩的真叶和茎段,诱导出毛状根,并对毛状根进行了离体培养, PCR检测转基因毛状根和HPLC检测毛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外植体的转化频率及诱导出的毛状根差异极大,幼嫩的真叶叶片比茎段更适合作转化外植体用.PCR检测结果表明,诱导毛状根的基因rolB和 rolC整合到云南萝芙木基因组中,HPLC含量检测表明毛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比自然根中利血平的含量有显著的增加,因此可以作为利血平来源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怀牛膝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膝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培养基、乙酰丁香酮(AS)对毛状根诱导率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不同菌种对牛膝叶片转化率有显著影响,3个供试菌种中ATCC15834菌株诱导率最高;在1/2MS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毛状根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均优于MS培养基;100μmol·L-1 AS可以有效提高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从叶片形态学下端中脉切口处形成的愈伤组织上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在牛膝毛状根基因组中插入、整合并得到表达.建立了牛膝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为利用毛状根大规模生产药用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颠茄发根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种子萌发获得颠茄无菌苗,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颠茄无菌苗真叶,所有感染了的叶片都从伤口处产生发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中,发根表现出高频侧向分支、生长迅速、失去向地性的典型形态特征.PCR检测表明rolB、rolC确实整合到颠茄发根基因组中,用MS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35 d,3个发根单克隆中发根生物量最大增长率达7.5倍,T6单克隆莨菪碱含量最高(5.61 mg/g),与种植在田间的颠茄植株的根相比,提高7倍;T2单克隆东莨菪碱含量最高,提高9倍多(2.35 mg/ g).本研究揭示了rol基因足以诱导获得生长迅速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发根.表明颠茄转基因发根的发酵培养不失为生产托品烷类生物碱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