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世纪末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另类童话作家,他那美幻绝伦的童话中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本文拟就王尔德童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识做一番分析,从而探究这位唯美才子对终极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早期的童话作品却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夜莺与玫瑰》以其深刻的主题、纯美的意象、诗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使它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作品的艺术美、精神至美和美文思想又使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他对生死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也在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所以,只有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三维视角才能比较全面地解读王尔德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莉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1-12
19世纪末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另类童话作家,他那美幻绝伦的童话中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本文拟就王尔德童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识做一番分析,从而探究这位唯美才子对终极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曾大胆直言"为艺术而艺术",倡导艺术无道德、唯形式至上的艺术追求。其作品在唯美的表象之下,蕴藏着深刻的道德忧思。本文以王尔德小说、戏剧和童话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为切入点,旨在探究王尔德唯美主义旗帜下的道德回归和重建。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层面上,视政治、道德等社会功利目的如魔鬼,惟恐避之而不及的唯美主义者们其前身就是唾弃"纯美"、"纯艺术"而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功利主义者。仅举王尔德为例,在他的童话作品《快乐王子集》中,就可以明显发现"文艺功利主义"思想的痕迹:现实主义的取材,个人道德臧否观点的介入,形式美在内容美前的逊位……无不隐含于他的作品中。两种文艺思想的冲突,唯美主义者的痛苦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思想的有力继承者、鼓吹者和实践者,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前派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开端和奠基石,其大量的唯美主义作品,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是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实践唯美主义主张。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和当下大众文化呈现的生活审美化、追求瞬间快感和享乐、消费主义倾向有着紧密联系。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看当代大众文化的唯美倾向,辩证审视大众文化的优势和弊端,有助于建构当代社会健康良好的大众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奥斯卡·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充满矛盾性的唯关主义的代表人物.童话<夜莺与蔷薇>就成功地反映出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及其对自身理论的反思与困惑.王尔德对世界进行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划分,对脱离生活的纯粹艺术的追求,是造成其矛盾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莎乐美》是王尔德实践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该剧中,王尔德颠覆经典,赋予了女主人公莎乐美鲜明的个性。莎乐美对美的疯狂热爱和追求使她将自己献上了美的祭坛。"莎乐美之吻"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谢坤 《科技信息》2013,(6):208-208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以感性为美、以想象为美及以形式创新为美的文学理念在其叙事作品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本文拟从意象、声音及情节等方面来探析其叙事作品中的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既蕴含着民族先哲们的理性精神,又凝结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结.<周易>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自然相依相通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渊源.天人合一,心物交融体现着<周易>的审美境界,立象尽意为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基本的审美原则,阴阳平衡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和基本形态.<周易>美学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审美的误解     
长期以来,审美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审”“美”,也就是对美的欣赏、观照,由此,美学家们或者不遗余力地探究美的本质,或者对审美之“审”做出种种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英语中的Aesthetic还是汉语的审美不能被理解为“审”“美”,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又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它追求人生的诗意化。在当前审美文化研究的热潮中,首先厘清“审美如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证性研究中产生的“符合”和“真”,以及关于自然完美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美感源头,分别形成了自然科学中美感的两个维度:实证性真之美和完美性之美.完美性的美感包含因自然内在结构的对称性信念引起的对称性美感和因自然的简单性信念引起的简单性美感两部分.简单性的美感不仅包含理论本身的简单性引起的美感,还包含对于能反映自然本身节约性的规律,如最小作用原理等引起的美感.自然科学中关感的这两个维度分别对应着人对可观察经验项和不可观察项的美学评判,来源于人对于自我以及超越自我的完美存在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美学教育在现代的一个突出进展,是从音乐主观直觉切入,最终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在美学现代性的理论前提下.从现代网络及音乐教育环境的现状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审美发生的内容和形式,讨论了在现代音乐教育产业正在形成的背景上,审美如何实现其艺术性与生存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数学美学的视角分析和整理刘徽的数学思想,从另一个视角再次认识刘徽的工作,同时也丰富数学美的内容。方法采用原始文献分析与考证法。结果刘徽的数学美思想主要表现在数学美学的本质、特征和创造三个方面。结论魏晋时期齐鲁数学家刘徽的数学工作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美思想,这是大数学家进行数学创造时的主要特征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的关照一方面带来了文学审美领域的拓宽,一方面也引发了精神丧失的危机。处理日常生活描摹和日常生活关怀的关系,合理把握审美边界和审美内核的关系,是正确处理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关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丑、文学的崇高、文学的悲剧性、文学的喜剧性等。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价值属于"感性的认识",文学的非审美价值属于理性认识,它们在文学活动中既可能相互分离,又可能相互伴生、甚至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 ,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 ,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在研究方法上 ,审美人类学也应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着眼 ,对残存文化进行富有特色地研究  相似文献   

19.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以下规律: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理解、对理解的转化、对转化结果的加工、对加工结果的再现。成功地再现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王维《鸟鸣涧》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20.
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审美教育的切入点、审美教育的方法三方面入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