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构建了双感应电机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通过履带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基于无功功率感应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建立了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速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功功率的感应电机MRAC控制模型,并进行了Popov超稳定性判稳分析.采用该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不同速差行驶转向的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使车辆获得良好的差速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2.
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转向电子差速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全轮转向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转向运动学进行分析,建立了3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四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提出了神经网络PID(NNPID)电子差速转速转矩综合控制策略,计算四轮目标转速,采用4个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协调分配四轮毂电机的转矩,实现电子差速控制的转向.对于不同给定转向角和车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提高车辆低速转向的操控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转向机构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传统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只能实现数目有限的转向半径,并且往往需要制动器等元件,为此,设计一种具有连续转向半径且可避免磨损的新型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建立差速转向机构的两电机轴(输入)转速与两半轴(输出)转速的运动学模型。根据两半轴转速与履带车转向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到履带车的两电机轴(输入)转速与转向半径的运动学模型;建立考虑履带宽度以及滑转、滑移的履带车稳态转向数学模型;最后进行运动仿真和理论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差速转向机构的转速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最大为1.50%,且能够使履带车辆实现任意的连续转向半径,该研究成果能为履带车辆的电机选取、转向控制以及结构优化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由于控制自由度冗余易造成的操纵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基于逻辑门限值理论设计了一种使车辆能适应转向行驶及直线行驶的驱动转矩协调综合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考虑了车辆转向行驶时轴荷转移、向心力及轮胎侧偏等影响,实现车辆的转向差速控制,使车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期望在理想道路轨迹上行驶;并通过对驱动电机转矩进行协调控制,消除非期望横摆力矩的影响,提高车辆在直线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矩协调控制方法改善了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向电子差速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转向电子差速策略,基于车辆转向行驶动力学以及开放式机械差速器工作原理,提出了转向时驱动电机等转矩分配的自适应电子差速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建立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联合仿真平台,对比分析了不同转向行驶工况时等转矩分配电子差速策略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和开放式机械差速器的集中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差速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2种驱动方式电动汽车的差速性能相同,相比于集中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转向操纵稳定性,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向操纵稳定性稍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后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的电动车,研究其驱动控制系统.分别分析了直线行驶和转向行驶时的运动状态,根据经典Ackermann-Jeantand转向模型建立转向运动学方程并构建驱动控制系统,遵循转向降速的原则,以两前轮转速差为参考控制两后轮转速差,快速并准确判断汽车的行驶状况,采用PID算法,输出PWM调节后驱动轮转速.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该驱动控制系统能保证电动车直线行驶平稳和转向差速可靠.  相似文献   

7.
轮毂电机驱动式微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式微型电动汽车的电子差速控制,考虑滑转率和轴荷转移的影响,提出了以驱动轮转矩为控制量,以电动汽车内外侧驱动轮滑转率均衡为控制目标,并考虑汽车转弯时轴荷转移的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了差速控制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合理,控制器能够较好地协调2后驱动轮转矩,实现了汽车电子差速控制.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以轮毂电机为驱动方式的电动汽车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车辆电子差速控制则是电动车安全高效行驶的保证.本文选择了两轮后驱轮毂电动车为研究对象,通过ATmega16微处理器实现了对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同时为方便驾驶人员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况,还设计了电池电压、电流以及车速等状态参数的显示仪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子差速技术,讨论了基于双电机独立驱动的电子差速控制问题;建立了基于阿克曼原理的转向低速差速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中调速、换向等问题,基于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以PC机为上位机、DSP为下位机能够同时调节双直流电机转速和转向的,以及选择工作电机的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相关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PC机与DSP之间的串口通信,采用上位机串口软件发送数字化控制指令给下位机,控制双直流电机完成一系列预设功能;采用PWM脉宽调制原理对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利用光电编码器通过T法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并通过实测波形显示电机转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双直流电机转速和转向的同步调节,而且可以对工作电机进行选择,达到了双直流电机同步控制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介质界面处的介电常数和场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澄清了对介质界面处电场强度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讨了中学物理中的电势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MCS-51单片机测量三相电机的电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NICS-51单片机实时测试三相电机各种电参量的方法。用此方法可对电压、电流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能计算和显示出电压、电流、相角、功率因数及电网频率,尤其是三相功率。测试系统精度高,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电子组件的新型的三种组装技术,即板上芯片技术、自动带焊技术和多芯片模块技术.对三种组装技术在工艺和特点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三种组装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电位移矢量D^→的讨论,证明电位移矢量D^→只与自由电荷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在五维Kaluza-Klein理论的框架内,研究了粒子在五维时空走测地线的情况.根据解5维的测地线方程揭示出粒子的电荷源于其沿第五维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对静电场中用电荷量q及电场量E表达能量进行了讨论。并推出两种表述方式在点电荷系及连续带电体系中的关系,指出用场量E表示静电场中能量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圆形三电极贫化电炉熔池内电传导方程,提出了炉渣湍流导热系数概念和估算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大大简化温度场的计算过程.作者还研制出圆柱坐标系下电炉熔池内电场、温度场解析程序,可迅速解出炉内电场、温度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由井下电机车的牵引特性曲线出发,找出制动距离随车组质量的变化情况,并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满足安全规程的规定。加大电机车的传动比,能够减少制动距离。为了满足安全规程关于紧急制动距离的要求,建议生产厂家最好将电机车的传动比加大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