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争责任问题在20世纪末已进入跨国司法程序。但由于它与战后中日关系和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渊泺,作为政治遗产的战争责任问题和作为思想遗产的革命外交,在后冷战时代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共生关系。日本学者从历史、社会学、国际政治学等视角对战争责任问题已有相当的研究积累;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在这一问题意识下对战后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再探讨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勇 《科技资讯》2011,(11):72-72
大学校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与城市的共生,还表现在对校园文化的营造.作为校园文化物质形态的校园建筑,蕴含于其中的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建筑中人、建筑与环境的认识整合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美好的校园建筑有助于使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建筑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不同构成元素,相互间必然存在排斥、竞争、摩擦,需要通过整合—即整体的调控和必要的约束、限制甚至强制,实现相互协调与合作,使之共生于一个整体之中。整合的目的是架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促进系统整体突现性的产生,进而达成有机、有序。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日本战后最早涉及台湾遣返体验与殖民地记忆的文学作品之一,日本作家西川满创作的《地狱的谷底》以生命体验与身份认同为遣返书写的两大主题,以女性不断耗散的生命体验展现遣返者作为受害者的“悲剧”,通过持续破灭的身份认同呈现遭遇巨大失败、丧失文明、内部撕裂犹如“地狱的谷底”般的日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台湾“记忆化”为“故乡”式的存在。西川遣返书写的最大逻辑悖论在于其构筑的“遣返者=受害者”“战后日本=地狱”的意识形态,其台湾记忆最大的情感陷阱就是通过“美化”和“忘却”的记忆重构了“事实”、代替了“事实”,这种记忆成为日本战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影响了战后日本人关于殖民和战争的认识,需要进行批判和厘清。  相似文献   

5.
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曾玲博士与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庄英章研究员合著的《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以战后三十年广东肇碧山亭为例》,作为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人类学丛刊”的一种已由唐山出版社(台北)出版,全书127页。  相似文献   

6.
我在40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建筑与城市规划。当时“二战”方酣,在被重重封锁的重庆,竟然在松林坡上的中央大学图书馆中,看到越过“驼峰”(喜马拉雅山)运来的缩微胶卷,得到一些为数不多的美国《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Forum)等杂志上的信息;尽管暗室中闷热异常,挥汗如雨,但我惊奇地发现西方建筑界并未因战火的硝烟而无所作为,相反却在信心百倍地“放眼未来”,致力于“战后城市重建”、“战后住宅建设”的研究,这使我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在这股洪流影响下,我把自己的专业追求也置身于世界范围的“战后重建”之中,并从中得到力…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与所在城市形成“城校共生”模式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探究“城校共生”模式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地方高校在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畅通“城校共生”战略融合机制、秉持“城校共生”文化和合理念、优化“城校共生”结构契合布局、健全“城校共生”利益整合体系、改进“城校共生”治理联合方式、打造“城校共生”服务结合模式,为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互惠共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日本建筑自战后经历了以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用他们鲜明的建筑艺术个性融入到现代建筑思想体系中,构筑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开放式以及生命形式多样化的框架,表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的幽雅意境。  相似文献   

9.
传统建筑史学领域中,常以时间轴作为重要参考坐标进行相比研究,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稳定的社会,在动态变迁的移民社会中,并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援引社会学中研究社会变迁的的方法,探讨台湾在1661年至1949年间称民社会与建筑的互动关系,并配合建筑观察指标建立“基型与衍化模型”,澄清了台湾传统建筑的变迁谱系,研究中发现移民社会文化变迁的南在于相对开放短时间及多样性的刺激、随时且随机投入变数等几项要侦探  相似文献   

10.
一战后的战债和赔偿问题与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战后的战债和赔偿问题与30年代经济大危机①陈从阳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协约国之间遗留下复杂的战债纠纷,①战争结束后,战债纠纷又与德国的战争赔偿纠葛连在一起,构成了战后错综复杂的战债和赔偿问题,是“战后国际经济中最有困扰性的因素。”②近年来国内同仁对一战后...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着融合共生的关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融合共生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开展地域文化教学科研,形成互动机制;加强闽台交流合作,打造闽台文化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市圈建设中城市之间的互斥共生关系,寻找引导城市走向合作共生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运用了演化博弈的基本原理,构建城市间互斥合作模型,根据设定的支付函数,求出影响城市间演化稳定策略解的因素,以此提出对城市与政府的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区及居民作为人文景观是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贺州在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前期的旅游开发中,存在政府和企业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社区间和社区内部"明争暗斗"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桂台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加速示范区的建设,政府、企业和社区要共同努力,完善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公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4.
闽台旅游合作背景下的福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福建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台海局势的变化,闽台旅游发展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上述背景下,从促进福建对台旅游的角度切入,对福建对台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在新形势下能够将现存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把挑战转变为机遇,从而加快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图书馆的作用不容忽视.图书馆应围绕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规划,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主动与福建"两个先行"建设项目对接,突显闽台交流与福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绿色中国战略,系统研究了林业绿色供应链模式,在经济与生态的矛盾交织中探索一条互利共生的发展路径。综合运用共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Multi-Agent技术等,探讨绿色共生型林工一体化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运行模式、系统结构与原理以及运行机制。按照从机制到运作的逻辑顺序,依次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共生关系椭圆轨道模型、多层次结构模型、"三链"共生循环结构模型、5R循环经济结构模型和Multi-Agent运行机制模型等。研究表明,绿色共生型林工一体化供应链是林业产业与生态的共同出路和共生发展的趋势,只有建立绿色共生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的相互促进,绿色中国战略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创立的以“和”文化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儒学已经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儒学思想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两岸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两岸同仁应大力弘扬儒学精华,为构建两岸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统一战线它所体现和追求的也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致的.但是,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许多制约甚至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龙岩市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政局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和谐龙岩"积极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团结群众.  相似文献   

19.
台湾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大学管理、机构和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他们办学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具有共同的文化、相通的语言,高校的交流应经常化,而且应扩大到更广、更深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层面,大力推动“去中国化“,旨在逐渐使台湾脱离中国母体,从根源上割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弱化台湾人民的“中国情结“,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台湾主体意识“,为台独铺路、寻找藉口.这是不折不扣的“渐进式台独“.这种活动严重影响了台湾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给本已紧张的两岸关系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