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1)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2)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3)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4)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  相似文献   

2.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使用镜质体反射率法,首次系统地对吐鲁番-哈密盆地进行了古地温梯度的求取和剥蚀厚度的恢复。在此方法使用中应注意:①选择各地区标准Ro-深度曲线;②建立本区的镜煤反射率与最大埋藏温度的回归方程;③判断地层补偿和温度补偿状况;④与包体测温等其他热指标相对比。计算出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期间,台北凹陷西部和托克逊凹陷古地温梯度平均为2.9℃/100m,台北凹陷中部为3.3℃/100m,台北凹陷东部和哈密凹陷介于4.5~4.9℃/100m。盆地中部广大地区地层为补偿和超补偿状态,盆地两边山前带现仍处在欠补偿状态,中生界剥蚀厚度在800~2500m之间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古地温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音查干凹陷的热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补测数据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剥蚀厚度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现今凹陷地温梯度为3.06℃/100 m,低于二连盆地平均水平3.50℃/100 m,且地温梯度随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各异。②洼陷镜质体反射率最大,热演化程度最高,具备了大规模生烃的条件,其中阿二段是凹陷生烃的主力层位。③古地温恢复的结果是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为5.21℃/100 m,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④赛汉塔拉组沉积以后,凹陷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剥蚀厚度从850 m到3 970 m不等,生油门限变浅。新生代以来地温梯度减小,生油过程中断。⑤凹陷地质背景决定了白音查干凹陷生油层大部分处于低成熟阶段,断裂带处于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处,大套地层遭受剥蚀,盖层及油气封堵条件遭受破坏,使低成熟—高成熟原油遭受降解氧化,形成次生降解稠油。  相似文献   

5.
山东济阳坳陷盆地是受太平洋板块构造俯冲运动的影响,形成于古近系的古新世-始新世(Ek—Es).本文通过对济阳坳陷盆地中Esd—Ek地层自生伊/蒙混层矿物的研究,探讨了其经历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在此基础上,对Es4-Ek地层的剥蚀深度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东营凹陷郝科l井处自生伊/蒙混层矿物反映的Es4~Ek古地温梯度为3.90℃/100m,剥蚀厚度为360m左右;惠民凹陷盘深3井中Ek古地温梯度为3.92℃/100m,剥蚀厚度为135m左右;沾化凹陷桩深1井中Es4~Ek古地温梯度为3.82℃/100m,而该处Es4-Ek地层基本没有剥蚀.但从沾化凹陷中自生伊/蒙混层矿物的分布特征看,在义170井处的Es4地层剥蚀厚度达390m,可见沾化凹陷中Es4-Ek地层剥蚀厚度变化较大.另外,济阳坳陷盆地的古地温梯度普遍高于现今地温梯度,该盆地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降温状态.研究结果说明利用伊/蒙混层矿物特征来探讨古地温,获取古地温梯度,并恢复剥蚀厚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古地温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在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对济阳坳陷中、新生代的古地温状况进行了探讨。选用的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对数值与深度呈线性关系。研究认为,本区中、新生代各自具有较简单的受热史,不存在明显的温度间断和畸变。但中、新生代之间具有明显的温度跃变,表明中生代地层因地壳抬升曾一度受到剥蚀。文中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对部分井进行了剥蚀厚度的恢复。文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中、新生代建立了几口研究井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之间的关系式,并进而确定了各井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值。结果表明,本区中生代地温梯度略高于新生代。新生代早期地温梯度较高,中期稍有下降,晚期复又回升,呈现明显的“马鞍形”演变趋势。本区新生代平均古地温梯度与今地温梯度接近,故在研究有机质演化史时基本上可用今地温梯度代替新生代时期的古地温梯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研究东营凹陷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从古到今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弧线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研究东营凹陷古地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以东营凹陷的具体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研究表明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梯度从古到今基本呈降低的趋势以及弧线形的演变特点.从而表明镜质体反射率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为古地温场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镜质组反射率古温标和古热流法恢复了淮北煤田宿临矿区晚古生代以来的热史和构造沉降史,并探讨了与煤层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研究区构造一热演化对煤层气的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1)热成因气生成阶段:两淮煤田地壳明显加厚、煤层埋深迅速增加(达3000m),盆地基底热流持续上升并在晚侏罗纪达到峰值(50—81mW·m^-2),煤层在强烈变形变质作用中经历了较高的古地温(140~180℃),有利于热成因煤层气生成.(2)气藏破坏阶段:晚侏罗世晚期至白垩纪,两淮煤田进入伸展减薄阶段,地层遭受大量剥蚀,热流值迅速减小,二叠系含煤地层被抬升至近地表甚至出露,原来生成的热成因煤层气大量逸散.(3)次生生物气补充阶段:古近纪之后,构造活动逐渐减弱,盆地恢复沉降、接受沉积,古热流值减小速度变缓,并趋于稳定,煤层一度处在250℃,有利于次生生物气的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10.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假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 .利用黄骅坳陷现有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地层资料 ,采用频数分布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 ,试用镜质组反射率 R0 法 ,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整合面的平均剥蚀幅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并以分子级成熟度参数 C2 9Ts/C3 0 H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 ,表明黄骅坳陷上、下古生界间假整合面的最小平均剥蚀幅度为 440 m,同时 ,也说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成熟度指标在恢复地层整合面剥蚀幅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剥蚀幅度的恢复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油气生成史的前提条件。利用黄骅坳陷现数十口探井钻到的古生界的地层资料,采用频数颁上统计的方法建立该区综合地层厚度剖面 ,在此基础上,试用镜质组反射率R0法,对该区上、下古生界地层之间假整合面的平均剥蚀幅度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并以分子级成熟度参数C29TS/C30H对所得结果加以验证,表明黄骅坳陷上、下石生界间假整合面的最小平均剥蚀幅度为440m,同时,也说明该方法简便可行,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峰峰、大城、开平矿区深部煤层含气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峰峰、大城、开平矿区的深部煤层含气量,基于其浅部煤储层压力、镜质组反射率、试井实测资料以及钻孔剖面温度,采用煤级-吸附-压力方法,分析三个矿区深部储煤层温度、镜质组反射率梯度及煤储层压力梯度,结合煤的等温吸附特征,预测其深部煤层含气量.结果表明,峰峰、大城、开平矿区均处于正常地温梯度带;煤化作用受地层埋深控制,深层镜质组反射率梯度分别为0.13%/hm、0.17%/hm、0.08%/hm;煤储层压力梯度大多低于0.98 MPa/hm;煤层饱和吸附量随煤级的增加而增大,800~2 000 m煤层原位含气量预测为3.40~13.03 m3/t.  相似文献   

13.
地层剥蚀是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产生影响。乌尔逊凹陷经历了多期区域性构造运动,使得伊敏组沉积与铜钵庙组沉积遭受了较大规模的剥蚀。本文通过建立乌尔逊凹陷沉积建造和改造模式,对盆地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剥蚀量恢复解释,使用地震地层学法恢复了乌尔逊凹陷伊敏组沉积末期和铜钵庙组沉积末期的剥蚀厚度,正确解析出盆地演化过程,归纳出了乌尔逊凹陷断陷期的古构造与盆地油气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煤中自由基热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质自由基的演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因而可以作为古温标用于沉积盆地的热历史研究.利用36组热模拟实验得到了煤中自由基浓度与其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验的温度范围为300~550℃,模拟时间为30~480min.实验结果表明,煤中的自由基浓度随煤阶的增加而增大,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为1.75%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自由基浓度开始下降.依据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研究了煤中自由基浓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自由基浓度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式,该模式可以作为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抬升运动,导致原始沉积地层破坏严重,致使对该区古地貌及沉积演化特征认识不明确。为了恢复东南隆起区北部的古地貌,本文以回剥-填平补齐法为基础,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地层结构进行外延,然后基于井震联合法求取地层残余厚度,结合地层结构外延法计算地层剥蚀量,最后拟合出有效的时深转换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研究区的古地貌恢复。应用结果表明,该区泉头组和青山口组沉积演化过程相对稳定,剥蚀区零散分布,剥蚀量较小;姚家组在研究区中部构造相对高隆,剥蚀相对强烈;嫩江组因区域构造抬升导致受到剥蚀作用最为强烈,在长春岭背斜、钓鱼台隆起北部及青山口背斜南部等地剥蚀现象较为显著。以上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后续物源分析、有利区预测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王府断陷埋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地区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根据王府断陷的构造特征及相关资料,采用泥岩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趋势分析法计算研究区火石岭组末期、营城组末期、嫩江组末期地层的剥蚀量,恢复研究区的埋藏史.结果表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为断陷形成的初始时期,各地区沉积厚度不同;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的特征;营城组末期地层反转抬升遭受剥蚀,剥蚀量具有东大西小的特征;登娄库组—嫩江组时期,具有较快速的沉积和埋藏特征;嫩江组末期,王府断陷一直处于抬升剥蚀状态,剥蚀剧烈,嫩三段以上地层普遍缺失.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的127口煤层气井的测井、录井及产能数据资料,完成了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古构造的恢复及控气作用的研究。研究选取了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沁南研究区二叠系顶面剥蚀量,其结果表明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地层剥蚀量整体北部大,南部小;且剥蚀量具有逐渐向四周扩散的趋势。恢复了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在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及喜山中期的古构造,三个时期的太原组及山西组顶面古构造特征较为类似,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坳陷区、斜坡区和隆起区。从古构造角度来看,研究区相对隆起区和斜坡区是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而深坳区则不利于煤层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借助计算机恢复地层古厚度,动态地再现盆地的沉积发育过程.本文在泥岩压实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该区的压实厚度恢复模型和泥质岩声波时差与孔隙度的转换关系,恢复了旱第三纪末期地层的剥蚀厚度.利用反演法恢复了连续沉积地层和不连续沉积地层的古厚度.编绘了单井埋藏史图和沉降幅度对比图等.在此基础上动态地对比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凹陷的沉积发育史,并预测了可能的生油气层段和可能油源岩的生烃、排烃时期和条件.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层剥蚀厚度求取方法的讨论:以吐—哈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吐-哈油田为例,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综合求取了地层剥蚀厚度。据此求得吐-哈盆地南部地区三叠系剥蚀厚度多小于50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侏罗系剥蚀厚度介于600m到未剥蚀之间;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侏罗系剥蚀厚度多在1300~1800m之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厚度、煤层厚度以及展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了该勘查区延安组的含煤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合水县西-宁县北部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地层含煤性呈沿向斜轴部好,向两翼逐渐变差的趋势。区内延安组地层可采煤层共三层,即煤5-1、煤6、及煤8层。其中煤5-1层和煤8层为主采煤层。分析其沉积环境,认为延安组的早期沉积环境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中期沉积主要由河湖三角洲的沉积发育而成,晚期沉积环境以泛滥平原形成的网状河相(残余湖相)为主。其中,煤5-1层发育于延安中期,以浅水湖泊沉积为主;煤8层则发育于延安早期盆地的初始充填阶段,沉积环境属泛滥盆地的岸后沼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