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扁晓倩 《科技信息》2009,(22):I0142-I014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委婉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英语中的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英语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因此,只有深入研究英语中的委婉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只有掌握和理解英语委婉语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在异国文化中“入乡随俗”,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3):102-10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的形成起源于禁忌,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文章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基点,对英汉委婉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特征一时代性、民族性、含蓄性、模糊性、诙谐性。  相似文献   

5.
“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是一种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它的运用,丰富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死亡”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王昆 《科技信息》2007,(32):239-239
委婉语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人类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本文分析了英汉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认为了解和掌握委婉语和这些文化差异,才能顺利地进行跨语言交际,从而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普遍性——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因此是各种社会文化特征的缩影。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比较分析了英汉委婉语在文化语境中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认为委婉语的运用反映了不同语言中许多共同的社会文化特征,即社会文化普遍性。而这种社会文化的普遍性正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英语委婉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语言的交际功能,从夸张性委婉语和缩小性委婉语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委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人们提高言语素质及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英委婉语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两种语言在此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将把委婉语的社会及文化心理作以分析,并比较出英汉委婉语的相同,从而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10.
吴晓梅 《科技信息》2008,(3):146-146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特征、职业用语和语音禁忌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其包含的文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ims to observe euphemisms and its translation from cultural point of view.As euphemisms are,more often than not,the reflection of a certain culture,it is advisable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ng euphemisms.And the thesis itself is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kills of euphemisms,via the origination of euphemis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uphemisms and culture to reflect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通过《红楼梦》死亡委婉语翻译实例的对比分析,探讨制约译者主体性的因素——文化取向及翻译目的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语用学及语言的效用为切入点,对委婉语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委婉语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皮尔斯认为符号具有"三位一体"的性质并具有层级性。英语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也具有这些性质。应用皮氏符号学理论对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从皮氏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委婉语,是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委婉语,同时也是对皮氏符号学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交际过程中,只有了解委婉语社会功能,才能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商业广告中很好地利用委婉语,可以使消费者加深了对产品的印象,引起购买的欲望,达到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总想避免直接提到某些概念或事物,出于忌讳或礼貌,用温和悦耳、转弯抹角的词语—委婉语(euphemisms)来表达粗俗逆耳或令人难堪不快的事情。委婉语在形形色色的社交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主要社会交际功能包括回避禁忌语言、替代粗秽语言、避免社会歧视、修饰职业名称、淡化犯罪行为与满足政治需要等。  相似文献   

17.
委婉语是人类日常交际中为了避免尴尬,避开禁忌语而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从认知角度出发,从概念整合理论着手,利用概念整合网络的四个子网络:单一概念框架网络、一般概念框架网络、单向概念网络和双向概念网络,与具体实例相结合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委婉语,充分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委婉语有着很强的阐释力,这不仅是对概念整合理论的补充阐释,也是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动。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文章分析了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并从量的比较入手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委婉语在不同领域的异同,说明两种文化的差异.同时用语言学的观点对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形成民族特色经济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16字保护工作方针十分明确.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为优势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特色发展并使其发展“反哺”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