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多环芳烃的结构与命名及其对称性分类,对正规苯型筒环芳烃的结构与命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界命名法,给出了产生正规苯型稠环芳烃的两个定理,并用微机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生成,系统命名,结构计数和对称性分类,另外还研究了关于正规苯型稠环芳烃和其它相关分子极性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紫外照射条件下,土壤厚度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光降解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变化,以及土壤粒径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速率与土壤厚度呈负相关,光解速率的顺序为1.0mm〉1.6mm〉2.0mm〉2.4mm〉4.0mm,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模拟土壤中苯并[a]芘和芘的光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模型;三种不同土壤粒径(分别小于1mm、0.45mm、0.25mm)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芘和菲的光降解有明显影响,在三种粒径范围内,PAHs的降解在小于1mm土壤中最快,同一粒径中多环芳烃的降解速率:苯并[a]芘〉芘〉菲。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合物苯、萘、蒽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芳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芳香性。除此之外.(?)、(?)、(?)+轮烯、二茂铁等也同苯型芳烃一样,具有芳香性,因此也归到芳香族化合物,并具体称之为非苯型芳烃。这些非苯型环多烯及环多烯离子,从结构上如何认证为芳烃呢?人们通常用Hückel规则来判断、解释。凡符合此规则的分子,就具有芳香性,否则就不具有芳香性。那么为什么一个化合物结构符合Hückel规则,它就具有芳香性?  相似文献   

4.
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二次柱层析纯化和富集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多环芳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卷烟烟气中检测了蒽、菲、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e]芘,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其深浓度在8-319nm/支之间,多环芳烃咽收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测定了3种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 气中的多环芳径,发现卷烟烟气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焦油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西藏民居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了西藏农村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测得美国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的平均浓度(aρve)为538.41 ng/m3,86.3%的多环芳烃存在于0.43~2.1μm粒径颗粒物上.苯并[a]芘/苯并[gh i]艹北和芘/苯并[a]芘的比值与其他生物质燃烧的特征值有明显差异,可用于表征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牛粪饼等生物质燃烧来源.利用肺沉积模型和WHO/ICRP公布的多环芳烃相对毒性值比较了不同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对人体的致肺癌危险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上多环芳烃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西藏民居室内0.43~1.1μm粒径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在呼吸系统的沉积量中占了最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在优化卷烟烟气试样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一质谱检测一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方法(GC/MS SIM)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卷烟烟气中15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各多环芳烃在20~1000μg/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且苯并[k]荧蒽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32μg/L,远低于文献值.并利用该方法对国产卷烟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石油醚为洗脱液,采用柱层析法对七台河煤焦油沥青中可溶缩合多环芳烃进行了分离.在定量收取的洗脱液中分别析出了白色晶体、白色粉状物质和无色晶体(分别标记为J1,J2,J3),对它们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J1中主要为3个环的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以菲、荧蒽、芘、蒽为主要成分.J2中主要为4个环的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以荧蒽、2,3-苯并芴、2-甲基荧蒽、苯并[a]蒽、9,10-苯并菲为主要成分.J3中全部为4~5个环的多环芳烃,以苯并芘、苯并荧蒽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存在的健康风险,采集兰州市大气降尘样品,对降尘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因子分析,判断了降尘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并对大气降尘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总量为28.9mg/kg,其主要组分为苊和苊烯,二者占多环芳烃总量59.6%,7种致癌芳烃占多环芳烃总量的26.9%。因子分析的结果认为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兰州市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兰州市大气降尘中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为2.57mg/kg,其主要贡献者为环数更高、毒性更大的5环苯并[a]芘,占TEQBaP的82.1%。  相似文献   

10.
用13X分子筛在连续流动的吸附实验装置上对胜利石脑油进行了液相吸附脱芳烃实验研究.考察了该油品中一些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对胜利石脑油液相吸附脱芳烃的吸附条件和再生方法进行了实验筛选.结果表明,该油品中各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为:邻二甲苯>苯>乙笨=苯;在空速为0.2~0.8h ̄(-1)范围内,温度为60℃条件下对胜利石脑油进行液相脱芳烃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用水蒸汽作为脱附剂在250℃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GraphTheoryinHydrocarbonsLinGuoning(DepartmentofPlanningandStatistics,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ChenRongsi(Colleg...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卤代芳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八项生物活性分别同卤代芳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卤代芳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氯代苯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等生物活性同其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氯代苯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σ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鲤鱼毒性、大型蚤毒性、鱼毒性、蝌蚪毒性、酵母菌毒性、呆头鱼毒性和大鼠毒性等十一项生物活性分别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5A分子筛吸附正烷烃分离正构、异构与环烷烃,大大提高了分析精度。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冷凝回流装置,既提高了样品的回收率,同时也减少了轻烃部分的损失,分离效果很好。详尽地介绍了5A分子筛吸附分离饱和烃的实验方法,对拓展石油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子结构信息计算芳烃密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 ,用染色矩阵和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 ,通过对芳烃的密度与分子结构进行关联 ,发展一种直接根据分子结构信息计算有机化合物芳烃密度的方法。对 15 9种烷基苯、烷基萘和烷基联苯的计算结果表明 ,密度的计算值接近实验值 ,平均误差 0 45 6 %。  相似文献   

17.
李洪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543-12550
为了从微观层面探究超临界CO_2对稠油组分的萃取机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了稠油组分在砂岩表面的密度分布和吸附特征,研究了超临界CO_2对岩石表面稠油组分的萃取特点和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四组分在稠油聚集体中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沥青质自缔合能力强,胶质紧密包裹在沥青质周围,构成复杂的空间网状结构;芳香烃和饱和烃分布在沥青质、胶质周围,显示出稠油分子结构的层次性。沥青质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能较大,超临界CO_2难以在沥青质中运移,扩散系数低,萃取难度大,萃取率接近于0;而芳香烃、饱和烃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能较小,超临界CO_2容易在芳香烃、饱和烃中溶解、运移,扩散系数大,容易被超临界CO_2萃取,萃取率可分别达到53%和28%。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揭示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对于宏观认识超临界CO_2萃取稠油轻质组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顶点粘接的方法,构造出两类芳香烃分子图.讨论了这两类分子图的Randic指数问题,得到了它们的Randic指数的计算公式,并就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进行了Randic指数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荷守恒定律为基础,讨论了由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和四硫代富瓦稀(TTF)为主体的分子器件的通导机理;采有量子化学自洽场计算方法,计算了它们的中性分子对和正负离子对的能量以及电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分子器件的整流原理及筛选 于制作分子整流器件的分子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生物体内的生物元素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生物元素的定义,讨论了人体内存在的生物元素的由来及功能;系统地总结了 s区和p区主族元素、d区过渡元素和f区稀土元素对四膜虫真核细胞生长分裂的促进或营养作用及毒性抑制的影响,得到一定的规律性。提出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元素平衡图谱”,它于三维元素周期表空间内展现出来,是反映生物与地球表面环境之间物质交换、能量交换达到动态平衡的标志。这样,三维元素周期表不仅揭示各元素及化合物的物理 、化学性质,看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它们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