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涉及卫生检验学、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以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针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农药和兽药残留、肉类新鲜度与转基因成分,构建高效实用的鉴定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多项创新性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工作中,这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室概况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组建而成。实验室于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曹务春研究员,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倍奋研究员。  相似文献   

3.
本课题针对目前我国畜禽疫病频繁发生、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性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大量和富有创造性的研究,经过近2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和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浅谈prion一词中文译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prion一词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斯坦利·布鲁西纳(Stanley B.Prusiner)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用来表示引起人和动物神经组织退化疾病的病原因子——蛋白质传染因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并指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蛋白质因子。布鲁西纳也因发现prion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08,(6):39-39
食源性疾病是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发生40~60亿例食源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800万人口死于食源性腹泻,即使是在工业化国家,亦有30%以上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针对我国在食源性疾病,特别是食物中毒报告与监测方面缺乏健全体系的现况,对微生物病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开展了重要监控技术的研究,并在14个省级监测点的密切配合下,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及监测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3-53
“新型安全消毒方法开发和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研究”课题(编号:2002AA601140)是“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课题(编号:2002AA601140)中的两个分课题。“新型安全消毒方法开发”课题针对我国城市供水消毒工艺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实现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双重控制的安全氯化消毒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夯实生物安全能力,打赢每一次生物安全遭遇战,离不开长期的基础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再次把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际竞争和斗争的一部分。"中科院院士裴钢说。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目前我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础科学》2004,6(6):26-26
20 0 4年 8月 17日至 9月 18日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 2 0 0 4年 19个申报指南方向中 ,在 17个方向上申报的实验室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今年参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 ,科技部经认真研究 ,拟原则同意下列 2 1个实验室的建设申请。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部将分别组织对这 2 1个实验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表 通过 2 0 0 4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的实验室名单序号申报方向实验室暂用名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23病原微生物与传染病病毒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教育部细菌学中国军事医学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引入到传统的MBR反应器中,形成固定化微生物-MBR技术,并分别从理论与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化微生物在缓解MBR膜污染及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整个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广义的生态危害应包括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或其产物(来自于各种生物的毒素、过敏源等)对健康、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其狭义概念为由于人为操作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基因技术、操作病原体(活的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和由于人类活动使非土著生物进入特定生态区域即生物入侵等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微生物监测现状及工作实践,从监测人员、设施设备与环境条件、供试生物和标准样品、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数据和报告审核等方面提出质量控制的相关要求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聚焦生物安全保障可为加强防控动物疫情、保障动物健康提供综合性的规制视角。欧盟经验表明,动物健康立法可先后整合基于功利主义、系统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规则设定,并将生物安全保障作为基础性制度。基于此,一是在多层次的责任体系中,动物持有者承担保障生物安全和动物健康的首要责任;二是以激励方式督促责任主体采取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实现预防为主;三是政府作为动物疾病监测和集中规制者,其在基于风险的管理中既要注重科学作用也要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为风险管理决策的共识性和可接受度营造多元支持的规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3,(17):11
英国的布里斯托尔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利用尿液充当发电燃料的方式,进而让用尿液为手机充电成为现实。作为研制利用不寻常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专家,研究参与者、布里斯托尔西英格兰大学的伊奥尼斯·伊洛普罗斯博士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利用尿液发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他说:"这种燃料  相似文献   

14.
正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爱玛·艾伦-维科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10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以及使用抗生素,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损害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是人类的盟友人类排泄物为研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窗口。艾伦-维科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分析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水产品安全预警技术,通过预测微生物学技术、栅栏技术及HACCP技术等手段,建立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的水产品养殖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预测模型,进而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致病菌安全预警技术体系;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解水抑菌技术,有效控制冷冻水产制品及其加工环境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致病菌抑菌剂处理技术,结合我国水产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发具有广谱抑菌性的无公害生物抑菌剂并应用于水产品的加工及流通领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解决鲜活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加工及销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致病微生物安全控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上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确,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此次会议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背景下,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近年来,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迅猛,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网络生物安全防范等生物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17.
邸伟  陶仁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8):38-38,43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当蔬菜发生病虫害时,菜农首先采取使用化学农药方法方便快捷地消灭病虫害。但随着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抗性增强,病虫害再次猖獗,菜农加大化学农药使用量,其结果造成蔬菜农药残留时常严重超标,农残超标的蔬菜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由于我国现行农产品生产、流通渠道多样,想真正把农药污染截留在餐桌以外,保证人们食用蔬菜的安全非常困难。GPJ系列果蔬解毒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成功的,它利用臭氧具有的强氧化特性降解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处理过程中蔬菜无二次污染、无营养损失,处理后的果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净菜——无毒、无菌、无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8.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4):67-68
<正>火星或存在过微生物生命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一种被称之为"斯蒂文石"的黏土矿,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可能一度出现生命。因为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早期的微生物能够形成这种矿物,说明火星上也可能出现过类似微生物,形成这种黏土矿物。人类自古代以来便开始使用斯蒂文石,埃及的努比亚妇女会用这种矿物美容,不过,科学家一直认为这种矿物只能在极端环  相似文献   

19.
芳烃化合物作为最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化工产业中,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芳烃化合物代谢能力的多样性对环境污染进行生物修复、进而解决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群体水平研究芳香烃代谢机理,不仅丰富了对微生物代谢途径多样性的认识,也是进行生物修复、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相关研究的前提。本文针对近年国内外的相关进展,就微生物降解芳烃污染物及其在生物修复和生物催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来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南都 《科学大观园》2012,(12):67-67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致命性禽流感病毒变异研究的论文。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中,对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变异研究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巨大争议,致使很多人陷入恐慌之中。令美国生物安全专家担心的是,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进而引发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