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保定某印染厂印染废水中分离到13株具有较好脱色能力的细菌,其中1株对直接黑绿、1株对活性红、1株对直接大红GBE、3株对直接胡蓝、7株对活性艳红X-3B有脱色能力.在最适条件下其脱色率都达到80%以上,尤其对直接胡蓝有脱色能力的3株菌脱色率达到100%.研究了这13株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供氧量条件下对所试染料的脱色情况.并根据各菌株的个体形态、群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这13株脱色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2.
从福州某印染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孔雀石绿染料有强脱色能力的菌株C09G,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该菌株的脱色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09G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KNO3,最适脱色初始pH为6.0,最佳菌投体积分数为4%,最适脱色温度为35℃,在最佳脱色条件下脱色30 h,该菌株对质量浓度为30 mg.L-1的孔雀石绿脱色率可达到98.6%.  相似文献   

3.
曲霉WZ—1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印染厂废水池污泥中得到一株对染料有较强脱色能力的曲霉WZ-1,该菌能以染料为惟-碳源和惟一氮源生长,通过条件试验,确定WZ-1对染料脱色的最佳条件为pH 4.0,温度33℃,培养时间为33 h,在最佳条件下,WZ-1对活性桃红(KD-8B)的脱色率达98.18%,直接耐晒翠蓝(GL)的脱色率达99.65%,在pH 4.0~8.0,温度30~40 ℃范围内对染料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霉菌菌丝球WY对酸性棕染料PR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霉菌菌丝球WY对酸性棕染料PR的脱色性能及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作用。WY的脱色温度范围较宽,在25~50 ℃范围内,其脱色率均在92%以上。菌球WY的最佳脱色温度为45℃,在此温度时,PR的脱色率达97.92%。菌球WY的最佳脱色pH值为5.0、最佳摇速为90 r/min,PR的相应脱色率分别达93.73%和92.45%。染料浓度在100~300mg/L范围内,WY对PR具有明显的去除活性,300 mg/L时,其去除率达88.71%。菌球WY对染料PR的脱色需要一定的营养。WY对PR脱色所需碳源和氮源范围都较宽。废牛奶可作为WY的良好营养,在省去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按2%和10%加入废牛奶制备的菌丝球,对PR的脱色率分别达75.94%和98.06%。WY对实际印染废水有较好的脱色作用,脱色率为86.24%。甲醇对PR具有很好的解吸效果,其解吸率达97.17%。解吸后的菌球对染料仍有很好的脱色作用,其脱色率达93.78%,菌球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
降解高含盐溴氨酸菌种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生物膜中筛选分离出10株在高盐条件下对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有降解脱色作用的菌株.通过对10株菌株的逐级驯化复筛,得到一株脱色效果好且脱色能力稳定的菌株C-7,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l).菌株C--7的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的质量分数为1%~3%时,对菌株的生长和脱色没有影响,脱色率为80%以上;盐的质量分数为7%时,菌株C-7也具有较高的耐受力,脱色率可达到50%以上;盐的质量分数为10%时,对菌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能降解溴氨酸.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蛋白胨7g·L-1,pH7.0,摇床转速160r·min-1,250mL摇瓶中装液量120mL,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在盐的质量分数为1%、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溴氨酸(100mg·L-1)的脱色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对酞菁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废水池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命名为黄曲霉,探讨了黄曲霉对直接耐晒翠蓝GL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黄曲霉对直接耐晒翠蓝GL的最佳脱色P眯6.0最佳温度为33℃,在此条件下的脱色率达99.47%,碳源、氮源和接种量对其脱色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效溴氨酸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ABR反应器污泥中筛选到1株对溴氨酸具有较好脱色作用的细菌E2,通过对这株细菌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测定,认为菌株E2是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E2对溴氨酸脱色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硫酸铵;最适碳源质量浓度为1 g/L,质量浓度过高,脱色效果反而不显著;最适氮源质量浓度为0.5 g/L,质量浓度增大,脱色率基本不变;磷酸盐对脱色无显著影响;菌株E2对溴氨酸脱色的最佳pH值为7~8,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接种量为5%;随溴氨酸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降低,但对于400 mg/L的溴氨酸,脱色率仍可达80.5%;在所考察盐度范围内,盐度对脱色无显著影响。溴氨酸经生物脱色降解后产生一种新产物,此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  相似文献   

8.
3株细菌降解木质素的条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这3株菌适宜的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具有使苯胺蓝和RB亮蓝染料脱色的能力,能够产木质素降解酶;这3株细菌的木质素降解速率较快,第5天木质素的降解基本趋于稳定;菌株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对Acinetobacter sp.B-2,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Pandoraea sp.B-6,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氮源浓度为0.03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Novosphingobium sp.B-7,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5.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这3株细菌第3天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可达到30%~35%。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光合细菌3号菌株产类胡萝卜素培养基的优化以及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首先对3号菌株的60%蔗糖悬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了3号菌株在457nm波长下出现最大吸收峰,因此用457nm波长下的OD值作为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高低的指标.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氮源和盐度确定最佳的碳源、氮源和盐度,得出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硝酸铵,最适盐度为0.1‰.利用最佳培养基培养3号菌株,用皂化法分离纯化类胡萝卜素,得类胡萝卜素纯品,提取率为30.06mg.g-1.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驯化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将12个经驯化后菌种,直接进行脱色实验,培养150 h,确定脱色率最高的菌株为实验菌,以此考察脱色工艺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35℃、转速150 r·min-1、活性深兰H14B染料质量浓度5 mg·L-1、接种量为7 mL、培养基自然pH的实验条件下,脱色培养84 h的脱色率最高,可达到89.01%.  相似文献   

11.
以直接墨绿染料为处理对象,考察温度、pH值、无机盐质量分数、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耐盐絮凝菌H-6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耐盐絮凝菌H-6对直接墨绿染料的脱色作用包括菌丝球吸附脱色和絮凝剂凝聚脱色两种,并且在150 r/min转速、30℃、pH=7和75 g/L NaCl培养条件下对100 mg/L直接墨绿染料的脱色率效果最佳,脱色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偶氮染料脱色优势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河泥土、小清河淤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了5株对偶氮染料具有脱色优势的细菌.5株细菌初步鉴定结果分别为:DRBD-6属于奈瑟氏球菌科中的不动杆菌属,DRGD-3属于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DBGD-3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DOⅡD-1属于弧菌科邻单胞菌属,DYGD-4属于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以温度、pH值、时间设计的正交实验优化了DRBD-6菌和DYGD-4菌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它们的最佳脱色条件分别是pH值为7,温度为42℃,时间为24 h和pH值为7,温度为37℃,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3.
以筛选分离得到的好氧反硝化菌HG-7为研究对象, 经过16S rRNA同源性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HG-7反硝化功能基因的扩增结果表明, 菌体HG-7内存在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和nirK, 证实该细菌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菌株的脱氮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 以硝酸盐氮为氮源时, 菌株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和丁二酸钠, 最佳C/N比为6~10, 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6~30℃。在上述条件下, 菌株HG-7的好氧反硝化活性较高, 48小时内对10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可达98%, 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量较低。以亚硝酸氮为唯一氮源时, 低浓度条件下可实现100%的氮素去除率; 高浓度条件下, 脱氮速率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对91.4 mg/L的亚硝酸盐氮氮去除率约为40%。因此, 将该菌株应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 可实现氮素的有效去除,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纳豆激酶产生菌的固体发酵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纳豆激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时产酶影响因子如碳源/氮源、含水量、温度、pH和培养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1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3∶1;菌株2适宜的固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豆粕:麸皮比为1∶1时产酶活性最高;菌株1适宜的培养基含水以50%最好,菌株2以70%最好;培养基初始pH均在7.0时酶活最高;发酵温度均以25℃最好,不易超过30℃;两个菌株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36 h(菌株1)和72 h(菌株2).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两个菌株单位发酵物中纤溶酶平均酶活力可分别达到1 407.25 U/g(菌株1)和953 U/g(菌株2).  相似文献   

15.
一株海洋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旁的码头,从受污染的海水中筛选出乙恢昴芤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JMUXMS-100,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实验研究了时间、底物浓度、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而降低.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28 ℃.经3 d培养,对质量浓度为100~500 mg/L的柴油降解率为38.7 %~57.2 %.  相似文献   

16.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ZX301进行了初步鉴定,在150 r/m摇瓶好氧培养,探讨了碳源及盐度对菌株好氧反硝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Pseudomonas stutzeri ATTC 17594(AY905607.1)等3株施氏假单胞菌序列相似度为99%,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菌株LZX301与P.stutzeri 的关系比同属的P.aeruginosa 和P.putida更近,因此初步确定菌株LZX301为Pseudomonas stutzeri. 培养液初始含7 mg/L亚硝酸盐和28 mg/L硝酸盐、C/N比为10:1条件下,以葡萄糖、乙酸钠和蔗糖为碳源时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1%、67.9%和38.8%,氨氮积累量分别为1.978、1.224、0.727 mg/L.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在5、15、25等3个盐度下无机氮总去除率分别为73.2%、85.8%和78.7%,其中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89.8%、86.1%和76.5%,亚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6.2%、94.7%和96.4%,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117、0.691、0.595 mg/L. 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ZX301在盐度5~25 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好氧反硝化能力,以葡萄糖为碳源脱氮效果最好,对该菌株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查碳源(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甘油、糖蜜、甲醇和蔗糖)、pH值和温度这3个条件对脱氮菌株HN18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糖蜜作为碳源不但使菌株HN18对氨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少,而且价格低、原材料来源广泛,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菌株HN18生长和脱氮的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从新疆油田油井旁土样富集、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HL-6,经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使用乙醇作为碳源制备液体种子液是可行的,之后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先后对菌株生长的培养基组分及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L-6的最适生长条件为:碳源(柴油)浓度为0.5%、氮源选择(NH4)2SO4浓度为8g/L、磷源为KH2PO4:Na2HPO4摩尔比为3:1、酵母粉浓度为0.03g/L、培养时间为3d、培养温度为20℃、pH=7.6、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为1.5%、摇床转速为150rpm.验证实验和预期一致,优化后降解率达到89.80%,比最初的78.50%提高了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