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限制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有赖于完善的行政征收制度的设计,需通过立法来准确界定行政征收的含义,划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明确行政征收的对象,设立正当的法律程序,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救济制度等,使私有财产既能满足社会公益的需要,又能在最大范围内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事关征收目的之合法性。依据现行法律体系,界定公共利益的明确主体包括作出征收决定的行政机关和个案审判中的司法机关。而公共利益概念上的复杂,以及与社会管理职能联系的紧密性,法院和行政机关均存在界定效能缺陷。为解决因"公共利益"界定引发的矛盾纠纷个案埋下隐患,在征收不动产的不同阶段,公共利益界定主体应当不同,这样既符合法律的规定,又符合国家政治治理的现实。应明确地方人大机构通过对政府计划和报告进行宏观审查履行界定职能;完善各级法院通过争议个案的审理履行界定职能;明确行政相对人诉请人大立法机构进行专题审查的事后界定职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几年对公共利益界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一般语义分解界定法、法律列举与概括法、程序原则限定法,其中程序原则限定法越来越获得更多共识.公共利益的产生的确不仅仅应该只是一个结果的需要,更是一个以看得见的方式产生的过程展示.同时在未经法定程序确定公共利益存在之前.应在立法上引入"非公推定原则",以遏制公权力机构滥用"公共利益"之情形,巩固公民合法财产之保有.  相似文献   

4.
征地与拆迁等征收问题是我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政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文旨在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的。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着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困境,致使政策公共性的衰减并出现偏离现象。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界定的不清晰是政策公共性发生偏离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法律对于公共利益界定的困境,从而提出初步的矫正途径。  相似文献   

6.
谷怡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02-102
反倾销的性质历来受到各派学者的争论,而公共利益在反倾销立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而引致异议——公共利益条款是否有立法修改的必要,介于此,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性质和地位上重新界定,以正确理解和适用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条款。  相似文献   

7.
植入式广告不具备传统广告的识别特征,不能直接纳入广告法的法律监管体系。从美国与欧盟有关植入式广告的立法进程来看,对植入式广告作出清晰界定是必要的,将植入式广告纳入传统广告法的法律监管体系也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参照美国和欧盟的立法经验,应当在促进产业链完善的基础上初步建构相关法律规范,承认植入式广告的法律地位,维护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反倾销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敏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46-146
我国的反倾销立法日趋完善,现行《反倾销条例》规定了“公共利益”条款,体现了我国反倾销更趋理性。考察我国的反倾销法体系,在对公共利益保护的问题上具有积极的方面也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公共利益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工业用户和消费者的法律地位未予以肯定,司法救济权存在立法矛盾,这些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共利益因其概念的不确定性,极易被滥用,成为侵蚀个人利益的借口。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其存在的基础。经济法对市场干预的依据、保护的内容、救济的对象、协调的界限等都要建立在明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军事立法的概念和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军事立法的主体和对象进行重新界定,而从中归纳出军事立法的概念和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第55条,我国正式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其具体边界却未曾在立法及相应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虽然学者们尝试从社会公共利益含义的角度来划定民事公益诉讼的边界,由于对"公共利益"的观点不一,所以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还是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但社会公共利益的特点比较明确,同时我国也增加了行政公益诉讼,这些使得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以及私益诉讼的边界较为容易区分。同时,由于司法实践的丰富,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划分为标准进行类型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遏制日益猖獗的赌博现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起集中开展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本文结合刑法典和最新的司法解释,界定了赌博行为的含义,从理论上探讨了赌博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同时指出了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立法和政策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耀 《科技信息》2013,(21):165-165
由于我国物权法对国家征收所做的规定不够明确,以致近年来国家在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进行征收与拆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更加激烈。特别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和界定产生了极大争议,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是一个难题。本文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提出了些许了个人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制度和方法来解决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预登记简论     
对预登记的含义与要件进行了界定,对预登记的效力、预登记请求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物权立法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的创制(立法)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从其含义上理解,立法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活动,也指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工作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地方特色。由于我国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地方立法的不均衡,使我国不同省份的地方法制建设处在不同的阶段之中。我区是极具特色的民族地方,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我区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代孕现象日益增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伦理难题。立法的空白使得这一难题更加复杂化。从界定代孕之概念入手,进而解读代孕相关之疑问,井提出了解决我国代孕问题之法律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最小限制与最大促进、法律程序正当、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与私人利益兼顾、价值衡量原则;公权力在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方面的行使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组织的设想和完善补偿安置机制方面提出了公权力与私权利在征地制度中的几点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20.
建立民事行政检察公诉制度,是完善我国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可或缺的法律措施.我国应借鉴国外民行公诉制度的经验,通过对国外民行公诉范围的考察和研究,恰当确定我国民行公诉的范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行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