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的最根本宗旨是保护社会总体公共利益,它通过对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间的不协调关系的调和,在"以个体为最基础,以社会为最优先"的价值思想引导下,把私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同整体社会利益的达成有机结合。反应到企业社会责任当中,即强调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承担对社会所具有的责任,这也是经济法同企业社会责任联系的最好纽带。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是为弥补私法对社会整体经济秩序调整之不足而产生的。传统学说强调经济法对私法的补充功能,鲜有强调两者的协调性及私法对经济法的补充作用,从而导致一些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被反垄断法所禁止,但却被私法认可的矛盾境遇。然而,经济法维护的竞争秩序恰恰也是私法所倡导的财产流转秩序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法中公序良俗所倡导的社会经济秩序相统一,因此可以通过私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将竞争秩序引人到私法秩序,从而确保经济法与私法在规范危害市场竞争秩序行为时的统一。同时,为了保障私益救济对公力执行的补充作用,经济法应为私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3.
治理作为政治学上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将市场治理看成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把经济法纳入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肯定公共利益存在的应当性与之于治理的前提性,是治理结构构建的基础.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治理领域,利用经济法的最佳市场治理策略便是合作,而法治则构成了规范整个合作的保障.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达到多赢的合作治理结果,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实质正义这一经济法的最终市场治理策略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历来是经济法学甚至包括民法学、行政法学界争执的一个焦点,但是大家还是就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即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鉴于我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市场进化模式,当前我国国家干预市场的范围应当严格限定,干预市场与培育市场应当两种手段并存.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益追求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独立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也就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共同调整。一旦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需要代表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专门国家机关通过公诉手段救济。完整的公诉权应当包含刑事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应然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由检察机关掌握刑事、民事、行政公诉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以惩罚、补偿、强制三种基础责任类型相结合的责任实现形式为视角,来论证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并由利益中心论出发导引出经济法社会本位与经济法责任的法理链,从而为经济法责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社会中间层的概念入手,探讨社会中间层成为经济法主体的理论基础,继而对我国社会中间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追溯造成我国社会中间层在经济法主体体系中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法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法定权利体系存在完整性、系统性的缺失问题。经济法权利研究的重心应实现由"法定权利"向"应有权利"的转变。以"应有权利→法定权利"为研究路径,考察在财富的创造、实现、消费过程中社会主体意识的法权要求,为维护社会主体的发展权益提供正确方向,并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法权利体系提供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民法通则》,《民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章在公、私法界限的划定、"绿色原则"的确立、法律渊源的调整、法的适用安排等方面均作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规定。这些新规定、新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法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理念转变,强调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整体维护,总体上契合了经济法的内在理念与价值追求,必将对经济法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在公法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是经济法和民法理论体系构建及实践发展的基石。尽管刑事司法过程中公共利益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但由于刑事程序中刑罚权的异常强大,公共利益问题被长期掩盖。当前,人权保障思潮强调尊重个人利益,因此对刑事司法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研究,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直接或间接地为所有公民所共享,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行政权存在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行政功能日益突显,政府为民众提供公共利益已经成为社会群体的必需。我国应该立足于现有的法制资源和现实需要,理性的批判、吸收国外的经验,整合并表述民众的意愿,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立法,积极构建并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为民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通过诉讼的方式,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以确立“以诉讼推进民治、以民治实现公益”的模式,有力规范行政权的良性运作,推动行政权与司法权、权利与权力的良性互动,保障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更是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经济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经济法,以更新经济法的理念和制度使经济法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探讨的问题.公共利益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它是人类社会维系生存、延续种群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以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对经济法的法律属性观点也不一致,按照传统的公私法划分,很难确定其归属。社会法作为一个全新的法域,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通过从经济法和社会法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展开分析,可以推断,社会法和经济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经济法是社会法域下的一个部门法,经济法应当归属于社会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以崭新角度归纳出所谓法的本位实为其利益基础的观点,继而以利益中心论为其立论依据解构各主要部门法的利益本位并最终落脚于对经济法利益基础的分析。本文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作了新尝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经济法理论研究方法归纳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法哲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进行阐析。第二类为经济分析法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以经济学为方法论来研究经济法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以价值最大化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该流派目前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的关注。第三类为社会学法学研究方法,其从社会学出发的经济法学研究方法是以社会学为研究方法,对经济法的属性、主体、本土资源、法本位等经济法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经济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第四类为法史学研究方法,该类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法律思想与制度进行考察,从中发现和总结经济法现象的基本规律,使经济法的发展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以便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法纠纷大量存在,而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还不完善,为此,有必要建立经济公益制度。本文从介绍公益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依据,从受案范围、原告资格、赋予原告实体请求权、费用承担五格方面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与社会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经济法的健康发展.作为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不同于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是以社会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总体,而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是社会性法,是以社会利益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总体.因此,经济法和社会法同属于社会性法,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认为,民事法律旨在保护个人权利,而经济法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二者差别甚远。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纯粹的局限于保护私人利益的民事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某些领域引入蕴含经济法的核心价值的条款已成为必然。本文试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变化的角度入手,揭示民事法律中体现的经济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理念、功用、价值等基本原理论述了经济法以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自从党和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热点,而笔者将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探讨经济法的角度也正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