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患者候某某,男,30岁,农民。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活动障碍一年入院。患者于1989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左下肢活动不灵,经治疗后痊愈。又于1987年1月,再次出现右上肢、左下肢活动不灵,经治疗后好转,能独立行走。同年六月出现双下肢活动不灵,不能行走,但无多饮、多食、多尿。无尿、便失禁。经治疗后,病情好转,能独立行走。于同年  相似文献   

2.
付廷刚  张静 《科技信息》2011,(19):393-393
男性国人尸体一具,约60岁,发育正常。在解剖中发现胸大肌表面胸骨两侧出现与胸大肌肌纤维走行相垂直的异常肌肉即胸骨肌(如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Leigh综合征肌肉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Leigh综合征肌肉的超微结构。方法:取1例Leigh综合征患儿腓肠肌组织,经常规样品制备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部分肌纤维出现下列超微结构改变:(1)局灶性肌原纤维、线粒体和肌浆网消失。(2)肌膜下柱状同心圆板层体聚集。(3)细胞核两端线粒体聚集,线粒体内晶格状包涵体常见。结论:本病例出现的形态学改变提示Leigh综合征不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且是一种线粒体肌病。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1年前始发现左颈中部一无痛性肿块,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7月入院。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可触及一约4×3×2cm肿物,质中,无压病,固定,表面欠光滑,不随吞烟运动。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颈胸片正常。细胞学穿刺未见癌细胞。入院诊断:左颈肿物。在局麻下行左颈肿物切除术,取左顿小“L”形切口,见肿物位于左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深面,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及预内静脉略有粘连,小心分离,将肿物全部切除,并切除部分颈前肌术中出血约100ml,切除肿物约3×3×2cm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毛囊性皮肤萎缩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由Miescher于1943年首先描述。临床很少见,国内报告不多,现将我们最近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8岁未婚,农民,因左手背部毛囊口性的凹陷萎缩二个月,并逐前因后果加重,于1994年7月10日来我院诊治。该患于1994年5月发现左手背部几处毛囊口性的凹陷萎缩,凹陷处无毳毛生长,2个月后.手背部原有的凹陷萎缩加深.且左手腕部又出现同样的凹陷萎缩.无自觉症状,在门诊应用维生素E口服,外用健肤霜加丹参注射液治疗二周,疗效不显著。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同样病史的患者。体检:营养中等…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迅速进展侵犯运动神经的病变。它的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而早期发生在嚼肌无力的病例较少见。我科于1993年10月接诊一例早期症状以咀嚼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刁某某,男,32岁,因咀嚼食物无力,张口轻度受限,流口水,吞咽障碍,进食困难且伴有四肢乏力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曾在一周前患过感冒. 口腔科检查:面部无畸型,皮肤色泽正常,口腔粘膜及平齿均无异常,口内唾液多。因吞咽不利,患者出现呛咳且唾液流向口外,咬(牙合)系正常但不紧密,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发现动作驰缓,以上检查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故考虑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并按其治疗。三日后,患者症状加重,完全不能进食水且出现四肢对称性无力.经神经内科会诊检查及询问病史,并补以脑脊液检查,发现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故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收住院治疗。 住院一周后,病情迅速进展,吸吸肌受累出现呼肌麻痹。,心力衰竭,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输尿管纤维化是一种少见病,自1905年 Alberren 首次报告以来,国外报告较多,至今约有几百例,国内报告极少。谢氏报告2例,俞氏报告1例,我院于1987年12月2(?)日收治1例。同时做双侧输尿管松解术,并使用激素。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6岁,未婚。一年来上腹部及右腰部胀痛,伴反复发热、呕吐。1987年9月  相似文献   

8.
<正>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国内报告不少,但眼肌型较少见。国内仪有沈氏(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4(13):241 1980)报告8例,现报告一例:陈×,男,25岁,农民,84年3月21日入院,住院号183321,患者约10岁时即有双眼睑下垂。于78年(10年后)双睑下垂明显,视物不清。眼球活动受限,曾拟诊动眼神经麻痹症,施行眼睑下垂矫正术。术后双眼睑下垂好转。后每当“感冒”即有双眼红肿疼痛,经抗  相似文献   

9.
家族性先天性中心核肌病是一种先天性少见肌病,国内极少有报告。现将所见一家族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1岁,出生时足月顺产,2岁会走路,易跌倒,跑步不如正常儿童快,渐发现上肢也力弱,提重物困难,现11岁蹲下站起需扶膝,登楼梯及上坡困难。查体:身高1.45米,智力正常,行走鸭步,高卧氏征阳性,足跟足尖行走不能,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Ⅳ级,腱反射对称性消失,病理反射(一),无明显肌萎缩及假性肥大,血CPK162.5u/L(正常19—107),LDH178u/L(正常109—245)。  相似文献   

10.
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纤维的细度与密度以及肌肉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品质。作者于1989年研究了九龙牦牛的斜卡、洪坝两类系14头2.5~6.5岁以上健康牦牛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特性,并与其它牛种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肌纤维直径为41.94~53.66μ,肌纤维密度为301.6~336.45(N/mm~2),并测定了不同年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九龙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为九龙牦牛作为肉用型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虽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遗传性病变,但具有一些共同特性[1],例如:(1)无明显失神经支配或感觉丧失;(2)肌肉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通常于20岁前死亡;(3)肌肉病变与再生共存;(4)属于遗传性疾病.国内、外关于PMD引起的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偶有报道[2].由于病例数较少,病情各异及受累部位不同,报道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个案的研究结果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此类疾病的病变过程.最近,我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一例患儿的腓肠肌组织,现将结果报道并结合病例资料来分析形态学变化与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肾脏慢性炎症疾病,临床少见,截止到92年国内文献仅报告40多例(1)。我院遇见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女,56岁,1个月前出现午后及晚上低热同时肩胛部及肩关节疼痛,无盗汗,食欲正常,未治疗,10天前出现腹部疼痛并向下腹部放射同时伴有右腰部隐痛酸胀感,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血尿及脓尿。突发高热达42℃,服扑热息痛无效,内科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史:ZO年前曾患肠系膜结核,15岁时做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近5-6年来有反复尿路感染症状。体检:右上腹部压痛明显,叩击痛,右肾区可触及一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13.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氏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发病多在青年10—25岁之间,以16岁发病者最多见;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或同族中兄弟姊妹数人发病。(2)病开始表现为椎体外系统障碍的症状,如四肢不自主的震颤,活动不灵,肌肉发紧,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等。(3)言语不清.多为单音或言语呐吃。有时呈爆发性言语:下咽困难。(4)病在晚期常出现精神症状,表情淡漠,智力变得愚蠢,无进取意志,有时表现不自主的傻笑或喊叫。(5)患者两眼角膜周围可出现黄绿色、棕绿色、玉红色或青蓝色的色素环:因此种色素环于1902—  相似文献   

14.
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Solitary plasma cell myeloma of bone)属罕见病种,它在皮肤上的表现更为少见。笔者于1984年遇到一例,并连续观察到其全病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2岁,归侨。诉自1972年起颈后感到刺痛。两年后发觉局部皮肤变硬、肿胀以及转颈不灵活。1980年在巴黎某医院行活检。无重要发现。1984年12月19日首次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良好。皮肤表现:颈部及相移行之颈侧后1/3皮肤肿胀、微红,表面轻度苔藓  相似文献   

15.
我院呼吸科诊治肺隐球菌病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5岁,职员,主因“咳嗽、咳痰一周”来院。查胸片示“两下肺野多发结节”,即行肺CT检查示“两下肺野多发结节及片状影,增强后大部结节呈中度强化”。经抗感染治疗2周,病情无好转。行CT介导下肺穿刺,穿刺病理提示“隐球菌病”,再行脑CT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给予大扶康片(300mg/d)抗真菌治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肺CT提示“两下肺片状影,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16.
乌头类药物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文献见有报道。本又报道的是我们于1991年10月收治的病例,因煎服含有制川乌30g的中药汤剂后出现休克及频发性多形性室早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抢救过程中又出现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0岁。任院号:39309。平素有腰腿痛,无心脏病史。于1991年10月11日为治腰腿痛在某地购买中药两剂,于当晚10时煎服其中一剂,服药1h后在卧床中感到胸闷及心前区不适,全身出现抽动和紧束感,想下床喝水,但觉行走无力,也无力拿稳茶杯。家人给用风油精涂擦人中穴位和前额,但未见好转,且出现头晕、面色青紫,但神志一直清醒。于当夜11∶50由家人送来急诊。当时测血压为8.27/5.33kPa。诊为“休克原因待查”,给予吸氧、静滴阿拉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麻痹患者经一般矫形手术治疗后,能恢复部分面肌的运动,但面部表情肌的运动不协调,眨眼时,口周围的肌肉也会跟着运动。为了使这些患者的表情肌活动协调,美国矫形医生萨奇斯等人首创了一种新的矫形手术,能使病人恢复面部的自然表情。他们首先把一根颈部的神经与支配眼周围肌的神  相似文献   

18.
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 SMS)系一种罕见的肌强直症状群,其特点是躯干、四肢肌肉受刺激后僵硬,睡眠后放松,病因未明。各国报道仅有50余例。其中我国5例。我科于1987年收治一例,特此报告,并复习文献,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 1 病例报告男性,36岁,农民,住院号24445。因反复肌强直痉挛15个月,僵卧月余,于1987年12月8日第5次住院。患者15个月前劳动时突觉腰腿紧缩疼痛,髋膝屈伸不便及牙关发紧而就  相似文献   

19.
复方新诺明在服药后5-10天可出现皮疹反应,文献上早有记载,但描述不够详尽,特别是出现皮疹后不进行治疗的转归尚未见报导。现将我们观察的口服该药后,于第8个小时出现皮疹一例的追踪观察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患者李某,男,5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1997年3月13日上午来我院就诊,投复方新诺明20片。患者于上午9时服2片,下午3时又复2片。下午5时许,患者自觉头晕、乏力、两大腿内侧热痒。自行检查,发现两侧各有一巨大红斑,随来门诊就诊。查体患者背部两肩胛骨下侧、下腹部两、左右臀部、两大腿内侧近膝关节处、两小腿腓肌内侧均出…  相似文献   

20.
颌后区神经鞘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肿瘤位于颌后区,常常影响邻近的脑神经及器官组织,故在诊断与治疗方面都较困难,鉴于此区神经鞘瘤报告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 梁某某,女性,31岁,于1991年4月自觉右耳后隐痛,并伴张口受限,在当地医院以冠周炎治疗无效,数月后出现右面部皮肤麻木,饮水进食呛咳,发音不清,并逐渐加重,半年后发现左侧软腭部隆起,吞咽困难,于1992年3月行碘造影,拟腭部血瘤,于5月中旬收入院,检查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右面部腮腺区稍隆起,无红肿,轻度压痛,患侧约有4×4cm的皮肤感觉迟钝,口角轻度下垂,张口约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