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把宝剑     
《少儿科技》2010,(2):1-1
<正>一位铁匠打了两把宝剑。刚刚出炉时,它们一模一样,又重又钝。铁匠想把它们磨锋利一些。其中一把宝剑想,这些钢铁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妙。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铁匠。铁匠答应了它。  相似文献   

2.
创造生命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古代的神话几乎无例外地都把生命看作是由神从无生命的物质中创造出来的。如果说神话最早反映了生命可以从无生命物质创造出来的人类理想的话 ,那么 ,从近代开始 ,人们则试图实际地用机械的方式创造生命。1735年 ,一位名叫雅克·沃肯森的人曾经制造了一个人造鸭子 ,这鸭子不仅看上去像鸭子 ,而且还能像鸭子一样在水面上拍打翅膀、叫、吃食、饮水、消化 ,甚至能排泄出一粒粒人造食物。它是一件做工极其复杂的杰作 ,仅一只翅膀就由400个机械零件组装而成。虽然如此 ,但是在生命的本质还没有得到充…  相似文献   

3.
郭爱克  张柯 《科学世界》2011,(5):1-I0001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智慧与知识的化身——女神雅典娜全身甲胄,挺举金矛从万神之神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神话反映了人类对大脑与智力关系的原始认识。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对于智力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大脑如何成为"灵性的王国"等问题的答案,仅有了初步的线索,我们仍然在求索的漫漫征途上。智力本质是和宇宙演化、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4.
神话嬗变为哲学,实质上是世界主宰力量由神向人类的回归过程。中国神话里的神性具有神性善恶分、神性与仙气混杂、神性崇高三个特征。儒道两学风格、体系的形成与神话里蕴含着的神性美德和理想治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以解释人类的来历、肇始为核心内容的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开始探索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世界不同民族共有的神话种类之一。满族神话中,人类起源神话种类繁多、蕴含丰富,从不同侧面阐释了满族先民对人类产生的思考与认识,揭示了萨满文化对人类起源的阐释,是颇具学术价值的民间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7.
浅析"猕猴变人"的藏族人类起源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人类起源神话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猕猴变人”神话。该神话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猕猴变人”神话的产生与藏族先民的猴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该神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后期佛教思想的明显改造;该神话反映出藏族先民们独有的原始智慧和“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布朗族的创世神话对世界和人类的产生作了描述,认为世界最初由“云”、“雾”组成,爆炸之后产生世界,而人类由神人创造或是由某种具体物质变化生成。具有朴素的、辩证的思想萌芽,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独特性和认识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文化的最初形式,由人的意愿及依据现象世界的想象构筑而成。它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的自由精神,使人以内在尺度衡量万物,以人类本位的方式栖居在大地之上。它为虚无赋形,为混沌赋予秩序,对世界进行象征性的价值释义。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永恒价值系统;它为人的实践活动设立前置目标,赋予人超越因果法则支配的自在世界以精神动力,是使人作为人、成为人的决定性要素。神话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方向和意义,昭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神话;但是,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方面的核心思想,我们发现他持有人本世界观、实用价值观和多元人生观。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摒弃了传统二元对立式看待世界的模式,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实用性。爱默生还提倡积极行动,敢于创造,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窥性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中西神话中有关偷窥的描写从多个角度透露了各自文化的内涵:西方的命运不可抗拒和中国的命运自主,西方的重理智与中国的重人情,西方的神具有无上的权力而中国的神却受到凡人的挑战,西方重视个性的张扬而中国重视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神话所反映的宇宙观中,天和地的关系呈现了"连续与断裂"的结构。天地的关系不会静止于连续或者断裂,而是在"看不见的无形之手"操控下,始终处于交替和转换的过程中。这一结构也在生命和政治领域得到了映射。  相似文献   

14.
水鬼渔夫型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重要类型,"水鬼"与"渔夫"是这类故事的两个主角,因此被命名为"水鬼渔夫"型。事实上,在有的故事中,渔夫被铁匠所代替,形成一种与"水鬼渔夫"型相似的"水鬼铁匠型"故事,"水鬼铁匠"故事不但丰富了"水鬼渔夫"故事,而且对此类故事的命名也有一定的帮助,"水鬼铁匠"型故事还与中外鬼怕冷的故事相符。《生绡剪》中的"水鬼铁匠型"故事当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水鬼成城隍"类故事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从泰山的名称及其含义的阐释来看,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和谐观念有着突出的表现。泰山(或太山、大山)为地、天、人、神等因素的和谐共处提供了一个物质的与观念的符号基础;岱、岱宗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他平他、阴阳相济相承、多样性统一的和谐观念;岱岳、东岳体现了五岳制度下,泰山以五岳之长的身份成为华夏民族宇宙观中世界整齐和谐的空间秩序的山岳表征;而宗教对泰山的多重解释,则表现了泰山文化中多元宗教和谐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代文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崇拜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涵义。蛇的象征符号功能往往足对立的、二元的,如:1.水神/旱神;2.男性/女性;3.地主和社神;4.冥神/邪祟;5.飞升/入地;6.重牛/死亡;7.智慧/阴险;8.祥瑞/灾异。蛇崇拜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蛇的资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楚文化对蛇的信仰和恐惧。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1.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2.蛇为冥神——保护神;3.蛇为邪祟——破坏者;4.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传承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意识。它以天与地、神与人的划分为起点,证明了人的个体意识的产生;从神话中神和英雄的人化形象,使人得到“神即人”的结论,突出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对神的自我情感和人性欲望的表述,使人的个体本位意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与哲学认为,在“混沌”或“太一”中创生了阴阳,衍生出天地万物。老子与孔子形成天道观的时候,都受到了远古历法的影响。古代流行的盖天说与浑天说都受到远古六龙历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六龙历也是《周易》形成的天学背景。立足于古代地心说的左旋说与右旋说的争论,涉及到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的历学家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导向的儒学家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海子及其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特殊的文化存在。本文尝试着从存在的表象/幻象、丰盈的想象/幻想、诗意言说方式、神性体验和神性光辉四个方面对海子的抒情短诗进行解读,并探讨和说明海子及其诗歌在诗学理念和美学实践上与梵高、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等人的精神渊源关系。有所发明的是把海子诗歌的幻象体系与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四重世界整体相联系,以及在分析归纳后提出了海子诗歌独特的“诗意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天命鬼神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决定了儒学的非宗教性,而他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突出祭祀、慎重追远等特点使儒学具有了浓郁的人文意识,也使儒学为中国人的生活及思维方式确立了基调。了解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特点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