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种子萌发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探究了其愈伤组织的形成,并测定了其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1.5 mg/L 6-BA利于种子萌发,其萌发率最高达26.39%;叶片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培养基组合为MS+2.0 mg/L 6-BA+0.5 mg/L 2,4-D+2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率可达80.00%;适宜愈伤组织增殖激素组合为2.0 mg/L 6-BA+0.3 mg/L 2,4-D,增殖率可达88.05%,但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物碱的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以曼地亚红豆杉为试材,研究外植体取材部位、激素种类及浓度组合、光照条件等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合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条件。实验结果发现,最适合诱导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的激素组合为0.5 mg/L NAA+0.2 mg/L 6-BA+2 mg/L 2,4-D;最适合外植体为带芽茎段;黑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该项目的开展可为紫杉醇细胞培养生产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沙枣叶片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两种不同浓度激素的组合,筛选5组培养基进行继代愈伤组织及增殖诱导.结果表明,沙枣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1 mg/L kT1 mg/L 2,4-D 2 mL 25 g蔗糖 6 g琼脂(pH=5.5),诱导率达86.67%;以MS 6-BA 0.5 mg/L NAA0.5 mg/L kT1 mg/L 2,4-D 2 mL 25 g蔗糖 6 g琼脂(pH=5.5)作为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连翘组织培养研究Ⅰ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配比的激素,2000lx的光照条件下对连翘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生长量进行了比较.当2,4-D 3.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100%;当2,4-D0.5mg/L,KT0.5mg/L和BA2.0mg/L时最适合继代和细胞生长.结果还表明:单一2,4-D的各种浓度对愈伤组织都有较高的诱导率.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量和发生的状况有明显影响.在固体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为28d.为连翘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建立了基础,为解决连翘植物的资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胀果甘草愈伤组织培养及甘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胀果甘草的根、胚轴、子叶分别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 ,在光照或黑暗下培养 .将根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结果发现不同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甘草酸质量分数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 ,随着 2 ,4D质量浓度上升 ,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下降 ,甘草酸质量分数却增多 ,2 ,4D质量浓度为 4 .0时愈伤组织中甘草酸质量分数比生药中的增加 18.9% .加入BA或KT后 ,甘草酸含量明显增多 ,结果显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不成正相关 .其次 ,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比黑暗培养的生长快 ,但甘草酸含量低于黑暗培养 .第三 ,悬浮培养条件下 ,离体根培养物产生大量须根 ,根培养物中甘草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培养物 ,比生药增多 4 3.3% ,反映出不同培养物产生甘草酸的能力不同 ,其中以离体根更适于甘草酸的合成 .  相似文献   

6.
甘草根愈伤组织诱导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胀果甘草无菌苗根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多次继代培养筛选出4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Ⅰ型愈伤组织.测定了在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和Ⅰ型愈伤组织在NaCl胁迫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以苗龄10d的无菌苗根为外植体可以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MS培养基附加1.0mg/L 2,4-D和0.2mg/L6-BA时,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继代培养生长状况良好为Ⅰ型愈伤组织;根外植体两端开始形成愈伤组织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2.01mg/g;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的根愈伤组织生长状态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不同,以Ⅰ型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Ⅰ型愈伤组织在5g/L NaCl胁迫下,继代培养21d后,愈伤组织生长量明显提升,在14~21d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甘草愈伤组织对低质量浓度的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在可溶性蛋白含量剧烈变化期间,愈伤组织生长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对丹参愈伤组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积累的研究得出:以培养的丹 参叶片、茎段、根为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比较低,而在以MS为基本培养 基,附加2,4-D 3.0 mg/L、NAA 0.5 mg/L的培养基上根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 0.0142%,高于其他愈伤组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山苍子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崇坚  邓艳敏 《广西科学》2005,12(2):156-157,160
以山苍子(Litseacubeba)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实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按不同比例添加激素,配制成3种培养基:MS+2,4-D0.5mg/L+6-BA2.0mg/L,MS+2,4-D1.0mg/L+6-BA2.0mg/L,MS+2,4-D0.5mg/L+6-BA3.0mg/L,MS+2,4-D1.0mg/L+6-BA3.0mg/L,MS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在暗培养和光照培养条件下进行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分化。结果显示:MS+2,4-D1.0mg/L+6-BA2.0mg/L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好培养基,诱导率最高,达55.6%;MS+2,4-D0.5mg/L+6-BA3.0mg/L为最好的萌芽培养基,萌芽率最高,达60%;MS+2,4-D1.0mg/L+6-BA3.0mg/L为最好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8±1.4。  相似文献   

9.
以红掌品种“若比诺”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品种“若比诺”愈伤组织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类型和光照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都有显著影响.茎段在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100%,叶片在1/2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诱导率最低(为0).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的差异,其诱导率的大小依次为茎段〉叶柄〉叶片,茎段最适合做外植体源.光培养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下的高,光照有利于“若比诺”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青大1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条件,本文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选用青大1号紫花苜蓿的种子、无菌苗的叶片、根为外植体,通过改变MS培养基中生长素(2,4-D)和细胞分裂素(6-BA)的配比以及光照条件,研究影响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因素。结果表明:在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选用种子为外植体,在添加40μmol/L 2,4-D和15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2.5%;选用叶片为外植体,在添加45μmol/L 2,4-D和10μmol/L 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45%;选用根为外植体,在添加10μmol/L2,4-D和2.5μmol/L6-B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40%;全日照或者全黑暗都不利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发现,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10μmol/L 2,4-D的MS培养基上最适宜紫花苜蓿的愈伤组织继代生长。青大1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组合为:选用种子为外植体,25℃光照/黑暗(16 h/8 h)条件下,添加40μmol/L 2,4-D和15μmol/L 6-BA的MS培养基进行诱导,10μmol/L 2,4-D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金枝柳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进行金枝柳组织培养试验,探讨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激素含量的增高,形成愈伤组织的量也增多;在MS+1.0 mg/L 6-BA+0.1 mg/L IBA培养基中的不定芽增殖数量最多(18.8),无根苗在1/2 MS+IBA...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同时测定王老吉凉茶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C、甘草酸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50mm×2.1mm,1.8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0mL/min.在电喷雾电离(ESI)模式下,采用的是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绿原酸、异绿原酸C、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4.500mg/L、0.045~4.500mg/L、0.016~2.000mg/L;检出限分别为10、12、3μg/L;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为94.7%~103%,RSD均不大于1.9%.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高灵敏度,已成功地用于实际的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巴戟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蒽醌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戟天细胞在含NAA0.25mg/L,Kt0.025mg/t,的B5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140天^-1,倍增时问为118.8小时,蒽醌含量可达151.27mg/L,为细胞干重的0.81%。巴戟天细胞中蒽醌含量是巴戟天根的2.17倍,蒽醌的比生产速率是巴戟天根的79.3倍。在固体培养愈伤组织中其蒽醌含量和比产率则分别是巴戟天根的6.1倍和209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龙山荞、浦江荞、美国荞和牡丹荞四种甜荞子叶和下胚轴的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7.8μmol/L~26.6μmol/L(4.0 mg/L~6.0 mg/L)的BA与0.9μmol/L(0.2 mg/L)的2,4-D配合使用可有效促进甜荞愈伤组织中芽的分化和芽的生长;高浓度的蔗糖(4.5%~6.0%)促进甜荞愈伤组织根的分化和愈伤组织的生长;在培养基中附加活性炭抑制甜荞愈伤组织分化根.  相似文献   

15.
2,4-D和6-BA对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梗稻“日本晴”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统计愈伤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分析培养基中2,4-D和6-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培养力的影响,得到二者的最适配比,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频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子,与6-B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培养效果更好.对“日本晴”而言,当2,4-D为2.0mg/L,6-BA为0.5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当2,4-D为2.0mg/L,6-BA为0.2mg/L时,绿苗分化率和培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6.
外源酚酸胁迫对杉木可溶性糖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甲酸胁迫对2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40,80 mg/L邻羟基苯甲酸胁迫浓度对2个杉木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化感效应随时间变化由抑制效应转为促进效应,对01号的促进作用更大、更早,120 mg/L胁迫浓度均表现为抑制效应,对01号的抑制作用更小.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杉木无性系组培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促进效应,胁迫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胁迫第30天时,40,80,120 mg/L胁迫浓度对01号促进效应指教分别达到02号的4,8,3倍,表明对01号游离氨基酸的促进作用强度远远大于02号.  相似文献   

17.
野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大量子河森林公园的野百合进行鳞片诱导和快速繁殖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鳞片下部可直接诱导生芽、生根,是初代培养的最佳外植体;6-BA浓度为0.5mg/L,NAA浓度分别为0.05mg/L,L和0.1mg/L有较高的芽诱导率;在NAA:6-BA=1:20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较好;诱导鳞片生根的6-BA浓度不宜过高,0.5mg/L较适宜生根;鳞片凹面接触培养基仅有愈伤组织形成,凸面接触培养基可产生鳞芽;用低浓度(0.1mg/L~0.5mg/L)IAA诱导生根效果比NAA好;以1/2锯末+1/2洁净河沙为栽培基质的移栽苗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8种药剂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抗褐变影响,结果证实:活性炭(1000g/L)、水解乳蛋白(600mg/L)、植酸(100mg/L)等3种药剂的抗褐变效果最好,且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Saffron is a precious herbal medicine.In recentyears,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most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saffron pistils,such as crocetin,crocin,safranal and picrocrocin,have anticancer effects,especially on leukemia,papilloma,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softtissuesarcoma[1,2 ] .Saffron inhibits the gene expressionand DNA and RNA synthesis of cancer cells at themolecular level and is also a potent inhibitor oftumor promotion induced by 1 2 - o-tetradecanoylphor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